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孩子患上“習得性無助”時,我這樣幫孩子恢復自信

用心理學,發現你最真實的內心。各位少年商學院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鞠老師。

如果你有看過《哈利波特》這套小說或者是電影,除了那些炫酷的魔法特效以外,我相信很多同學肯定對其中出現的一些怪物也是印象深刻。

在所有的怪物當中,有一種叫做攝魂怪的魔法生物特別可怕,它身高大約3米,總是披著一件黑色的帶兜帽的鬥篷,遠遠看著就感覺和腐爛的屍體差不多。它們總是在最陰暗、最汙穢的地方出沒。

但你絕對不會想要看到它們。因為它們會把和平、夢想和快樂各種積極的記憶從周圍的空氣中吸走,留給你的只有悲觀和絕望。

那有同學可能覺得,這種怪物肯定只會存在小說當中吧。你先別急著下結論。

實際上,作者羅琳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種攝魂怪這種可怕的怪物,並且還將它描繪得那麽繪聲繪色,讓人讀到就感覺不寒而栗,就是因為她自己曾經真的親身經歷過類似的感覺。

在她的第一本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之前,由於生活窮困潦倒,一度走投無路,當時的羅琳曾經深深地陷入一種極度的沮喪感當中,感覺就好像遇到了被吸走了一切快樂的記憶,而這種陷入黑暗的絕望感受,最後就成為了羅琳創造攝魂怪的靈感來源。

當然,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是,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的周圍,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世界中,各種負面情緒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

比方說,有的人總是在抱怨,不是抱怨周圍環境不好,就是抱怨別人對待自己不公平,甚至有的同學可能覺得自己之所以老是失敗,就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結果以後連嘗試都不願意嘗試了,每次都用“我不會”、“我不懂”來作為借口。

甚至這幾年,還有一些商家推出了全部以“喪”為主題的產品,什麽碌碌無為紅茶呀,浪費生命綠茶呀,還有混吃等死奶綠等等,光聽著這些東西的名字,相信現在你也能感受到一股股滿滿的喪氣正迎面而來。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喪文化”的流行呢?你自己也有沒有過這種喪氣滿滿的時候呢?心理學家認為,這不是因為我們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一種叫做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Learned Helplessness)。

那什麽是習得性無助呢?今天,鞠老師就來帶你了解這種心理狀態的由來,以及如何破解“習得性無助”的秘方。

“習得性無助”的可怕之處

說到“習得性無助”,就不得不提到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以狗為對象做的一組實驗。

塞利格曼先把一條狗放在籠子裡,但這個籠子可不是一般的籠子,這個籠子的中間有一個隔板,這個隔板可以把籠子一分為二,高度呢,是正好到這條狗的胸口。籠子裡還放了一個電擊裝置。

當這條狗進入籠子一段時間之後,塞利格曼就會通過這個電擊裝置給這條狗施加幾次短暫的電擊。那如果這條狗能夠跳過隔板到達籠子的另一端的話,電擊就會中止。

但過了不久,當這條狗就會發現,在籠子的另一端也會出現電擊。因此,為了躲避電擊,這條狗就會不得不再跳回到原來的那一端。

你想想看,在這種情況下,這條狗最終會做出什麽反應呢?

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這條狗很快就會學會一個動作,那就是每次在受到電擊的時候,自己都要立即跳過隔板。

接下來,塞利格曼做了一些改變。他把籠子裡的隔板去掉。然後又找來一條狗,放進這個籠子裡。籠子裡仍然裝有一個電擊裝置。

這回,當他通過這個裝置給狗施加電擊的時候,塞利格曼發現,這隻狗雖然也會在最開始受到電擊的時候,拚命地掙扎,想要逃離電擊,逃出這個籠子,但在經過再三的努力,發現自己的確無法擺脫被電擊的命運之後,這隻狗就會漸漸放棄掙扎。

你覺得,如果這時候,塞利格曼再把這條狗放入一個帶有隔板的籠子,這條狗會選擇再努力一把嗎?

很可惜,沒有。

塞利格曼發現,這條狗即使遭到電擊,它也只會站著或者躺在地上,絕望地默默忍受電擊的痛苦,等待電擊停止,壓根就不會去嘗試有沒有可能跳過隔板,逃脫被電擊的可能。

於是,塞利格曼就把狗的這種心理就稱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意思就是說,當它們接連不斷的受到挫折,發現自己無論做什麽都沒法讓電擊停止的時候,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是那麽無能為力,最終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但是,有同學會想,這個實驗畢竟是發生在動物身上,那麽在我們人類身上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現象嗎?

答案是,有的。塞利格曼後來在人類身上,也的確發現了類似的效應。

在實驗中,他招募了一群大學生,然後把他們關在一間實驗室裡,強迫他們去聽一種會讓人心煩的噪聲。

他發現,當這群學生,在最剛開始,發現無論通過自己怎樣的努力也不能使噪聲停止,即使後來塞利格曼告訴了他們關掉噪聲的方法,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會聽任刺耳的噪聲一直持續地響下去。也就是說,這些學生也在實驗中形成了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

所以,你看,人的心有時的確非常脆弱。當你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如果放棄反抗,拒絕思考,破罐子破摔,你就有可能會自暴自棄,在悲觀和消極的泥潭裡越陷越深,直到無可自拔。

小到學習成績差,工作拖延低效,大到遇到戰爭,饑荒等極端情況,大量處於困境中的人身上都常常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特徵。它就像攝魂怪一樣,雖然並不會直接傷害任何人的身體,但仍然會讓中招的人感到痛苦和絕望。

比如,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萊就在他的自傳體小說《無命運的人生》中,記錄了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14歲的少年克韋什·哲爾吉被抓到納粹集中營之後,原本樂觀的他在經歷磨難之後,最後也像其他被關在集中營的人一樣,慢慢屈從於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放棄反抗,放棄求助,直到最後身體嚴重衰竭,甚至喪失了求生的意志。

所以,習得性無助的確是一種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的心理狀態。

應對“習得性無助”的三點建議

不過,習得性無助並不是無藥可解。塞利格曼也並不只是一個專門研究絕望的專家。事實上,馬丁·塞利格曼在心理學歷史上,最卓越的貢獻也不是虐狗,而是作為建立了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所謂積極心理學,這可不是什麽心靈雞湯學說,而是一個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的新興的心理學學派。塞利格曼通過研究也堅信,習得性無助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對此,他給我們提出3點建議:

首先,你要先建立自信,培養自己的成就感。因為當你有了自信,你才有那個意願去嘗試做更多的努力,才能夠調動全部的潛能,並會將這些潛能發揮到極致,直到最終取得成功。

比方說,我經常能看到很多同學每到新學期或者在假期一開始,就會定下一大推的計劃和目標,比如每天都要閱讀一本書,雖然這些目標看起來都很美好,但是現實很殘酷,因為目標往往定的太高,所以,有同學一旦發現沒法達成,很有可能最後就會完全失去閱讀的興趣。

因此,當你制定計劃或者目標的時候,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先找一些小的、簡單的、易於實現的目標,比如每天讀書1小時等等,當你達成這些小目標之後,你就會更有信心,而且也更有動力去完成更有挑戰性的任務。

第二個建議是,當你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挫折和失敗之後,要合理、謹慎的尋找原因。很多時候你失敗,可能並不只有一個原因。比方說當你被批評了,要意識到這只是自己具體某件事做的不好,不代表整個人的失敗。

另外,你也可以試著發掘自己的優點和擅長的方面,而不要隻盯著自己的缺點。你還記得,在小說《哈利波特》裡面,主角哈利最後是如何戰勝攝魂怪的呢?

在小說裡邊,盧平教授教給哈利一種極為高深的魔法—守護神咒。但要想成功施展守護神咒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哈利在念出咒語“呼神護衛”的同時,需要竭盡全力地去回憶起某件令他快樂的事情。

這樣呼喚出的守護神,因為代表的是一種正面的力量,是希望、快樂、和活下去的願望,所以可以像一面盾牌一樣,幫助哈利成功阻擋攝魂怪。

我想,這句咒語“呼神護衛”他不僅僅只是一句很酷的咒語,更是羅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想要送給每個讀者的一份戰勝無助和沮喪感的解藥。

所以,現在請你閉上雙眼,就像盧平教授說的那樣,去尋找你內心深處最快樂的記憶,去大聲召喚那隻屬於你的守護神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