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7歲男孩跳橋事件反思:到底該怎樣批評孩子?

“小孩子有錯誤批評一下”,這麽一個小事情,如今卻各界關切。究竟該不該批評?怎麽批評才有效果而不產生傷害?

4月12日,《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在廣東省司法廳網站公開征求社會意見。草案中明確了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權。草案提出,“學校和教師依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中小學教師對學生上課期間不專心聽課、不能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課紀律等行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正在教育界點讚有望有法律保護教育工作者的懲戒權時,一則突發消息令人扼腕——4月17日,上海盧浦大橋上,疑被母親批評的緣故,一個17歲男孩,從車中跳出,一個猛子扎入橋下,幾秒鐘殞命,留下未能抓住他的母親捶地痛哭,不能自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在教育孩子時,批評比表揚還要高深,因為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是一門藝術,你用得好它比表揚的效果還有用。”今天,我們特別需要有一種有效的批評方法,或者批評的藝術。

孩子會犯錯,成人(本文所指的成人包括教師、父母、孩子監護人等成年人)當然應該批評,但是如果批評的方法不對,批評會適得其反,不但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反而激化了孩子與成人之間的矛盾,這樣的案例在現實中我們見的太多。我的意見是:批評要講究藝術。

怎麽批評,批評到什麽程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批評得“有效果”“沒有效果”甚至“反效果”之分。成人批評得多“正確”沒有意義,孩子收到成人想表達的期望和信息才是批評的意義。批評的內容和方法由成人決定,但是效果由孩子決定。在實際教育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批評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於溝通不暢,而溝通的障礙在於情緒衝突。因此正確批評的第一步,應該先處理好雙方的情緒。

1.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成人遇到孩子問題,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這是潛意識的作用。如果成人帶著負面情緒去批評孩子,孩子首先收到的就是憤怒、恐懼、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這會讓孩子掉進恐懼、擔心、害怕,或者憤怒、衝突等的情緒對抗中,妨礙批評的效果。

其實,情緒從來都不是問題,情緒只是潛意識告訴我們,現在有點事情出現了,需要我們及時處理。傷害我們的不是負面情緒,而是我們選擇活在負面情緒裡。情緒是用來溝通的,是用來表達的,不是去發泄的。一個人越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

這裡介紹一個有效的自我情緒管理的方法(5步):

第1步,停下來,深呼吸,讓身體緩和。

第2步,問自己:我為什麽會有這個情緒?

第3步,問自己:我想要什麽?

第4步,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5步,表達自己的需要

舉個例子,孩子因為整天玩手機,幾次善意提醒,但是孩子依然拿著手機玩,作業也不做。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母親這樣來處理,批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第1步,讓自己停,停,停,冷靜,冷靜,冷靜。

第2步,自問自答:我怎麽生氣了?孩子不聽話。

第3步,自問自答:我想要什麽?我想要孩子做作業,不要玩手機。

第4步,對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真的很煩躁,我很難受。”

第5步,對孩子說,“媽媽很擔心你的學習,我想幫你,但不知道怎麽辦,我們一起想個辦法好吧,媽媽相信我們可以想到辦法……”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好複雜,或許你自己也有更好的方法。不管哪種方法,都是讓自己離開負面情緒這一本能反應,刻意、故意地(對初學者)管理自己,讓情緒來幫助我們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我們善於讓正面情緒給我們快樂,負面情緒幫我們想辦法改變,我們就可以面對孩子的任何問題,從而幫助自己和孩子獲得更多的幸福可能。

2.處理孩子的情緒

其實,成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離有效的批評不遠了。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成人要避免以下四種情緒處理誤區:

(1)交換。就是給一些孩子在乎的價值企圖讓孩子的情緒消失。例如給孩子糖果要他停止哭泣,停止吵鬧就答應孩子的條件。這樣做短期可能有效,但是暫時性的。當孩子再次出現問題,只要不發生交換,情緒問題依然存在,孩子交換的條件有時候會變本加厲。

(2)懲罰。把負面情緒看作惡毒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的,孩子應該受罰,就像威嚇孩子說再哭便會打他。這樣只會使孩子產生更多的情緒。比如,“你再生氣,媽媽就把你拎出去……”

(3)冷漠。認為情緒是孩子自己的事,應該自己處理。所以,完全漠視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比如“你哭好了再來跟我說,你先冷靜冷靜再來跟我說……”

(4)講道理。就是說大量的道理,而不顧對方的感受,這很容易使孩子陷入更大的情緒困擾中。孩子是活在感受中的,當一個孩子難過,傷心,委屈,憤怒等情緒時,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建議、分析、大道理。因為在情緒化的狀態下,任何道理都是雜音。所以我們看到有時候在父母跟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的時候,孩子突然會給父母來一句,“你說完了嗎?說完的話,那我回房間去了”。

以下三步是有效處理孩子情緒的方法,供各位參考:

第1步:接受孩子的情緒。

例如,“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我感受到你有點委屈”;“我知道你很生氣”。

和接受孩子的動機,孩子就會感覺被接納一樣,理解孩子的情緒,就會讓孩子覺得被理解。肯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收到的是這樣的信息:“孩子,你對我很重要,我很在乎並理解你的感受。”在這個信息背後是一種可能和探索:“孩子,一旦你平靜下來,你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被理解,被尊重是孩子和成人保持良好關係的前提。

第2步:描述孩子的內心。

例如:“你很想提高成績,但是找不到好的方法,因此很苦惱,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媽媽剛才批評你,你覺得媽媽沒有尊重你,你很失望;你很想買那個玩具,但是媽媽不給你買,你覺得媽媽不愛你了,你很生氣”;“小明那樣子對你,你當時一定感覺很沒面子,感覺受欺負了”;“他們那麽說你,一定很不好受”。保留孩子的尊嚴和自信,孩子會更願意聽從你的引導。

第3步:處理孩子的事情。

父母可以這樣和孩子對話,“如果重新來過,你會如何選擇”;“下次出現同樣的情況,還可以有什麽其他的辦法”;“以後媽媽不小心說錯了話,你會怎樣和媽媽說?”這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家庭教育的培訓班,在學習中途我出去上衛生間,正好有位年輕的媽媽出來接電話,在走道裡我聽見這位媽媽這樣批評他的孩子:“怎麽啦,你哭什麽哭,媽媽在外面忙呢,你不要老是來煩我,要聽話,知道嗎。”其實,正確的溝通應該是:“媽媽聽到你哭得很傷心,很難過,你一定是受委屈了,媽媽好想來陪你,可是現在媽媽有重要事情,等一結束媽媽就來陪你……”很多時候,解決了孩子的情緒,就是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地往成人引導的方向走,在這個過程中,批評應該是隱而不露,懸而不用。

3.學會使用正向語言

生活中,我們成年人批評孩子,是“殺人不見血”。比如孩子做作業感到苦惱、焦慮、困惑而情緒不好時,教師會說:“這麽簡單都不會,笨得要死,其他小朋友早就學會了,就你不會!”孩子在批評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類似傷害,很多情況下是在成人的無意識間造成的。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成人本身就受到了來自原生家庭的類似傷害;另一方面是成人缺乏通過正確批評孩子來支持孩子發展的能力,而正確批評孩子以及支持孩子能力的語言系統是需要學習的,這也是當前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或者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性。

以下,我就以日常語言傷害為例,來說明錯誤的批評(前面一句)和正確的批評(後面一句)的不同。

笨得要死!vs再來一遍,試試看。

你豬腦子啊!vs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要做對不容易。

為什麽撒謊!vs告訴我,你在擔心什麽?

你為什麽考這麽差!vs這次考試哪些是滿意的,哪些是不滿意的?

又考這麽差!vs你的分析比這次成績更重要。

你越來越讓我失望了!vs你是怎樣評價自己的?

你太不負責任了!vs這件事你付了什麽代價?

你老是拖班級後腿!vs同樣的錯誤,我們如何不再重犯?

為什麽遲到的總是你!vs我相信只要你注意,下次一定可以準時!

你讓我們班丟臉!vs我們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分子!

以上所列舉的前一句句子,這些無意識的言語傷害作為一種精神傷害,是遠遠大於物質匱乏對孩子的打擊的。而孩子如果在犯錯誤或者出現問題的時候,得到的是正向的語言,那麽孩子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力量來向內探索,從而看見自己不足,提高完善自己的意願和動力。總的來說,俯下身子,和孩子做真正平等的朋友,幫助他們看見自己、發展自己,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家長,孩子就會和我們成為最親密的夥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