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阜興私募大劫案:百億資金去向成謎 強監管迫在眉睫

  阜興私募大劫案:百億資金去向成謎,強監管迫在眉睫

  這是第一起百億級別的私募基金爆雷事件,投資者不明白,能夠在中基協完成備案、由銀行負責託管,阜興系的問題出在哪裡,上百億元的資金究竟流向何方。

  7月26日,阜興系私募投資人來到銀監會門口維權。攝影/《財經》記者 郭楠

  《財經》記者 郭楠 陸玲 | 文  陸玲 | 編輯

  阜興系私募“爆雷”兩個月後終於迎來了一縷曙光。

  8月29日晚,上海警方通報,失聯兩個月的阜興系實控人朱一棟被抓捕回國。警察機構將在查清朱一棟涉嫌證券犯罪的同時,依法全面偵辦其涉嫌的其他經濟犯罪案件,竭盡全力追贓挽損。

  據悉,證監部門已牽頭建立跨部門、跨省市的阜興集團私募風險處置協調工作機制,在警察機構依法立案查處阜興集團違法犯罪案件的同時,對阜興集團下屬私募基金開展清產核資和投資人登記等工作做出部署,依法有序處置相關風險。

  “期待事件盡快得到妥善解決的同時,也希望監管漏洞能夠及時堵上。否則此類事件,阜興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有阜興系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

  近萬名投資人,300億元資金,在今年夏天,隨著上海阜興實業集團董事長朱一棟失聯,阜興系四家私募經營中斷,掉入了私募大劫案的泥潭。

  這是第一起百億級別的私募基金爆雷事件,因此在私募圈和資本市場引發震動。投資者至今不明白,能夠在中基協完成備案、有實體產業做支撐、由銀行負責託管,阜興系的問題出在哪裡,百億元資金究竟流向何方?

  業界公認,阜興系私募事件暴露了行業問題和監管漏洞。“阜興事件之後,整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都受到了很大衝擊。面對高達近8兆元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加強監管迫在眉睫。亡羊補牢之舉就是要嚴厲追究跑路者的責任。而前提就是明確規定失聯私募立案的標準。”一位證券律師告訴《財經》記者。

  百億資金去向成謎

  根據上海警方的介紹,朱一棟於今年6月下旬失聯,先後逃竄五個國家。在前四個國家,中國警方的追捕多次撲空,獲知更多線索後,警方在第五個國家全方位布控,協調當地執法部門和移民局,朱一棟抵達第五個國家後直接被控制。最後,6名民警將嫌疑人從境外帶回。

  上海警方在通報中確認,證監部門已牽頭建立跨部門、跨省市的阜興集團私募風險處置協調工作機制。

  阜興系私募東窗事發始於6月底,阜興集團實控人朱一棟失聯,相關公司私募產品出現兌付逾期。據悉,旗下四家私募基金存續規模近180億元,波及投資者數量近萬名。其中上海、浙江為重災區。加上金融機構借款,阜興系資金黑洞約300億元。

  7月13日,中基協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鬱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財行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四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失聯以來,相關私募基金管理人經營中斷。上述四家私募均系阜興集團的關聯公司。

  7月26日,北京最高溫度已達34℃,烈日炎炎,幾十位阜興系私募投資者從全國各地趕到北京進行維權,現場秩序井然有序,投資者請求監管機構給予足夠重視,期待早日拿回自己的積蓄。而這次阜興系私募控制人跑路事件對他們來說,像是一次地震。

  當天上午,阜興系投資者代表與證監會、中基協相關人士做了溝通。中基協法律部主任鄧寰樂在溝通會上表示,阜興事件工作長官小組已經成立,組長由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擔任,其他工作組成員還包括銀保監會、上海市政府、警察部門等。

  “雖然氣象挺熱的,但是我這幾天在家連冷氣機都不開,看什麽都像是灰色的。”一位來自上海的女性投資人對《財經》記者描述近一個月來的感受。

  “之所以選擇投資意隆的產品,一是看阜興集團確實有實體產業做支撐;二是看收益率並非高得離譜,相對於P2P來說應該比較靠譜。”一位上海籍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表示。

  另一位投資人對《財經》記者稱:“以往購買的產品到期都會在當天或提前一天順利兌付本息,因此過去比較相信意隆,甚至在今年5月份,還購買了新一期產品,緊接著6月朱一棟就失聯了。”

  一位杭州投資者購買了兩期總計上千萬元阜興系私募的產品後,選擇進入阜興旗下私募從事中後台工作。“當時購買的產品投向是鹽城兩家醫院的並購項目,兩家醫院確實存在,有投資者去現場考察也有醫院方面的人負責接待,因此並不懷疑項目的真實性,當時看到了醫院的財務數據,經營情況還不錯。”他對《財經》記者表示,“之後進入意隆也能更細致地考察所投項目,另外和幾乎所有其他阜興系私募的員工一樣,參與了阜興為員工提供的專屬產品,是個阜興旗下公司發行的債權產品。”

  阜興系私募還通過與政府合作成立產業基金為自己增信。據上述投資人介紹,西尚投資發行的產品部分投向為浦江產業基金,當時浙江省浦江經濟開發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浦江經開”)出具了一份回購承諾函,國企的信用背書無疑給了投資者極大的信心。但是在事發後浦江經開相關人員對來訪的投資者表示,阜興的錢一直沒有到位,因此產業基金一直未落地,也從未授權第三方發行私募基金募資。

  之前在基金合約中看到的擬投項目,如今都不可信,百億資金去向成謎。

  阜興系私募事件該如何定性?競天公誠合夥人秦茂憲對《財經》記者表示:“阜興系私募利用其發行基金產品的資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現在資金不知所終,本質上是一種集資詐騙行為。”

  緣起阜興系投資轉向

  朱一棟為80後,生於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其父朱冠成靠稀土產業起家,現任阜寧稀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12年朱一棟將阜寧稀土賣給了央企中國鋁業。與此同時,朱一棟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阜興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根據阜興集團官網,朱一棟大力推行“實業+金融”的發展模式,其業務範圍包括商業地產、資產管理、金融、稀土金屬、健康醫療、貿易和文化傳媒等。其中重點投資了金融行業股權,先後投資陽光保險、東海證券等,不過這些股權悉數用於質押。2018年5月,集團更名為上海市阜興實業集團。

  企查查資料顯示,阜興集團共對外投資33家,投資對象大部分是投資管理、資產管理類公司,包括上述四家私募基金,其中意隆、西尚、鬱泰為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易財行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阜興集團還與近期爆雷的一家P2P公司草根投資關係密切。

  資料顯示,草根金融於2017年2月完成C輪融資,領投方為上市公司華聞傳媒(000793.SZ),而華聞傳媒控制權此前剛剛發生變更,控股股東之一為來自江蘇阜寧縣的朱金玲,其與朱一棟為堂兄妹關係。一家名為杭州鋇耐貿易有限公司(杭州鋇耐)多次在草根金融平台借款,且數額巨大,而杭州鋇耐的股東為阜興稀土意隆磁材有限公司和上海阜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朱一棟。

  如果把阜興集團比做一艘來自實體經濟的船,在新老船長更替之後,朱一棟把航線偏向金融。

  作為江蘇省第十三屆人 大代表,朱一棟在2018年初江蘇省人大會議上發言指出,金融是一把雙刃劍,既要用好它,又要注意別被傷到。事實上,朱一棟並沒有用好這把劍。

  2018年1月,央視曝光了朱一棟通過阜興集團操縱大連電瓷(002606.SZ)股價的案件詳情。2016年8月至12月,朱一棟通過操盤手頻繁交易大連電瓷,股價四個月內漲幅超過100%。

  辦案人員經過調查發現,朱一棟通過操盤手李衛衛開立的461個账戶集中買賣大連電瓷。但是李衛衛配資炒作另一隻股票爆倉,牽連整個账戶被平倉,大連電瓷開始連續跌停。2017年3月2日,大連電瓷宣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擬跨界收購數字影像服務企業紫博藍,最終收購以失敗告終,複牌後股價再度連續跌停。隨著股價暴跌,大連電瓷大股東朱冠成的股票質押觸及警戒線,面臨補倉甚至平倉壓力。

  在央視曝光後,阜興系私募的融資能力備受考驗。有的投資人並未關注到這一資訊,在2018年5月繼續購買了意隆的產品。

  一位投資人將矛頭指向監管層,“既然證監會2017年就查辦了朱一棟操縱股價,當時為何不作出風險告知?為何不通告廣大投資者?為何阜興系私募基金的產品在中基協還能夠順利備案,直至朱一棟失聯?”

  上述投資人稱,過去幾年,阜興系通過成立私募基金,從外部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這些基金的投資標的部分為空殼;阜興系不斷放大杠杆,收購“殼”公司,試圖操作股價獲利。

  8月14日,證監會公布了對阜興集團、朱一棟、李衛衛等5人的行政處罰責任書。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阜興集團控制的個人銀行账戶共計向李衛衛控制的銀行账戶支付保證金約7.46億元,向其他李衛衛合作配資方的銀行账戶支付保證金約9.21億元。截至3月28日,合計虧損5.51億元。

  股權私募監管更新

  業界關注的是,阜興系私募事件暴露了私募股權基金的諸多監管漏洞。

  “朱一棟失聯一個月後,阜興系私募基金還在正常的運營範圍內,因此難以立案。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漏洞。”一位阜興系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

  目前,證監會對私募基金業務不設行政許可,不進行牌照管理,私募機構工商注冊後,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私募辦法》)要求,到基金業協會完成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手續後,方可開展私募基金業務。

  中基協官網披露,阜興系四家失聯私募中,有三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朱一棟正是依靠這三家私募股權基金備案了100多隻產品,同一管理人同時管理多隻同類型基金,實踐中借新還舊、相互接盤,最終演變成事實上的資金池和龐氏騙局。

  阜興系私募還涉嫌信披違規和項目造假。據《財經》記者了解,阜興旗下部分基金產品無論是在推介材料還是季度管理報告中,都未明確指出具體的資金投向,同時多數基金產品均由阜興集團提供流動性支持進行擔保。不過具體情況仍有待進一步的調查。

  過去幾年,私募基金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7月底,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093家,備案私募基金7.4777萬隻,管理基金規模12.79兆元,其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6320隻,基金規模7.46兆元。

  7月7日,中基協黨委書記、會長洪磊在“2018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指出,私募股權基金領域存在四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有限合夥型基金中,部分LP和GP關係不清帶來利益衝突;二是同一GP同時管理多隻同類型基金,存在潛在利益衝突;三是單一項目融資情況大量存在;四是運作期限短,缺少“耐心”資本應有的投資運作屬性。

  洪磊表示,要優化登記備案規則,防止“病從口入”。明確登記備案和風險監測標準,防範利益衝突,防止剛性兌付、資金池產品甚至非法集資活動滲透到私募基金領域,守住行業風險底線。

  證監會2017年私募基金專項執法檢查中亦發現,部分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財產、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利用未公開資訊獲利等違法違規行為。而股權類私募基金風險遠大於證券類。

  一位資深律師坦言,在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過程中,管理人擁有私募股權基金的控制權,而投資人無法進行乾預,對管理人的違約行為往往難以及時察覺。

  秦茂憲對《財經》記者表示:“私募基金設立的門檻在全球範圍內都比較低,備案比較容易。如果管理人或者實際控制人惡意向關聯方轉移資金,從監管的角度上很難監管,從投資人的角度上來講,需要在基金合約中去約定。但這也是建立在雙方誠信的基礎上,無論是監管還是投資人都很難約束。”

  “阜興事件之後,整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都受到了很大衝擊,從託管門檻提高到整個備案流程變慢。”北京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對《財經》記者坦言,就備案情況來看,目前股權類通過率非常低,為了防止資金池的嫌疑,現在拒絕了邊投邊募的形式,只能募集完成後一次性投出,這也增加了管理人的成本。

  據《財經》記者了解,廣東等地已開始收緊私募基金等機構的工商注冊登記。

  一家還在籌備階段的私募股權基金近期備案失敗,其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由於股東是房地產開發商,他們的基金備案未通過,公司前途未卜,但他仍然表示,目前整個行業的清理整頓很有必要。

  自實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公示制度以來,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就越來越長。在這些跑路失聯的名單中,尤以股權類私募機構數量最多。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合計161家私募機構的狀態為失聯,其中股權類、創業基金類私募失聯家數為118家,佔全部失聯私募家數的73.29%。

  銀行託管權責之爭

  不同於近期接連發生的P2P跑路事件,阜興系四家私募基金均是備案機構,且產品在銀行託管。中基協會官網顯示,這些產品的託管金融機構大多為銀行,包括上海銀行光大銀行、恆豐銀行等,其中,上海銀行託管的產品數量不在少數。

  7月13日,中基協提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約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通過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和保全基金財產等措施,盡最大可能維護投資者權益”。隨後,阜興系私募投資人開始聚集在託管銀行,要求託管行召開持有人大會。

  中銀協對此並不認同,公開聲明稱託管行不是共同受託人,不具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統一登記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保全基金財產等法定職責和義務。

  7月23日,中銀協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撰文提出四點異議:一、基金法並未規定銀行共同受託責任;二、依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託管銀行並不具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等法定職責;三、託管銀行依法依規不承擔“統一登記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義務;四、商業銀行作為託管機構依法不承擔“保全基金財產”連帶責任。

  卜祥瑞指出,《基金法》僅適用於公募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不適用於阜興系發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其他私募基金。

  這一表態加劇了投資者的不安,此後部分投資者開始集結上訪維權,事態更新。

  據《財經》記者了解,近日,中銀協和中基協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已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雙方法律部門取得共識,一致表示將就阜興事件的後續處理加強溝通,在回歸事實和法律的基礎上,統一認識,消除分歧,督促託管銀行依法承擔責任,攜手做好後續工作。

  “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各自回歸工作軌道,協商如何解決投資者的虧損問題,怎麽把投資者的錢要回來。”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洪磊在“2018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強調,要推動雙受託人制度在私募基金行業落地,讓基金信義義務得到全面履行。根據《基金法》,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是共同受託人。基金託管人的法定職責既包括保管基金財產、辦理清算交割等謹慎職責,也包括開展投資監督、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等勤勉職責。

  在託管機制上,股權類私募存在缺陷,即託管人無法有效地監控資金的投向及使用情況。阜興系私募爆雷事件中,據《財經》記者了解,調查組發現,上海銀行託管账戶中有巨額資金匯往上海寧曦有限合夥企業的账戶。事發後,上海銀行才核查發現,該有限合夥企業為空殼企業。

  據悉,調查組還排查出相關託管行與阜興系同時開展其他業務的問題。其中,浦發銀行以資管計劃優先級方式按1∶2比例為阜興系配資10億元買入華聞傳媒。不過,這並未得到浦發銀行的正面回應。

  阜興系事件後,市場傳聞中基協暫停了招行、浦發、恆豐、上海、平安等相關託管行的新產品報備。但中基協回復《財經》記者稱,並未停止託管行託管新產品的備案,最近相關託管行仍有新產品備案。

  不過,私募基金託管確實開始遇冷。有銀行託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已經開始提高託管門檻。甚至不少銀行暫緩託管。盡調寶數據顯示,7月16日以來,新增私募基金託管數量分別為388隻、370只和304隻。其中,券商託管私募基金數量為247隻、230只和179隻。銀行託管私募基金數量為83隻、97只和87隻。相較券商,銀行託管私募基金的積極性明顯降低。

責任編輯:陳合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