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研快遞 | 食管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應用及進展

隨著食管癌患者的日益增加,手術作為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其患者的營養狀況收到廣泛的關注,而且眾多文獻表明,食管癌手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種較腸外營養更有效的營養方式。本文綜述食管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的相關研究進展,以臨床食管癌術後早期場內營養提供依據和指導。

一、資料與方法

選擇在2013年在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45~58歲,平均年齡52.5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經詳細個人病史調差,排除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併發症者,其中行空場造瘺的5例,行胃十二指腸營養管的40例,行空腸營養管的15例。

常規應用:所有患者的營養管道給予妥善固定,每次輸注營養液前,先確認管道的位置。並且先注入一次溫水,讓其適應,在給予流食或半流食。輸注過程中,每4~6 h沖次溫水,可有效防止導管堵塞。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胃腸道情況,可遵醫囑常規給予雙歧桿菌口服藥,如患者出現腹脹時,減慢輸注的速度或暫停輸注,待其好轉後緩慢給入。輸注過程,體現濃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量由少到多的原則。

二、應用進展

營養液量、滴注速度的控制 採用經泵持續滴入方式,濃度從低到高,量從少到多,速度從慢到快,應16~24 h均勻緩慢輸入。可將配置的營養液注入醫用無菌生理鹽水袋內,連接點滴器接入營養管末端,選用點滴泵以30 mL/h的速度輸入。在輸注過程中,要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輸注速度以不同個體能夠耐受為標準,開始每天輸注500 mL,逐漸增加,最終總量達2000~2500 mL/d。營養液配製過程中強調乾淨、清潔,稀釋營養液時要用純凈水,現用現配,保持清潔。

逐漸增加營養液的種類,以保證營養素的全面攝入 一般以溫開水開始。輸注5~8 h後,患者無特殊不適,即可增加另外一種全流食營養液,如小米湯,輸注3~5 h後,可加入新營養液如蛋湯。每加入一種新的營養液,必須輸注3~5 h,觀察患者無不良反應,即可排入患者營養食譜之內。最終達到營養液的多樣化,從而攝取不同的營養素。

針對患者個體,給予特定的飲食指導 術後48 h查患者電解質,對於患者部分電解質偏低可通過腸內營養進行補充,如患者鈣指標低時,可輸入混合奶從而補充鈣、乳酸,維生素等;鐵指標低時,給予蕃茄汁,蔬菜汁等,鈉指標低時,可在食物中放入精鹽。

注意飲食的搭配,增加營養的攝入量 由於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液攝入量的限制,因此我們更要注重其攝入的品質。如攝入100 g大豆湯時,患者攝入蛋白質的量最多不到60,而將大豆、小麥、玉米混合製作100 g,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值可提高到70;豆腐中鈣含量較高可用於需要補鈣的患者,如果單獨攝入豆腐,患者的吸收率低,可將豆腐與魚共同熬製,可大大提高鈣的吸收率等等。這樣在患者攝入一定量的營養液時,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營養的吸收和利用。

在進行腸內營養的同時,指導患者適當的運動 在腸內營養輸注開始,即可指導患者進行屈伸腿動作,兩腿交替,一天數次,5 min/次,後逐漸過度到床下活動,每日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以有效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及時評估營養代謝狀況 在輸注營養液的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消化道情況,如出現噁心、腹瀉等不適時,及時分析原因,每日晨起抽吸胃內容物, 並可遵醫囑給患者間斷滴入或管喂嗎丁啉10 mg和雙歧桿菌注入。

三、討論

營養支持方法的選擇:由於食管癌術後禁食期間不可下咽唾液,以免感染造成食管吻合口瘺,但隨著臨床的進一步使用,大部分患者出現營養失調,嚴重的誘發全身感染。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相比,有助於維持腸道黏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維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刺激消化液和胃腸激素的分泌,增加內臟血流,使代謝更符合生理需要,可減少肝、膽併發症的發生。

操作簡單、應用安全、併發症少且臨床處理容易 ①堵管:在臨床應用中,出現營養液堵管時,我們沒有稀釋營養液,而是增加沖管的次數,以避免營養液的吸收。②腹脹:部分患者輸注過程中出現腹脹,首先我們減慢速度,其次可遵醫囑通過管餵給予促進胃動力的藥物。③腹瀉:一般是由於營養液進入腸腔未被加溫,低溫刺激腸管引起腹瀉[6]出現腹瀉時,可對營養液進行適當加溫,也可查詢患者是否對某種營養素過敏,從而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案。總之,大部分腸內營養輸注時的併發症處理簡單且方便,我科60例患者中,無不良時間發生。

在腸內營養的應用過程中,其優勢已讓大家達成共識 ①營養全面有效;食管癌術後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提供足夠的熱量和氮源,儘快糾正機體的負氮平衡狀態,並能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提高患者的免疫力。②保持腸道粘膜屏障完整性,減少感染併發症。③費用較TPN低。

綜上所述,食管癌術後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是促進患者康復,預防術後併發症的重要手段。術後早期腸內營養不但是安全可行的,而且開始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