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夫妻的孩子,真是"有點慘"……

行內人,都懂啊!

我是一個ICU醫生。我老公球球曾經是一個急診科醫生。有十多年時間,我們在同一家醫院工作。

那是本市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三甲醫院,搶救病人從他那裡心肺復甦完畢,住到我那裡繼續腦復甦。危重的心梗病人,他在介入導管室為介入手術保駕除顫,完了送到我這裡裡IABP(主動脈球囊反搏)。

就像在傳接球。

旁人會問:你們夫妻,討論病歷倒是方便!

不,我們不討論,下班離開醫院,通常兩個人要麼是火星亂冒的懊糟狀態,要麼是滿嘴潰瘍、牙齦腫脹的虛火上升階段,躺倒在床上,呼嚕聲此起彼伏。而我們的家庭規則就是:不討論病人。

家裡不燒飯,在店裡解決晚飯,今天五芳齋,明天四方緣,後天拉麵館……醫院周圍方圓5公里的餐館被我們吃了個遍。買菜和洗碗這種閒情逸緻,不如呼呼大睡來得實惠。

除了兩個活人之外,家裡養不活任何寵物和盆栽……仙人球,小烏龜,綠蘿……養什麼死什麼,救都救不活。有一陣子,家裡的燈泡一個個出狀況,沒空打理,差點回到原始人狀態。

女兒泡泡出生之後,我們一致認為這個寵物責任比較重大,送到老媽家裡養比較安全,於是索性送給孩子的外婆當成小女兒來養。

小朋友天生就會適應任何環境,在泡泡的認知中,「媽媽」這個角色是定時來陪她玩的,對於生活上的任何要求,她會習慣性呼叫外婆,同時對我說:媽媽拜拜,下次再到我家來玩!

盛情邀請她回娘家小住一個晚上,遭到嚴詞拒絕:「你們晚上給醫院電話叫去了,我怎麼辦?」

醫生家的女兒,天賦稟異,小腿肚子叫腓腸(匪腸)肌;「癢癢肉」叫作「腋窩」。

吵架也是好手:「外公,你怎麼這樣和外婆說話,你不是外婆的老公嗎?太沒禮貌了!外婆有知情同意權!」

有一次,我們遇到一對上海的「急診夫妻」,一起聊起寶寶1歲到3歲那段最艱苦的時間。30歲之後,是醫生生涯中最重要、最艱苦的能力攀升階段,在職教育,職稱晉陞,無窮無盡的考試……大醫院的醫生本就忙,急救專業更加可以拔個頭籌。

他們兩個沒有老人幫忙,為了能照顧孩子,只能刻意把兩個人的班全部錯開,交錯著倒班,有一年多時間,夫妻幾乎不見面。

冰箱上的磁貼貼條子,是日常交流的方式:

「冰箱裡有中飯,下午3點叮囑阿姨喂寶寶吃藥,鴨絨被已經曬過,今天我加個夜班,明天上午研究生班英語考試……」

就像醫院交班本。冰箱裡蔬菜出霉點,沙發上換季的衣物沒空收拾,這種失控狀態是家常便飯。

相比之下,我們家算輕鬆的,小朋友全權托給外公外婆。把夜班調整成同時,下了夜班還可以一起去看泡泡,兩個人一起出現在小朋友的面前。隻不過,經常是處於眼皮打架,隨時會睡著的狀態。

「哇!真比我們好多了。」那對醫生夫妻感慨。

「至少寶寶不會以為老爸老媽已經散夥。」那位上海的急診科老爸說。孩子漸漸長大,他們也從逃難般的生活節奏中慢慢脫身出來,心有餘悸。

本文作者的紀實小說《醫述:重症監護室裡的故事》,近日在上海書展舉辦讀者見面會——

效果,上圖可見。現場吸引近兩百位觀眾駐足靜聽。這場讀者見面會邀請到的嘉賓也很大咖,分別是——

  • 向 凱 :中國青年導演、作家,大型系列紀錄片《印象 絲綢之路》總導演。小說代表作品《迷城》《援非醫生》。

  • 諸杜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 俞康龍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與危重病科主任。

  • 趙 凱 :《醫述》中趙木匠原型人物。原浙江邵逸夫醫院醫務部主任、骨科主任,現任浙江省新安國際醫院副院長。

主持人則是:別海龍 原上海東方廣播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現擔任喜馬拉雅《中國醫師之聲》《葯事相告》頻道主播。

錯過現場的讀者,可掃面下方二維碼,觀看直播盛況——

- 完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