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車企地產紛紛入場 智慧充電路向何方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突飛猛進式的發展,也將充電服務推到了重要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在小區,在高速加油站,在市內充電站,各式各樣的充電樁如“真·雨後春筍”般一根根冒了出來。

與之相應的,充電服務也吸引了各方資本的關注。車企、供應商、“國家隊”(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地產公司、物業公司等紛紛參與其中。

不同於以往的加油服務,充電服務在場景上的複雜性決定了其體系的建立需要多方合作,而非主要依靠國家層面。同時,在技術上也會應用到諸如車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多方面的尖端成果。

“複雜”的充電服務系統

對一輛汽油車來講,能源補給方式非常簡單直接——找加油站就行了。而一位電動車主要給電動車充電卻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可以在自己的停車位裝配家用私人充電樁,可以用小區或公司停車場的公共充電樁,跑高速時可以用服務區的第三方充電樁,而有些車主還可以利用車企提供的換電、補給車等服務。

這一方面是為了彌補充電時間長的劣勢,另一方面卻也體現了充電的獨特優勢:靈活多變,可依據使用場景定制服務。

電力能源的特殊性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服務成為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形式和場景多樣,不是高密度地建樁鋪站就能完成的;參與者和運營模式多樣,從最近的諸多新聞中便可以看出——大眾與一汽、江淮、星星充電成立合資公司,威馬牽手特來電,恆大與國家電網合作,蔚來意圖拆分NIO Power——來自各方的接二連三的動作預示著,未來的充電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且會更加多樣化。

當然,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消費端:相比汽油車,純電汽車在能源補給方面是更方便了還是更麻煩了?目前來看,可以說是有利有弊,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充電體系的日趨完善,汽車的充電服務肯定會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這種轉變模式、換道而行所帶來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此外,在智能化方面充電服務也有著加油服務所不具備的巨大潛力。

智能化:技術發展帶來更多“玩法”

新能源汽車充電既是一種基礎設施建設,又是一種定製化的服務。它可以是由國家隊出面建立在高速服務區的充電站,也可以是建在自家後院的私人充電樁。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滿足客戶對效率和體驗的訴求。

1 、充電速度。充電時間過長可以說是電動汽車最大的槽點。動輒一兩個小時的充電時間讓人望而卻步。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車輛電池、充電樁以及電網能夠接受的充電功率越來越高,直流超快速充電網絡有望普及。而充電速度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充電樁不足的問題。

2 、用戶體驗。充電槍笨重難用、損壞率高,操作、支付流程複雜——這些問題也將在技術和資本的支持下得以改觀。例如特斯拉自動化的充電臂,雖看起來略顯“奇葩”,但也是一個思路,它可以感應汽車的位置並自動完成插入充電槍的動作。此外,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同樣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而隨著車聯網的普及,充電的操作流程也會變得更加順暢和簡潔,汽車將會像手機一樣擁有獨一無二的ID,所有相關的設備都可以通過感應與汽車互聯。

在數據和設備的支持下,汽車甚至可以自行選擇充電時間,以協調用電的波峰波谷,節省成本。甚至充電樁(充電設備)在將來也可以通過OTA進行遠程升級。

3、共享模式。在大城市,很多小區的用地和車位都非常緊張。在這種情況下,私人的車位和充電樁也可以實行共享化,提高利用率的同時也使個人獲得一定收益。

4 、能源結構的變化。發電的形式多種多樣,隨著純電動汽車的進一步普及,如何利用更加清潔的電能——如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也將成為重要的技術路線之一。

以上隻列舉了幾項較為直觀的技術發展。隨著汽車新四化的不斷拓展,汽車的充電服務會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當然,這些都是美好的想象。在推進的路上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充電困局:成本與生態

充電樁的盈利問題將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橫在所有已經進入和想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有人甚至稱汽車充電是不得不做的“壞生意”。

充電服務的鋪展也要以量為基礎,而無論前期的設備還是後期運營都需要在資金和技術上的持續巨量的投入,這無疑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

目前充電樁技術要求不高,但利潤太低。在電價相對透明的情況下,怎樣的增值服務才能讓用戶樂於接受?抑或是將後期的服務的成本統統轉嫁到購車成本上?

對於車企來講,是像特斯拉那樣建立只針對於自己品牌的充電服務體系還是面向所有品牌的開放式體系?對自己品牌的車主提供哪些優待和服務?

最近,各家企業紛紛入局充電服務行業,可以說是一個信號,預示著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服務終於邁開了腳步。雖然目前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但這一行業的前景無疑會非常廣闊。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模式的創新,“智慧充電”這條路在將來會和新能源汽車同樣精彩。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汽車獨家稿件,版權為騰訊汽車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騰訊汽車)及作者,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