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皆禍害?這部台灣版《黑鏡》說出中國孩子的心聲

  最近一條“朱雨辰媽媽”的熱搜在微博上掛了好幾天,演員朱雨辰演了《奮鬥》沒火,演了《家的N次方》沒火,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會因為自己的奇葩媽媽被廣大吃瓜群眾熟知。輿論一邊感歎朱雨辰媽媽的可怕,一邊替湯唯謝謝朱雨辰媽媽的不殺之恩。(湯唯是朱雨辰的前女友之一)

  朱雨辰媽媽的奇葩不在於她的壞,而是她太好了。自稱頂兩個菲傭、每天4點起來熬梨湯、兒子做飯甚至會覺得自責。按照他的話來說,是用生命在對待兒子。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媽還挺好的,但接下來的畫風就開始突變了。會抄下兒子的每一條微博,兒子不發微博會打電話過去問。兒子的每一段戀情都要干涉,以“媽媽愛你,我都是為了你好的”的名義,步步緊逼到讓人恐怖。

  這種犧牲式人格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控制欲達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難怪豆瓣有一個著名的小組“父母皆禍害”,更可怕的是這個小組擁有12萬成員。他們聚集在一起分享被父母傷害的過去,並且歸納為五類:直接肉體傷害、人格侮辱傷害、控制欲傷害、家庭矛盾傷害和其他。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控制欲傷害這件事,這大概是亞洲獨有的現象。

  中國受儒家傳統影響,長期以來都信奉一種百善孝為先的觀念。我們信了上千年的24孝,甚至會有“埋兒奉母”這樣的故事。在這種情境下,“父母皆禍害”的言論簡直是“大逆不道”,這個小組很快就被豆瓣雪藏了。

  但是最近有一部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徹底扯掉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雖然這部台劇特效五毛,劇情上有諸多bug,但豆瓣上依然有8分。我相信是因為很多人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這些台詞太熟悉了。

  “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現在恨我沒關係,你以後會感謝我的。”

  “我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讓媽媽失望。”

  這部劇一共只有十集,每兩集講一個故事,你完全可以把他當做一部系列電影來看。第一個故事是《媽媽的遙控器》。

  故事的開頭是離婚的媽媽力爭兒子的撫養權,她可以什麽都不要,但只要兒子。但他兒子卻沒有那麽讓人省心,為了可以參加畢業旅行,偽造了成績單讓媽媽簽字。

  媽媽重壓之下在路邊抽煙,偶然間看到一則廣告,有一款產品可以讓孩子永遠聽話,從此之後掌握了兒子人生的進度條,不想承認錯誤?可以,那你就永遠困在星期三這一天,一遍又一遍的上課遲到、遇到拿著百合花的司機、跟朋友閑聊……在經歷過十幾次之後,兒子受不了折磨主動跟媽媽承認錯誤。

  但沒想到一旦低頭,就是割地賠款的開始。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由天天吃苦瓜,只能穿媽媽選擇的襯衫。甚至媽媽開始利用時間倒退的優勢,讓兒子每個補習班上10次20次。每一天兒子上補習班,老師都會跟他重複一句話:同學,這是你第一次上課,有什麽不懂的要問老師……

  所有人都在自然前進,只有他被困在同一天裡,兒子必須付出百般努力,才能取得進入下一天的資格。

  媽媽反覆給他灌輸一個觀點:“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會一直陪在你身邊。”這本來是很溫馨的一句話,但在影片中我隻感到恐怖。

  直到有一天,他在圖書館遇到了小嵐,這個女生幾乎是他的反面。他擁有一對奇怪的父母,爸爸是音樂家,媽媽是畫家,小嵐率真任性可以做一切自己喜歡的事情。

  小嵐的出現讓兒子的世界裡出現了色彩,兩人相愛了。但是這段感情卻被媽媽發現,兒子跪下來懇求媽媽,但媽媽還是把時間倒回去。

  兒子一覺醒來,發現小嵐不認得自己,在小嵐的世界裡,兩個人從未相遇過。生命中最後的彩色崩塌了,兒子徹底崩潰,他想到自殺。

  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想死都死不了。不論是割腕、電擊還是跳樓,每一次媽媽都會把時間倒回去。

  兒子一次次死去之後,終於忍無可忍,問道:“你到底還想讓我死幾次?”

  媽媽只會抱著他哭,求兒子振作起來。兒子只能慢慢接受一切安排,多年之後,他如願以償的成為了媽媽眼中的成功人士,變得跟媽媽的習慣越來越像,擁有可怕的強迫症和潔癖。但他媽媽的控制欲並沒有以此為終點,在兒子有女友的情況下仍然安排他相親。

  最後兒子選擇去直面自己的恐懼,奪回人生的控制權,等他終於拿到遙控器之後,好像拿到了打開牢籠的鑰匙。兩人站在路邊對峙時,媽媽對他說了一句話:“你以為我只有一個遙控器嗎?”

  兒子絕望的向前一步,車禍身亡,在臨死前他回到了和小嵐第一次見面的圖書館,他終於自由了。到這裡影片結束了。

  很多人覺得這部劇看著很不舒服,很壓抑,編劇對此給了回應:“不舒服的話,是因為那些都是真實的,那些孩子就是這麽不舒服,而且現在可能還有更多的孩子一樣地不舒服!”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老師看出兒子的悶悶不樂,主動找媽媽去開解,強調畢業旅行只有三天,不會影響成績。但媽媽一句話讓老師啞口無言:“如果他的成績下降,你會負責嗎?我會,不管小偉的未來是窮困潦倒還是一帆風順,都會算在我頭上。”

  其實媽媽每一次倒回兒子的人生,她自己的時間也被困住,他承擔著的痛苦不比兒子少。但這種對孩子高度負責,看上去大公無私的感情其實是最大的自私。

  這種現象太普遍了,中國父母拚搏了一輩子,只想為孩子買一套房,與此同時,孩子也必須接受父母的安排去相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似乎是一種“等價交換”。中國有一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看上去很有道理,不少父母也以此踐行,如果孩子的人生失敗,那他就是最大的罪人。

  但是父母真的需要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嗎?影片裡其實也給出了答案,兒子去相親的時候發現對方也是被逼著來相親的,他們聊天時,相親對象說的話讓兒子醒悟過來:“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他長什麽樣子,都應該由我們自己負責。怪罪給其他人,太懦弱了,為自己的不勇敢找借口,我辦不到。”

  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把彼此都當做是獨立的個體,這或許就是最大的成全。

  三國時的孔融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複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通俗來解釋,懷胎十月只是像物品寄托在瓶子裡,你和你的孩子其實沒多大關係。

  回到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實際上來自紀伯倫的一首詩《論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拚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