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僅這一招,聰明孩子就養成了笨孩子,很多父母卻不知道其中的緣由


之前,我寫過一篇《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為什麼越管教越不管用,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告訴你,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文章,文中主要講的是對孩子美好的期待勝過嘮叨、批評孩子。

之後,有網友私信我,說她也是這樣教孩子的,不僅不管用,孩子還越來越不愛學習。我問她是如何做的,她給我舉了兩個例子:

上學期孩子考了全班第26名,處於中游水平,她沒有責備孩子,而是對孩子說:「我期待下次考試能看到你的獎狀,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的學校只有考到全班前三名,才會有獎狀的。

這個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在他所在的地區要到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這位媽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提前為孩子準備了三年級的英語書籍,並對孩子說:「你很聰明,我覺得你能在上二年級之前學完三年級的英語。」

看過寶媽的留言後,我這樣回復道:「你覺得經過兩三個月的練習,你能跑過劉翔嗎?」寶媽發過來一個吃驚地表情,說道:「怎麼問我這個問題?一點可能都沒有!」

是的,別說練習兩三個月,就是練上一輩子,我們都趕不上劉翔!可我們為什麼總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呢?對孩子有所期望沒錯,但要符合現實,不能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


不然,就會把聰明的孩子養成笨孩子,常聽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總愛說『不會』『不知道』,有時連題目都沒看完。」要解釋這一現象,我們就要從一個心理學名詞——習得性無助說起。

「習得性無助」一詞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來的,1967年,他用狗做了一個經典的實驗,先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對狗進行電擊,狗因關在籠子裡無法擺脫電擊。

數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對狗進行電擊之前,先將籠子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會逃跑,反而會在電擊還沒有出現時就先倒地呻吟,原本可以擺脫電擊卻絕望的等待痛苦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那麼,人是不是也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呢?1975年塞利格曼用人作為受試者,實驗對象為大學生,將大學生分為三組:

第一組:讓學生聽一種噪音,而且學生是無法讓這種噪音停止的。

第二組:讓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但通過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

第三組:這一組是對照組,不給受試者聽噪音。

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後,再讓受試者進行另一種實驗:實驗裝置是一隻「手指穿梭箱」,當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一側時,就會聽到強烈的噪音,放到另一側時,就聽不到噪音。

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第二組)和沒有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第三組),他們在「手指穿梭箱」實驗中,學會了如何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組受試者卻沒有做出努力,任憑刺耳的噪音持續下去。


實驗到此並沒有結束,塞利格曼為了證明「習得性無助」對以後學習有消極影響,繼續做了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將以下字母排列成字,比如,將DERRO可排成ORDER。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排列規律。

實驗結果表明,原來實驗中產生無助感的受試者,很難完成這項任務,隨後的很多項實驗也都證明習得性無助在人身上同樣起作用。

習得性無助指有機體經歷了某種學習後,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

現在回過頭來回答孩子為什麼喜歡說「不知道」「不會」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總是給孩子高期待、高要求,讓他們屢屢失敗,那麼,他們就會放棄努力「反正努力了也成功不了,還不如不努力」,這就是孩子的心理狀態,甚至還會因此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事實上,並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因為他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就像給自己的心理設定了障礙,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能力不夠,從而放棄嘗試,破罐子破摔。


那麼,我們如何避免孩子陷入到「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呢?

第一,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

給孩子制定的目標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孩子隨意就能實現,就像樹上的蘋果,最好是孩子努力跳一跳就可以實現。

比如,孩子考試考了第26名,你可以鼓勵他下次考進前15名。這個目標對孩子來說,只要他努力,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自己才會有信心去努力,結局或許比你預期的還好。

你一下子就讓他考進前三名,他自己都沒有信心了,認為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實現不了,乾脆不努力算了。

第二,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也要讓他感受失敗的苦澀,才能讓他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家大寶4歲多時,看到樓下經常有爺爺們下象棋,他也吵著要學,我和老公都擔心他年齡小學不了,但又不願意打擊他積極性,就給他買了象棋。

買了象棋之後,大寶每天都要和老公殺幾盤,老公為了鼓勵孩子學下去,會故意讓他幾招,漸漸地,孩子就有些驕傲了。有一天竟然拿著棋盤,很自信地說:「到樓下跟爺爺們殺幾盤去!」

老公笑著說:「先過了我這關,你再去。」三下五除二,把大寶殺得片甲不留,這下大寶冷靜下來了,知道自己技不如人了,也不說找爺爺去下棋了,耐心地讓爸爸教他怎麼才能下好象棋。

我覺得教育孩子就像栽小樹苗,有時需要砍掉一些枝枝蔓蔓,有時又需要扶正,真是個慢工細活,急不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