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譚浩俊:從最新市值500強中看到什麽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譚浩俊

  透過市值500強榜單,我們不能只看到總市值縮水了。總市值縮水,是全球經濟下行的必然結果。但是,結構和布局上的矛盾,尤其是實體經濟領域的企業偏少,是更應當引起重視的問題。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2018年12月29日,在上海、深圳、香港、紐約等15個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共計6961家,今年新上市314家公司。總市值合計80.82兆人民幣,相比2017年的98.4兆縮水逾1/6。

  儘管總市值縮水了近18兆,但是,誰能進入市值前500強,尤其是前百強,誰能奪得頭把交椅,仍然是輿論和公眾非常關注的事。

  從500強榜單的情況來看,“老面孔”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工商銀行仍然“霸佔”了前三名。只是,由於2018年全球科技股遭重挫,騰訊、阿里的市值均從超3兆的高點回落,跌破3兆,落入到2.5兆左右。即便如此,前10名的市值仍然都超過兆。四大國有銀行也毫無例外地都進入到了前10位。原本信誓旦旦要達到兆市值的貴州茅台,雖然排名未變,仍高居第11位,但是,市值已比2017年底縮水了15.41%,可謂縮水不少。

  不僅如此,透過500強市值榜單,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首先,從市值處於前列、特別是前50位的公司分布情況來看,主要分布在北京、香港、廣東,分別達到了21家、11家、8家,按照強來看,三地進入榜單的企業婁則分別達到了94家、70家、56家,佔全部500家的42%。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雖然在500強榜單中進入了前5位,但在前50位中,只有4家進入,遠落後於其他三個地區。特別是經濟總量位於全國第二、第三位的江蘇和山東,沒有一家企業進入市值50強之列,山東更是沒有企業進入市值百強之列。居於第四位的浙江,也只有兩家企業進入前50位,且進入500強榜單的企業,比2017年減少了8家。北京進入500家的企業最多,可以理解,央企數量多,規模大,容易上市值。香港也因為歷史原因,能夠有較多的企業進入500強榜單,也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麽廣東也遠好於其他地區,特別是遙遙領先於經濟總量排名第二、第三的江蘇和山東呢?為什麽上海進入榜單的企業數也比不上廣東呢?

  而從行業分布來看,金融、資訊技術、房地產仍然是大“贏家”,三大領域分別有87家、46家和46家進入500強,接近問題的36%。更重要的,與去年相比,資訊技術、銀行又分別增加了11家和9家。如果說資訊技術的增加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興起,出現市值增加的企業可以理解,也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話,金融企業進入市值500強的數量快速增加,並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因為金融企業依賴的是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服務創造效益,其市值的增加和維護,也主要需要依據效益來體現。如果金融企業的效益過好,且在理財等方面政策從嚴、金融機構仍然以息差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仍然具有很好的效益,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客戶的負擔加重了,融資成本提高了。不然,銀行的效益是很難提高的。

  所以,面對金融企業進入市值500強的數量不斷增多,剔除新增上市金融機構因素之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就是金融機構的服務狀況,金融機構的盈利到底建立在什麽基礎之上。如果金融機構把效益普遍建立在提高融資成本方面,對其他領域、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透過500強榜單,我們也可以看到,製造業在榜單上的地位是無法與金融、資訊技術、房地產等相比的,既難以在榜單上的位置有明顯變化,能像資訊技術、金融等領域的企業快速向前,躍居榜單前列,也沒有像新經濟一樣有更多製造企業加入到市值榜單中來,形成了“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也還是那個月亮”的格局。浙江省為什麽進入榜單的企業減少了8家,就是因為浙江的企業以製造業為主,在製造業整體困難的情況下,自然會出現進入榜單企業減少的現象。毫無疑問,如何才能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壯大起來,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事實也是,在各地普遍喊出的重視實體經濟、加快實體經濟發展的口號中,不難發現,真正有實體性措施、實質性效果的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在注重於非實體經濟領域的發展。尤其是招商,真正把重心放在製造業的地方並不多。而對實體經濟的概念,也是認識不清、概念模糊,沒有把重心放到先進製造業方面,沒有突出先進製造業對實體經濟的重要,有的甚至把房地產也理解成實體經濟,把互聯網簡單當作實體經濟。弄清實體經濟概念,認識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對於發展實體經濟十分重要。

  所以,透過市值500強榜單,我們不能只看到總市值縮水了。總市值縮水,是全球經濟下行的必然結果。但是,結構和布局上的矛盾,尤其是實體經濟領域的企業偏少,是更應當引起重視的問題。同時,經濟大省沒有大市值企業,也是一個問題。至少,說明發展的品質以及資本市場的效應沒有在這些地區有效形成。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