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媒:不做貨幣政策萬能論的信徒 財稅要真正做減法

  不做貨幣政策“萬能論”的信徒

  來源:經濟參考報

  □董希淼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貨幣是金融的基礎和血液。作為中央銀行影響利率和金融體系的綜合措施,貨幣政策備受關注。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之際,各方對貨幣政策要求和期待自然會更多,既希望貨幣政策服務好穩增長、擴內需、促就業,又要有助於防風險、去杠杆、調結構。但貨幣政策並非萬能,應通過綜合施策、深化改革,來實現多個政策目標的平衡。

  今年上半年,在內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我國金融市場總體平穩,服務水準和能力持續提升,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隨著金融市場亂象整治活動持續推進,影子銀行信用創造功能萎縮,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下滑;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普遍下降,部分行業、企業間的結構性信用緊縮問題加劇等。

  在保持穩健中性基調未變的情況下,央行對貨幣政策進行邊際調整,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8兆元,遠超去年全年總和,保證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採用差別化的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我國貨幣政策進行適度調整,從“寬貨幣”轉向“寬信用”,確有必要,有助於穩定信心、穩住預期。

  不過,多年來我國習慣於利用金融措施特別是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擴張性貨幣政策不但邊際效應減弱,而且後遺症嚴重。我國經濟當下面臨的許多問題,根源在於過去偏重速度的增長模式,也與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此外,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結構引導功能是邊際的和輔助性的,頻繁使用結構性工具可能導致總量偏多,影響穩健中性的基調。

  因此,要正視貨幣政策的作用——既反對“萬能論”,又反對“無用論”,但主要是反對“萬能論”。下一步,既要在保持基調不變的前提下,繼續對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服務實體經濟,防範經濟風險;又要深化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保護公平市場競爭,從深層次推動各類問題解決。

  從穩增長的視角看,要采取措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的核心就是維持貨幣幣值穩定,但促進經濟增長也是法定職責。因此,下一步要繼續保持貨幣政策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在市場流動性已相對充裕的情況下,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使流動性能夠更有效率地注入實體企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等支持服務。

  從擴內需的視角看,財政和稅收政策要真正做好“減法”。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採用擴張的財政政策來提振總需求。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擴內需也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要繼續將“減稅降費”等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財稅政策在擴內需中的重要作用。財政政策應更加積極,如加快地方債發行,加大基建投資力度,為穩投資築底托底。要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成立為契機,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三農”經濟、民營經濟融資環境。

  從去杠杆的視角看,要注重政策的協調配合和綜合施策。根據華爾街頂級對衝基金橋水公司創始人瑞·達利奧的研究,實現“漂亮的去杠杆”,既需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又要有積極財政政策的配合。就國內而言,去杠杆重點在國企,國企去杠杆又與去產能、降成本等任務相交織,因此,產業政策的配合也必不可少。從我國不同部門杠杆率的特點看,推進“結構性去杠杆”工作不僅需要做好國有企業降杠杆工作,還要控制好居民部門的杠杆情況。因此,結構性去杠杆要從全局出發,實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統籌協調,從政府、企業、家庭三個維度推進結構性去杠杆工作。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