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一些高血壓會那麼「頑固」 呢?

醫生在臨床經常碰到這樣的病人,老是抱怨:「 我高血壓已經好幾年了,一直看,可老是降不下來,真是頑固啊。」我說:「 你的血壓應當控制在理想水準:低於120/80毫米汞柱。」他說:「 不可能!」很多病人覺得,自己得的是「頑固性高血壓」,沒法控制,非常泄氣,有的乾脆聽之任之了。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呢?


先要搞清楚什麼叫「頑固性高血壓」。我們說,服用一般常用最大劑量的三種或三種以上的不同作用機制(其中必須包括利尿劑)的降壓藥物,血壓仍然降不到低於140/90毫米汞柱,這種情況叫做「頑固性高血壓」。

首先要清楚藥物的「不同作用機制」,就是說,例如鈣拮抗劑—— 硝苯地平、β受體阻斷劑——心得安、再加利尿劑——氫氯噻嗪合用是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組合,如果用了硝苯地平又加尼群地平就是重複用同一類鈣拮抗劑,不合適。有人對1.8萬名病人用兩種葯,兩種不行再加到三種,一直用到四種葯合用,連續觀察血壓近4年,發現血壓真正降不下來的大約只是7%。可見,真的頑固性高血壓病人只是極少數。

為什麼一些高血壓會那麼「頑固」 呢?

其實有50%~70%的病人吃了多種降壓藥血壓還是不能降到正常,是因為病人不聽醫生的話,不按時吃藥,而是吃吃停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醫生說一天吃3次葯,有的病人偷工減料隻吃1次,看看血壓正常了就不吃了,等到頭暈了再吃藥,「 臨時抱佛腳」。

「 高血壓葯有副作用呀!」 很多病人抱有這種心思。高血壓葯確實會造成心動過緩、低血鉀、腳腫、咳嗽等副作用,但是高血壓如果不控制、治療,將發展成中風、心肌梗死、尿毒症。吃藥的副作用和不吃藥的後果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由於每個病人對每種藥物的反應都不完全相同:張三對某種降壓藥反應很好,無不良反應,而李四可能降壓無效,反倒出現頭暈、心慌、腳腫等反應。病人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舒服,可以找醫生通過換藥來調整。而高血壓如果早期沒有控制,發展到了晚期會更難控制,這時候降壓用的劑量就大了,對肝、腎功能的損傷和不良反應就會更大。

因此,醫生叮囑大家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而要及早長期服藥,牢固地樹立終生服藥的思想。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所以病人和醫生之間更要有良好的溝通,密切配合。醫生開出了葯以後,要有一段觀察時間:觀察劑量是不是對頭,療效有沒有到位,這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如果病人不配合,沒有長性,動不動就換一家醫院,重新看病,這是非常不利於治療的。

小貼士:對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大家也要多多警惕,從平日的衣食住行做起,養成好的習慣。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相約健康社區行巡講精粹:首席專家郭冀珍談控制高血壓享受美好人生》 主編 郭冀珍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