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作是創作者的紐帶,FIRST訓練營十位青年導演集結

在第13屆FIRST影展正式開幕之前,隨著十位訓練營導演及其主創團隊的集結,訓練營率先於7月12日舉辦了開營儀式。導師穆森·馬克馬巴夫及其夫人、伊朗女導演瑪茲嫣·馬克馬巴夫抵達西寧對青年創作者寄語,宣告開啟一場極限創作。

導演們將在未來五天內同時進行理論課學習、勘景、排練,並完成劇本和拍攝方案。7月20日,第13屆FIRST影展開幕時,十條短片將陸續殺青進入後期製作,並在7月25日於青海大劇院音樂廳進行首映,開放觀摩,依入場順序自由選擇座位。目前購證預約系統持續暢通,請至FIRST官網進行預約。

【創作是創作者的紐帶】

訓練營作為FIRST製作培育的重要板塊,每年通過選拔導演進行針對性授課並在西寧當地限時創作短片的形式,嘗試摸索一條另類電影教育的道路。在演員選拔、勘景彩排、腳本修改、在地拍攝、後期製作乃至短片首映的全過程中,時刻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戲劇時刻。

FIRST首席執行官李子為在開營儀式現場提問:“是否有人已經拍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2016年的訓練營導演汪崎即已帶著他的長片作品入圍今年FIRST競賽,在欣喜看到作者成長性的同時,也相信在座導演們的長片作品終會進入觀眾的視野。

電影事務總監段煉認為,訓練營的導師身份是一種傳承,總是傳遞著優秀的電影觀念,也希望西寧在地的拍攝能讓青年導演走出舒適區,同更加新鮮、更加陌生的環境發生關係,在室內、在戶外、在鏡頭中發掘電影的意義。

在全場歡呼聲中,導師馬克馬巴夫最後登台亮相。他說,雖然第一次來到中國,但他早就在藝術電影中感受過中國文化的魅力。電影是一個偉大的隱喻,我們能夠經由電影了解彼此,在不同的文化間建立連結。

這種連結的能量也同樣出現在訓練營的團隊之間,導演們已經彼此熟絡起來,於昨日組織了各自過往作品的看片會,自發地討論彼此的劇本。考慮到十個劇組將同時拍攝影片,馬克馬巴夫強調“電影的本質是集體創作”,只有淡化電影的競爭屬性,用電影誠懇表達、開放溝通,才能真正體會到藝術創作的樂趣。

【表達是表達者的通途】

從今天開始,馬克馬巴夫將面向10位導演和他們的劇本,設置五場針對性課程,從通識知識入手,講述“電影的吸引力、意義與魔力”,傳授劇本創作的規則並帶領導演進行劇本圍讀,繼而進入導演風格的部分,探討如何在眾多限制和複雜的電影要素中塑造自己的風格。除拍攝過程中的一對一指導外,他也專門設置導師剪輯工坊,保障十條短片從前端到後期的順利推進。

文學顧問萬瑪才旦將帶來劇作實踐課程,帶領十位導演改編他的原著小說《一篇小說,及其兩種結尾》,表演顧問張頌文則會為導演及演員帶來集體課程和實景排練授課。

正如馬克馬巴夫所說:“Art is not science. At the end, it is our tastes.”FIRST訓練營邀請多年來深耕電影教育領域的馬克馬巴夫擔任導師,並首次設置兩位顧問全程陪同導演創作,以期在不同的創作體系中周旋磨合,避免創作者向某個固定的標準靠攏,而是各自尋找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和品味。

同時,被戲稱為“訓練營天團”的攝影指導陸一帆、何山、鄧旭和美術指導蘭志強也早已投入籌備的工作,帶著足夠在一線電影中擔任指導的水準和資歷,他們將與十位導演一起站在拍攝前線,助力十條優質短片的最終呈現。

馬克馬巴夫在1996年拍攝的短片《被風吹走的學校》中有這樣一個詩意充沛的時刻:帳篷裡的臨時課堂,一位老教師,十餘個讀書的孩子,突然一陣狂風吹來,刮走了帳篷。比起傳統學院教學,FIRST訓練營更像是這種遊牧式的,充滿臨場感的教學和實踐,在彼此陪伴和協助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共同等待許多個屬於電影的戲劇時刻出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