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能源車整治加碼 30家車企272款車型擬被撤銷

  新能源車整治加碼 車企遭“紅色警示”

  30家車企被“點名” 272款車型擬被撤銷

  梁鍶明,童海華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了《關於對擬上報<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企業清單進行公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擬將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名單(按合格證上傳數量統計)上報工信部。

  據了解,該批名單共有包括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本田”)、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標致雪鐵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汽車”)、重慶五洲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五洲龍”)等在內的30家車企。

  廣汽本田和長安標致雪鐵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已製訂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計劃,此次通知對公司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並無影響。此外,記者還聯繫了華晨汽車,以及重慶五洲龍的母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五洲龍”),但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另外,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於近日還發布公示,擬撤銷《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中272款車型。據了解,當中亦涉及重慶五洲龍的5款車型。

  30家車企被工信部“點名”

  本次通知發布的依據是工信部2017年1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其中,第二十三條提道:“對於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工業和資訊化部予以特別公示。經特別公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恢復生產之前,工業和資訊化部應當對其保持《準入審查要求》的情況進行核查。”

  據了解,若9月3日~9日無企業或相關方提出異議,名單中的企業將被列入工信部的特別公示名單中,今後想要恢復生產,工信部將按照《準入審查要求》對其進行再度核查。

  就通知帶來的影響,長安標致雪鐵龍表示,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的通知,對公司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沒有影響。

  據了解,2018年初,長安汽車與標致雪鐵龍集團共同以現金方式向長安標致雪鐵龍增資36億元,當中提到雙方將積極製訂長安標致雪鐵龍的業務計劃。長安標致雪鐵龍需按照上報方案,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品。

  長安標致雪鐵龍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是企業的自主行為,需要考慮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趨勢、雙積分、政府補貼、政府法規的前瞻性研究及相應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目前正在開發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車,並製訂了生產銷售計劃。

  資料顯示,廣汽本田和華晨汽車也早有新能源生產銷售計劃。2017年3月廣汽本田對外公布四大戰略,提及將加速新能源產品的導入。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廣汽本田自主品牌理念(Everus)的純電動概念車“理念EV Concept”首次亮相。據了解,廣汽本田近日推出了第十代雅閣(ACCORD)銳·混動,但油電混合暫時不在國內政策所列出的新能源汽車類型中。

  廣汽本田表示,公司的新能源產品計劃不會受到此次通知的影響,被公示企業需要在新能源汽車投產之前給工信部審查。“廣汽本田有一款新能源汽車已經完成了準入審查,第二款新能源產品也將於9月完成審查。”

  而華晨汽車早在2016年北京車展上發布了中華H230純電動車、中華V3純電動版。2016年,華晨汽車曾表示,計劃在2017年及2018年推出兩款純電動車型及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同時將在2018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萬輛的目標。記者聯繫了華晨汽車,然而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工信部此次整治新能源汽車擬取消部分生產企業的生產資質,主要是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散亂有關。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17年國家對新能源產品的標準更新,有部分目錄作廢,有些車企暫時無法生產新車型,可能會規劃在下一年生產,目前存在空檔期。另外,不排除有部分企業因資金不足等,日後不會再進行生產。

  另外,崔東樹認為,此次通知對企業來說基本沒有影響。

  “紅色警示”督促市場規範

  除了此次通知以外,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在近日也對《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實施動態管理。

  經統計,2017年7月目錄(第11批)發布後,截至2018年8月底無產量或進口量的車型共計272款,擬從目錄撤銷。據了解,當中亦涉及重慶五洲龍的5款車型。

  2018年4月,工信部就在其官方網站上公示了擬撤銷《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車型名單。經統計,2017年1月1日以前列入目錄後截至2018年3月底無產量或進口量的車型共計1882款,擬從目錄撤銷。隨後在5月17日,工信部再次發布公示擬將319款車型從目錄撤銷。

  近年來,工信部按照新補貼政策中的技術指標,對已列入前期目錄的車型進行了審查和篩選。按照舊政策標準發布的2017年第1~12批及2018年第1~4批《推薦車型目錄》被廢止,而上述16批目錄涉及的3716個車型只有1977個車型進入新目錄,有1739個車型被淘汰。

  “紅色警示”不斷加碼,或與此前車企騙補事件有關。

  2009年~2015年,中央財政已累計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然而在2016年9月,財政部曝光了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深圳五洲龍等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

  據了解,5家曝光企業主要涉及部分車輛未完工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財政補助資金,涉及金額從5000萬元到5億元不等。其中,深圳五洲龍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截至2015年底有154輛車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574萬元。

  當時,財政部對惡意騙補情節最嚴重的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取消其中央財政補貼資格,中央財政不予補貼企業2015年生產的全部車輛,追回2015年度預撥的全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同時,由工信部取消其整車生產資質。

  而對深圳五洲龍等的4家企業,追回2015年度2416輛違規上牌車輛獲取的中央財政補助預撥資金,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同時,自2016年起取消這4家企業中央財政補貼資格。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點名”的30家車企中,深圳五洲龍的子公司重慶五洲龍也“榜上有名”。就此,記者聯繫到深圳五洲龍,但對方表示暫不方便接受採訪。

  在近日的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表示,2015年以來,工信部優化了產品準入流程,減少了產品審查環節。但同時,工信部也著力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大了一致性監督檢查的力度,依法依規處罰了一些違法違規的企業。“工信部將明確下一階段積分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技術指標等內容。”

  “視窗期”即將到頭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三年產銷量全球第一,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總量超過180萬輛。2018年前7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逼近50萬輛,同比增長97.1%。

  2018年7月,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平台正式上線,乘用車企業“雙積分”交易正式啟動。財政部也發布公告,將對節能汽車,減半徵收車船稅,同時對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純電動乘用車和燃料電池乘用車不屬於車船稅征稅範圍,對其不征車船稅。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對於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減免政策將繼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產銷。

  不過,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產能過剩問題也較為嚴重。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6月底,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200個,各類車企已經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超過2000萬輛,是《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據保守估計,目前國內新勢力造車企業至少有50家,根據《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國內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有210~220家。另一方面,目前在等待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有200多家。

  而如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漸退坡,直至2020年全部退出。這意味著,留給車企的視窗期不多了。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近日公開表示,國內很多新能源汽車面臨量產交付、性能差、沒有市場競爭力等問題。“隨著國外電池技術日趨成熟,留給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時間已經不多,視窗期只有3~5年。”

  崔東樹則表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很快,洗牌也將是必然的,“企業太多肯定面臨洗牌。”

  渤海證券認為,處於市場培育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的邏輯依然是供給創造需求,只有爆款產品才能積聚人氣,從而最終擺脫政府補貼扶持。同時,新能源汽車股比放開也有利於吸引外資企業加快在華布局,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更新。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