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以上直腸癌患者曾被誤診為痔瘡!兩者該如何鑒別?

痔瘡和直腸癌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

痔瘡與直腸癌都是發生在直腸末端的疾病,但這兩種疾病對人類健康損害程度卻截然不同。不過,這兩種疾病均多表現為大便帶血,以致臨床上常有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從而延誤直腸癌病人治療時機。據統計,竟然有約90%以上的直腸癌在初期都被誤診為痔瘡。那麼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該如何來區別直腸癌和痔瘡呢?

痔瘡與直腸癌,從發病原因和機理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對人體的危害也大相徑庭。

肛門是人體消化道的末端,痔瘡是此區域常見的良性疾病之一,根據發生部位又可分為內痔和外痔兩種。那麼痔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它是因為種種原因致使直腸下段和肛管的靜脈充血、血液瘀積,壓力增高或因靜脈壁薄弱,從而造成靜脈的擴大和曲張,形成了靜脈團,即稱為「痔」。

老百姓最常說的痔是外痔,因為可以直接在肛門周圍通過肉眼看到或者可以自己觸摸到。而內痔則發生在肛門以內,從體表看不到,只有大夫進行肛診才可以檢查到。大便帶血是痔瘡最常見的癥狀。大多數無癥狀痔瘡不需要任何治療,對人的身體健康也無多大影響。

直腸是肛門以內長約12~15厘米的一段消化道,末端與肛門直接相連。別小看這12~15厘米長的消化道,發生在此處的癌症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直腸癌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完全可以治癒;但是如不及早診治,可危及生命。

絕大多數直腸癌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男性較女性多見,中國人的直腸癌多發生在中下段直腸。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攝入增多,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上升。便血、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是直腸癌的常見癥狀。


為什麼痔瘡和直腸癌容易混淆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二者最常見的癥狀都為便血,因此當有些癥狀交叉或不典型時,臨床診斷常相混。而且錯誤的診斷並非少見,尤其是兩種疾病並存時,檢查發現有痔瘡後,就局限於痔瘡的治療,而沒有進行全面檢查,不能得出全面的正確診斷,有可能延誤直腸癌的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直腸癌和痔瘡該怎樣鑒別

1.便血

此癥狀為這兩種疾病共有,尤其是內痔,在體表看不到痔本身,因此成為影響這兩種疾病鑒別的主要原因。但是仔細觀察這兩種疾病的便血特點,還是可以初步區別出來。

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一般都是「被動」出血。這是因排便時大便擦傷痔(曲張的靜脈團)患處,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黏液存在,所以一般是大便表面帶血,便後手紙帶血。便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色。

直腸癌的出血是「主動」出血,這是因為腫瘤本身表面破潰,不斷地出血或滲血。此外,由於直腸癌位置常常高於內痔,因此當大便在直腸儲存時,會與直腸癌出血混合,造成大便內混雜有血液。可見直腸癌的大便帶血為陳舊性出血,因此血液顏色多見暗或果醬色,時間長了甚至大便內的血液變成黑色。同時因直腸癌破壞直腸黏膜而產生黏液分泌,以及繼發局部感染流膿,所以大便本身還會帶有黏液和膿液,後者又被稱為膿血便。

2.發病年齡

在發病年齡中,兩種疾病的特點也截然不同。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40歲)或老年人。

3.伴隨癥狀

如上所述,痔瘡是曲張的靜脈團,所以便血多表現為無痛性、間歇性,有時還會有腫塊(靜脈團)從肛門脫出。對於脫出的痔,手指按壓後很軟,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一樣,可以被壓扁,或者推回肛門內。如果內痔長期脫出,會出現疼痛和硬結感,這是因為曲張的靜脈團內形成了血栓。

直腸癌作為實體腫瘤,位置固定,質地較硬,一般不會出現脫出肛門的情況。也正因為直腸癌在直腸局部固定生長,會導致直腸壁僵硬、受壓,從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裡急後重、排便後不久又出現便意,但卻無糞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糞便;進一步生長還會導致直腸管腔狹窄,甚至部分堵塞直腸,從而造成大便困難、大便變細等,少數患者還會因直腸梗阻出現腹痛、腹脹等。而痔瘡則極少會引起這些癥狀。

當直腸癌到了晚期之後,還會因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和器官,出現尿頻、腹部疼痛、骨盆疼痛等癥狀;腫瘤長期消耗人體,則會出現貧血、體重下降、疲勞等情況。

如何檢查

1.基本檢查

直腸指檢是區別兩種疾病最基本、最簡單、最有效的檢查方法。這種檢查方法就是醫生將手指伸入肛門內,根據手指觸及直腸四周黏膜進行檢查,得出初步診斷。如果感到內部有凸起的小粒則可能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或者合併腸腔狹窄;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膿液和黏液者,則要高度懷疑直腸癌。這種檢查方法在臨床中簡便易行,一般說來,肛門指檢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是一種常用的篩查手段。但是受限於醫生手指的長度,對於直腸上端的腫瘤難以探及。

2.重要檢查

對於直腸指檢發現的直腸腫物,以及臨床高度懷疑的直腸或結腸腫瘤患者,應該行結腸鏡檢查。這種檢查方法是將一根較細的纖維導光鏡深入直腸和結腸,將腸道內部的情況清晰地傳到顯示器上,供醫生用肉眼在「直視下」發現腫瘤,並初步診斷腫瘤性質。在行結腸鏡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該結腸鏡進行腫瘤的標本採樣,即活檢。簡單的乙狀結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直腸癌,因此被稱為發現直腸癌的「火眼金睛」。

3.確診檢查

將結腸鏡或其他檢查手段獲得的腫瘤標本,通過必要的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所獲得組織和細胞的形狀,最終獲得病理確診。

其實只要病人警惕,直腸癌的早期發現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在現有醫療條件下,直腸癌並不可怕,許多發生在結腸或直腸的惡性腫瘤,如果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效果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但可怕的是不能早期發現,或者誤診為痔瘡。因此,對於有便血的病人,無論有沒有痔瘡,一定要去醫院請醫生檢查。對於以前已經發現有痔瘡,而且長期伴有血便等癥狀的患者,更要定期去醫院複查,一定要首先排除腸道的其他疾病,再按照痔瘡治療。

在痔瘡的治療過程中,如癥狀長期無明顯好轉或反覆出現便血,最好請醫生行直腸指檢以及結腸鏡檢查。區別痔瘡與直腸癌即便在基層醫療機構也基本可以做到,臨床上只需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就能確診,如肛門指檢、乙狀結腸鏡、取活體組織送病理檢查等,所花的費用也不高,千萬別讓小小痔瘡耽誤了對直腸癌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本文圖片來源於構思網

作者:金晶

文章內容來源:《醫食參考》

更多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營養,疾病防治,減肥保健,長壽養生等專業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shicankao(長按可複製)。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受益,請動一動你美麗的小手給小編打賞哦

謝過啦麽麽噠(づ ̄ 3 ̄)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