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月養生小竅門,你知道幾個?

五月是夏天即將開始的時候,立夏之後,氣溫漸漸走高,萬物繁茂,生機勃勃。專家指「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因「汗」出傷陽。中醫理論認為,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所以,夏季需要更多地保養心臟。

在這一時期,特別是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避免感冒。人體一方面感覺很熱,可又不能通過水分蒸發來保持熱量的平衡,因此就易出現體溫調節障礙,導致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別急,壹源堂幫您一起過夏天。

五月養生小竅門:

1、飲食

立夏之季,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老年人更應注意預防心臟病的發作。在飲食上應以低脂、低鹽的清淡食物為主,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蔥少許,晚飯後飲少量紅酒,以保持氣血通暢。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和粗糧。平時可多吃魚、瘦肉、豆類、芝麻、小米、玉米、香瓜、蕃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此外,壹源堂特別提醒,立夏之後華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且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再加上天熱出汗,所以要注意補水。補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喝水、吃飯時多喝湯等,喝水最好喝溫白開水或是淡鹽水,要少喝或不喝涼(冰)飲料或水。另外,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冰涼食物。

2、精神

重視精神調養,切忌暴喜傷心

立夏以後,氣象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這個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應該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安閑自樂閉目養神,切忌暴喜傷心。

立夏之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

3、運動

降低運動強度, 避免過度出汗

夏天氣象炎熱,血液循環加速,心臟容易負擔過重,所以夏天要慢養心,不能勞累。只有心先慢下來,呼吸才慢得下來。休息時要減慢生活節奏,使心跳減慢、呼吸頻率降低,生命活動的節奏慢下來,心臟才能得到休息。

夏天溫度高,體表的血量分布多,這樣容易導致特別是老年人出現心腦缺血的癥狀。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動強度,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過度出汗,並適當喝一點淡鹽水。但是,該出汗時則要出汗,也不能閉汗。此外,還應注意的是,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要注意早晚適當添衣。

4、預防

注意休息勤鍛煉, 預防「熱傷風」

立夏以後氣象炎熱,為了散發體內的熱能,人體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擴張,出汗很多,入睡以後就容易使身體受涼,從而發生感冒。

「熱傷風」病情較輕的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病情較重的常有高熱,而且出汗後熱仍不退,並伴有頭痛、沉重如裹、身體酸懶、倦怠無力、口乾但不想喝水、小便黃赤、舌苔黃膩,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預防「熱傷風」,主要是鍛煉身體,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使身體能夠適應高溫天,同時要根據早晚氣象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此外,調節飲食、補充水分、調整情緒、注意休息,對於預防夏季感冒也有重要作用。

壹源堂養生,帶來更多的夏季養生技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