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學一味中藥,昆布!

01

概 述

昆布,中藥名。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年 kurome Okam.的乾燥葉狀體。夏、秋二季采撈,曬乾。海帶,生於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於大乾潮線以下1~3米深處的岩礁上。分布山東,遼寧一帶沿海地區。目前已有人工養殖。昆布,生於低潮線附近的岩礁上。分布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具有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癭瘤,瘰癧,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02

別 名

海帶菜、江白菜、綸布、海昆布。

03

產 地

生於低潮線附近的岩礁上。分布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

04

性狀鑒別

昆布捲曲摺疊成團狀或纏結成把。全體呈綠褐色或黑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後展開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央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柱形。氣腥,味鹹。

05

炮 製

揀去雜質,用水漂凈,切成寬絲,晾乾。

06

性味歸經

【性味】鹹;寒;無毒。

【歸經】肝;胃;腎;脾經。

07

功能主治

消痰軟堅;利水退腫。主瘰癧;癭瘤;噎膈;(疒頹)疝腳氣水腫。

0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

09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蘊濕者忌服。

10

相關配伍

1、《本草經疏》:昆布,鹹能軟堅,具性潤下,寒能除熱散結,故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瘺瘡。東垣雲: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正鹹能軟堅之功也。詳其氣味性能治療,與海藻大略相同。

2、《本草匯》:昆布之性,雄於海藻,噎症恆用之,蓋取其祛老痰也。

3、《名醫別錄》: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瘺瘡。

4、《藥性論》:利水道,去面腫,去惡瘡鼠瘺。

5、《本草拾遺》:主頹卵腫。

6、崔禹錫《食經》:治九瘺風熱,熱癉,手腳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7、《本草通玄》:主噎膈。

8、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帶萊,主女人赤白帶下,男子精泄夢遺。

9、《玉楸葯解》:泄水去濕,破積軟堅。清熱利水,治氣臌水脹,瘰癧癭瘤,TUI疝惡瘡,與海藻、海帶同功。

10、《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淋疾,濕性腳氣。又治甲狀腺腫,慢性氣管炎,咳嗽。

11

相關論述

1、治癭氣結核,癳癳腫硬:昆布一兩(洗去成味)。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於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含之。(《聖惠方》)

2、治頸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癭: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後方》)

3、治癭氣初結,咽喉中壅悶,不治即漸漸腫大:檳榔三兩,海藻二兩(洗去鹹),昆布三兩(洗去鹹水)。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聖惠方》)

4、治氣癭,胸膈滿塞,咽喉項頸漸粗:昆布二兩(洗去鹹汁),通草一兩,羊靨二具(炙),海蛤一兩(研),馬尾海藻一兩(洗去鹹汁)。上五味,蜜丸如彈子,細細含咽汁。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筍。(《廣濟方》昆布丸)

5、治膈氣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凈,焙,末)一兩,樁杵頭細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攪成膏,與末杵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聖濟總錄》昆布方)

6、治氣,膀胱急妨,宜下氣: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鹹味,以水一鬥,煮令向熟,擘長三寸、闊四、五分,仍取蔥白一握,二寸切斷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極爛,仍下鹽、酢、豉、糝調和,一依臛法,不得令鹹酸,以生薑、橘皮、椒末等調和,宜食粳米飯、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極下氣,大效,無所忌。(《廣濟方》昆布臛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