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鮮活故宮背後是消費升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特約評論員 吳晨正月十五故宮開放夜遊,刷爆朋友圈,這是故宮94年的歷史上第一次燈火輝煌與民同樂。此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公布了故宮文創的账單,一年15億元的收入讓人咂舌。很多人讚歎故宮開放的新姿態,很多人豔羨文創的吸金潛力,卻忽略了故宮過去幾年一系列動作背後所蘊含的中國經濟的表征。故宮在開放與審美上邁出大步,所展示的恰恰是中國人在開放與審美上的巨大變化。

早在一個月前我就親歷了故宮的改變,參觀了在午門城樓上舉辦的“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的特展,對策展團隊挖掘清朝皇家過年風俗之細,展覽文物之精,重現幾百年前過年風貌之巧,都印象深刻。當時的第一感覺是,這才是真正的“消費升級”——把老祖宗的文物給演得鮮活起來,讓年輕人能夠時空穿越去欣賞和品味古老帝國的風貌,親身體會民俗在皇家的演繹。故宮上元燈會更一改國人對故宮的印象,這裡不再是記錄王侯將相后宮佳麗的古舊書堆,而是挖掘恢弘天氣,讓普羅大眾置身600年古建築之中的與民同樂,是嫁接古老與現代,在宏大的場域中搭建參與經濟的勇敢嘗試。

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故宮的改變,那一定不是簡單的文化創意,而是正當其時的消費升級和參與經濟兩者的相輔相成。

故宮的創新,凸顯了消費升級的新象限——未來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其實在“無形”(intangible)領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生活好了,就會有更多文化的需求和審美的追求。故宮文創恰恰是中國藝術寶藏與歷史沉澱最好的體現,對故宮文物的挖掘,也能更好地去展示和消費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的美。故宮本身就有一種特有的雍容華美,而故宮的創新其實回歸了這種瑰麗的講究。沈從文潛身故宮幾十年研究出了中國民俗的藝術寶藏,在他的時代並不為世人所知是因為當時中國經濟還忙於填飽肚子,不能支撐廣泛參與的審美。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老百姓的錢袋子都鼓起來了,對傳統藝術和美的追求和享受,很自然地成為全新的發展趨勢。從這一點上來講,故宮的開放和文創並不是像很多人驚訝的那樣來得太早,太突兀,而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上元燈會也體現了參與經濟和民同樂的重要性。活的故宮,不僅是用新的策展形式把文物和文物背後的歷史與藝術盤活,也是開放故宮讓更多人能去品味和賞鑒這座全中國最大的博物館的活力所在。普羅大眾的廣泛參與是最大的看點。這一改故宮刻板的古舊器物保管庫或者到此一遊打卡地的印象,讓更多人意識到它作為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作為一個讓策展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靈動舞台的奇特,作為一個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想象力,發思古之幽,弘文化之美的場域的欣喜。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需要大舞台和全民的參與才能真正體會到,才能真正被弘揚。

復活的,參與的,跨越古今的故宮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賀歲迎祥”展覽的最後用一張合照記錄了上百位故宮管理者與研究者的心血,上元燈會的策展需要付出更多。更值得稱讚的是企業對這些特展的支持,“賀歲迎祥”就得到了工商銀行的支持。未來,這樣的文創平台一定會得到更多企業的支持,因為故宮的IP可以挖掘出的文化和傳承的寶藏,不可限量。

故宮作為一個跨越古今的策展平台和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文創平台,才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參觀“賀歲迎祥”時我也特別留意了故宮裡的紀念品商店,印有雍正禦批“朕知道了”的文具很可愛,但是挖掘館藏藝術品的精美禮品還不多。我桌上的馬克杯兩年前買自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圖案採用的館藏16世紀土耳其伊茲尼克磁盤的花紋。想象一下,印有富春山居圖奇峰的精美瓷器擺在桌上把玩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欣喜!

讓文物之美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故宮才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作者系《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