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玄宗的端午節:忙著招待群臣,沒時間陪楊貴妃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開創的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唐玄宗又是一位很有文藝范的皇帝,他擅長書法,精通音律,藝術成就很高。同時,唐玄宗還是一位風流多情的皇帝,他與楊貴妃的愛情,堪稱千古傳奇。因此,大凡唐玄宗的故事或話題,千百年來總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唐玄宗怎樣過端午節的。

正史中沒有唐玄宗過端午節的詳細記載,可我們仍能從他的兩首詩作中發現不少信息。第一首詩題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前有一段長達數百字的序言。唐玄宗在序言中說,端午節在宮中設宴招待群臣,是為了上和下暢,聯絡君臣感情。治理國家,需要君臣齊心協力。借端午節之際,特備香蘆粽子等消夏避暑之美食,與眾愛卿聚集一堂,感懷東漢孝女曹娥,紀念楚國忠臣屈原,盡顯君臣之樂。希望到場的朝廷百官,盡情賦詩作對,譜寫出超越漢武和曹魏的華章。

詩的正文是這樣的:“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農歷五月是上天安排的惡月,氣象轉熱,疫疾流行,蛇蟲出沒,容易傷人。我們不妨聽聽音樂,用旋律來消夏。傳統的端午節歷時五天,各種習俗都帶著神話色彩。傳說睡穴枕可以獲得靈氣,系長絲(即續命絲)可以避災延壽。四季的花兒輪番爭奇鬥豔,新做的九子粽也換著花樣。殿外裝飾得跟過春節一樣,我在宮中設宴招待群臣。大家吟詩作對,文采飛揚。各位愛卿的吟詠,頗有還淳反樸的風格。

另一首《端午》,也是寫筵宴場面:“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詩中表達的內容大致是:佳肴美酒,君臣舉杯,共祝壽昌,福澤綿延。

這兩首詩都是寫端午節設宴招待群臣的情景。說明與群臣聚會是唐玄宗每年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利用過節的機會與群臣共宴,目的在於融洽君臣關係,彰顯皇恩。這是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電視劇裡的唐玄宗,似乎老是不務正業,不是跟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膩在一塊,就是在梨園打羯鼓玩音樂。但實際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當皇帝其實也挺忙,即便是節假日,都抽不出時間去后宮與楊貴妃卿卿我我。所以,順便提醒一下想當皇帝的有志青年們,如果也想象唐玄宗一樣有作為,得事先做好節假日不休息的心理準備。

從唐玄宗的詩中,我們還能發現,唐代的端午節,與我們現在的端午習俗大致相似,說明端午節習俗在唐代已基本定型。如吃粽子、防五毒、睡穴枕、系續命絲等習俗,那時就已流行。唐玄宗用來招待群臣的九子粽,就是把九隻粽子連成一串,這種做法跟我們現在完全一樣。不過,唐代端午節與我們現在相比,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時的端午節長達五天,而如今的端午節假期卻只有一天,即使與雙休日連休也不過三天。這一點對於我們上班族可能有點羨慕嫉妒恨。

唐玄宗時期的端午節,宮中除了設宴招待群臣外,娛樂活動也豐富多彩。唐末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妙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意思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宮中每到端午節,都會製作糯米粽子,放在金盤子中。然後用特製的小弓箭射擊盤子中的糯米粽,誰射中了給誰吃。由於糯米粽外表光滑,射中有一定的難度。由於這種遊戲玩起來比較有趣,很快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在長安城裡十分盛行。由此可見,唐代人也挺會玩的。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這個名稱,據說也源於唐玄宗時期。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記載:“端午”本名“端五”,“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當時的宰相宋憬為了討好皇帝,提議避“五”字之諱,將“端五”改成了“端午”。但這個說法似乎有點不靠譜,因為早在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中,就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的記述。所以,對於這一說法,我們姑且存疑。

關於唐玄宗怎樣過端午節,我們如今所能窺探到的,也就這些旁枝末節的信息了。儘管支離瑣碎,可當作端午節的一個八卦話題,想必非常合適。故作此一文,以饗讀者諸君。(文/謝志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