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版方會為了少付版稅而謊報印量嗎?

前段時間聽到一個故事,說某著名作家,在一次活動間隙,場外抽煙的功夫跟編輯聊天,順口問編輯,“怎麽才能知道出版社報的印數是真的還是假的?”

印數對應的是版稅結算,連這種稱得上是“超一線”的大作家,都對出版社給出的印數犯嘀咕,我想很多作者都會對出版社的印數有疑問。

怎麽才能知道出版社沒有給自己少報印數,少結版稅呢

或者說,怎麽才能知道自己的書的準確印數或者銷售數呢

也確實有很多出版方,明明書出版幾年了,就是不給作者結算版稅。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比如合約本身約定不明確、書積壓了沒賣出去、編輯離職了、財務休假等等。一拖兩拖拖到作者都忘了,也就沒人提起這事。

那麽作為寫作者,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書真正印數是多少,知道出版方有沒有瞞報印數,少結版稅?有以下這些建議給你:

如何估算自己書的印數或者銷售數

說到這裡,還是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前段時間,寫一篇文章,用到近兩年一本暢銷新書的銷售數據,用我的經驗估算了一下,離百萬冊稍有距離,但如果四舍五入,也可以說是百萬的暢銷書了,恰好認識此書編輯,跟他確認,在我估計範圍內,但他還是很嚴謹的跟我說,不能用百萬冊暢銷書,因為作者會根據這個來收版稅。

這是一家比較大的出版機構,他們的嚴謹風格,給我留下挺深的印象,吹牛不上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那麽,除了跟編輯搞好關係,讓編輯給你查查你的書的準確印數之外,還有啥辦法能估算一下自己的新書印數或者銷售數量呢?有人說了,編輯不是應該定期給你通報印數麽,為什麽還要搞好關係呢?因為在很多出版社印數和銷售數字都是機密,必須要通過正式的版稅報告或者結算版稅時候才能夠給出。那你平時要想多了解,除了搞好跟編輯的關係,還有啥途徑呢?

《長安十二時辰》裡,唐朝時就用大案牘術來追蹤各種線索,我們有沒有可能通過大數據來估算書的印數及銷售數量呢?答案是可以的。

作者都很關注書的銷售,最常見的就是經常去瀏覽當當,京東,天貓頁面,對於大多數圖書來說,頁面上的評論,除了作為讀者對書的評論建議,其實也可以用作估算銷售數量

業內很多人,會把當當或者京東的評論數,乘以一個系數,來估算這本書的實際銷量。天貓和微店因為一般都是實際銷量,就不用系數乘了。這個系數具體是幾,並不很確定,這個也只能估算到數量級,不能估算準確數,並且我了解到,這個系數有在降低的趨勢。

原因在於,一方面系統會給默認好評,也就是之前有很多人買了書是不發評論的,現在電商的系統,如果你自己不提交,系統可能會給你默認一條好評,另一方面,電商對於超級暢銷書的影響力在下降。之前圖書的銷售渠道,就是線下書店,線上電商。現在很多書線上除了電商之外,還有各種社群行銷,微店銷售,這些都影響電商的數據,可以說是一種數據的測不準原理。

當然這個系數一般是幾呢?跟出版機構也有關係,看他們的行銷能力,渠道能力,這兩方面都比較強的出版社或者圖書公司,他們的重點暢銷書,系數可能就會大一些,因為這些暢銷書在所有的渠道都好賣。這個系數現在一般就是在 3 到 5 之間。越是大的出版機構,越是暢銷的書,可以取大值,否則一般取中值或者小值。

還有幾個問題,如果是評論數 200 之內的,就不用測算了,一般沒什麽意義,經常是首印數勉強賣完或者賣不完。您的這個書,是面向特殊群體,有自己的社群的除外。

其次,要了解有沒有虛假評論,這個要谘詢您的編輯或者行銷編輯。確實有出版機構的風格是,重點書先打上 1 萬個評論再說,那這部分就不能用系數乘。

還有就是,現在很多書在電商網站上跟其他重點書捆綁在一起,你看不到單本書的評論數量,對於被捆綁在一起的書,評論數量估算這個也不適用。

最後要看是不是獨家書,某些渠道喜歡定製一個獨家版本的書,跟其他渠道不一樣,那這個獨家版本其他渠道是沒有,這種書不可以用來估算整體的。

這個僅僅是一個估算值,別拿這個數去找編輯要版稅,我可不認。

是不是聽上去非常非常麻煩?我覺得也是。因為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並不會了解,這個出版機構他們的渠道能力,行銷能力怎麽樣,更不用說後面的幾點限制。這本身就是一個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行業。

所以有這功夫您還不如跟編輯搞好關係,直接找編輯谘詢。當然,我的建議,還是去找專業一點、口碑好一些的出版機構合作吧。

為什麽覺得自己的書很暢銷

結版稅卻很少?

這個要從幾個方面來說,首先,覺得很暢銷並不是一件很靠譜的事情。

可能你的書出版後,你在朋友圈發了一圈廣告,有 100 個人來跟你說,我買了你的書,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的書很暢銷,也有可能就真的只有這 100 個人買了。

還有個例子,可能不是完全恰當,比如你自己寫了一個公號,除了標題黨,你認認真真寫寫內容,你發到朋友圈,然後看看閱讀量,大概也就知道了。即使你的公號經常 10 萬+,你掛個電商賣賣東西,轉化率能算出來。你的書的暢銷程度,也可以以此類比。

除了你自己的努力和拚命吆喝之外,也要關心出版社是否在用力幫你推廣宣傳了,這時候編輯很重要,但是編輯尤其是新編輯,他們在出版社裡的話語權怎麽樣,你這本書在編輯部裡或者在整個出版社裡,是一個什麽重量層級的作品,你也要大概了解清楚。

甚至還有時候,編輯和出版社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書就是賣不起來,這也是常態。畢竟二八定律在圖書這個產品上,也是適用的,暢銷書無論在某個出版社還是整體出版行業也就佔到 20% 左右。這時候,記得感謝編輯和出版社,而不是指責他們沒有幫你宣傳。畢竟他們也為你和你的作品投入了時間和精力。

那麽為什麽某些書真的挺暢銷,影響力也挺大,但是結算版稅還是達不到你預期呢?你還要關注一點就是有沒有盜版書。

最近幾年,隨著文化和內容行業的發展,無論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從業者層面,都對盜版零容忍,版權保護方面我們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隨著電商渠道的發展以及低價促銷,我們也一直以為盜版消失了,其實並沒有。在某些低端渠道,仍然能看到盜版的影子,甚至某明星電商渠道,近年來受到出版行業集體抵製,就是因為盜版猖獗,而平台方不作為。

還有就是盜版的電子書,這個也是一個源頭,技術的發展和手機的普及,盜版電子書有卷土重來之勢,這個需要作者、編輯與出版方一起配合,打掉盜版源頭,及時要求盜版電子書下架。

選對合作方

出版方和編輯是否專業,是很重要的。出版方是否是大的出版機構,曾經出版過哪些書,甚至重點書,看看他們在京東、當當、天貓是否有旗艦店,是否品種足夠多,暢銷書足夠多。

大的出版方,意味著他們有完善的出版系統流程,有良好的行銷發行渠道體系,而這樣的出版機構,一般都有完善的出版、發行軟體系統,任何一本書的出版、入庫、出庫、加印、退貨都是有記錄可查的。

選對出版方的還有一層含義是,要選對出版人。傳統意義上,出版人一般是指出版社的社長/總編。我這裡說的出版人是泛指,更多是指跟你合作的編輯,編輯室主任。對於很多編輯,則要了解 ta 的從業時間,負責過哪些書的出版,是否有成功案例等等。很多優秀的出版人,有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底線,不屑於去做隱瞞作者印數這種事情。

當然,越是大出版社、知名出版社以及大的出版公司和優秀出版人,對於作者作品的要求也會越高,這是肯定的。

正規出版社會不會瞞報印數

我的答案是不會。

雖然對於大多數出版社或者出版機構來說,印數都是絕對機密。

你要知道出版這個流程非常長。對於出版社和大型出版公司來說,印數的簽批,不是編輯和編輯部主任就能確定的,還要總編、社長或者 CEO 審批,要出版部配合調紙,印刷,要儲運、發行部配合入庫和發貨,最後還有財務部和稅務、審計部門的核查和審核,尤其是這些都有紙質文件或者軟體系統記錄的。

對大機構來說,暢銷書尤其是超級暢銷書,基本上就是出版社和圖書公司的搖錢樹,印數當然是越多越好,這些作者也都是他們要拚命留下和維護的客戶,怎麽會瞞報、少結或者不結版稅呢?很多都是要砸錢去預付版稅的。而出版機構的品牌和信譽是他們能不能拿下重點作者,暢銷書作者的指標之一。

有了這些完善的流程,小作者也基本上不用擔心這些大型出版社和機構會故意欺負你,拖拉或者效率不高可能會有,但是故意隱瞞印數一般不會有。

對於部分小的民營出版公司,會不會瞞報呢?

答案是可能會有,但是我也並沒有證據。這方面即使對於業內人士取證也有一定難度。但我傾向於,對於正規的長期運營的出版機構,即使規模不大,一般也不會這麽操作,除非那些想賺快錢,賺一票就走的。

重視出版合約

很多作者,尤其是第一次出書的新作者,對出版合約不太重視,或者說是不太明白該重視哪裡。

出版授權的期限,如果對方要求無限期授權(也叫一次性買斷),就建議你慎重考慮,當然買斷的作品,也不涉及印數的問題,因為是一次性付款,對方印多少都跟你無關;要求授權期限 10 年以上的,都要慎重;

合約中除了約定版稅率外,一定要求對方定期提供版稅報告(也就是印數、銷售數、退貨數等關鍵數據),定期結算版稅。出版行業中正常的要求,一般是一年結算 2 次;如果對方口頭說結算沒問題,就別寫到合約裡了,這種也建議慎重考慮,現在編輯跳槽頻率不低,回頭編輯換了,你跟出版方可以聊的,就只有手裡白紙黑字的出版合約是憑證;甚至編輯沒有離職,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合作關係惡化(這種也太常見了),你也就只能憑合約說了。

合約中約定首印數量。盡量把所有的條款都明確細化,並寫到合約中,我知道對於原創作者,尤其是還不出名或者出第一本書的原創作者來說,這很難,畢竟出版行業雖然不大,也是一個成熟的工業化體系,並且出版機構一般都有自己成熟的合約模版,相對來說,只要你別提出特別無理的要求,編輯們也都能體諒。

作為作者,還應該怎麽做

好的作者,主要的責任是生產出優秀的原創內容,如果一個作者要分心關心自己的版稅結款,要整天跟編輯或者出版機構打嘴架,而不是用心去琢磨自己的作品和內容,我覺得您也可能走偏了。

有句話說,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在國外,作者都會有自己的經紀人,去與出版機構打交道,因為經紀人一般都有長期的出版行業經驗,有自己對於作品專業的判斷眼光與能力,也能幫助作者去甄別出版機構的情況,幫助作者去談判,維護作者的利益,與專業的版權機構合作授權衍生版權開發。

國內目前還沒有完善的經紀人制度,但是已經有相關機構開始在嘗試,希望能夠為作者的版權開發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最後,給作者們的建議是,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用心打磨你的作品,好的作品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畢竟,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在出版之前,也曾遭遇數十家出版社的退稿;

畢竟,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從中篇小說發表,到影視大賣46億多票房,也用了十九年的時間。

本文作者系北京行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行距文化傳媒作為作者經紀人,為作者提供完善的版權開發服務,詳情請關注公眾號:在下版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