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特徵顯示A股已到底部

  建議選擇績優股進行戰略性布局

  A股自今年1月下跌以來,上證指數的調整幅度為26%,經過連續的下跌,風險已經釋放得較為充分。近期盤面上的一些跡象顯示,A已經處於階段性底部,預計後市下跌太空有限,收益大於風險。A股後市下跌太空有限的主要依據有三方面:

  強勢股補跌意味著接近市場底部

  強勢股補跌通常發生在下跌的最後階段,是比較常見的市場見底特徵。強勢股補跌,說明市場氛圍已經極度悲觀,即使對業績確定的績優股,市場也不願再給予風險溢價,因此也會被市場重新估值而下跌。A股歷史上多次出現強勢股補跌後A股見底,比如2005年的交運和白酒股補跌,2012年食品、傳媒和電子行業補跌,這些強勢股補跌了一個月多月,補跌幅度在20%至30%之間,隨後市場分別見到了998點和1949點的階段性底部。今年6月7日大盤殺跌以來,下跌幅度最大的行業是醫藥生物、家用電器、輕工製造、食品飲料等,跌幅均超過了20%,其中醫藥生物行業跌幅最大,下跌了23.68%。本次補跌的行業在之前均是強勢的行業,在弱勢行情中,均取得了正收益或僅小幅下跌。其中,醫藥生物行業在4月初到6月初漲幅6%,食品飲料的期間漲幅更是高達18%。本次強勢股補跌持續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個月,補跌幅度均超過了20%。無論從下跌的時間長度還是下跌幅度看,下跌均已經較為充分。按以往的經驗,強勢股補跌通常意味著市場的最後一跌,後市大盤企穩的概率大。

  技術指標背離顯示下跌動能在衰減

  一般而言,股票市場持續下跌之後,“V”形反轉較少,通常都會多次探底,反覆振蕩才能消化盤面的悲觀情緒,從而走出市場底部。在市場探底的過程中,通常都能見到大盤指數的指標背離跡象,即指數創新低,技術指標不再創新低,兩者背離,這也是市場見底的重要信號之一。本輪下跌以來,上證指數在7月6日創階段性新低,MACD也在7月6日見到了最低點。隨後A股短暫反彈後開始二次探底,8月20日上證指數再創本輪調整的新低,然而,MACD並沒有新低,而是遠高於7月6日的水準,兩者背離。這說明大盤的下跌動能在衰減,這有利於接下來市場信心的修複。

  估值下跌太空有限

  現在A股估值處於低位,上證指數的最新估值12.4倍,滬深300指數估值11.45倍、上證50的估值9.8倍,中證500的估值20.5倍,均處於最低的1/4區間,尤其是中證500的估值分位值僅1.28%。也就是說,歷史上98.7%的時間估值都比目前高,現在的估值幾乎是歷史最低水準。從破淨率來看,現在跌破淨值的股票253家,佔比高達7.1%,與以前市場見底時的比例水準大體相當。然而從企業盈利的角度看,目前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處於中等略上水準,並不低,估值卻處於1/4的水準,說明市場有過分殺跌的嫌疑。

  從企業盈利角度看後市,後市並不悲觀,因為供給側改革有利於提升A股的盈利水準。從美國的經驗看,裡根政府推行的供給側改革會讓市場集中度提升。由於上市公司的品質相對較好,全社會的盈利會越來越向上市公司集中,這也是美國1981年至1999年雖然GDP下滑,但美股走出了長期牛市的原因。筆者認為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A股。我國的供給側改革仍在推進,隨著市場集中度向A股上市公司集中,A股的企業盈利也會提升。

  當前市場情緒過於悲觀,有過分殺跌嫌疑。市場異常悲觀之時,我們不妨逆向思考:A股已經出現底部特徵,強勢股補跌,指標背離,估值低位,但後市的企業盈利並不悲觀。在這種情況下,大盤繼續殺跌的收益與風險是不匹配的。策略上,建議股票投資可選擇績優股進行戰略性布局。期指方面,由於IC折價較多,左側交易者可擇機輕倉試多。

  (作者部門:格林大華期貨)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