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島妹說:一項改變千村萬落的工程,他們堅持了15年

長三角腹地,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一列觀光小火車正沿著長4.5公里的鐵道環線行駛,汽笛響起,路旁的魯家豆腐魚香氣四溢。

南行數百公里,一座名為“海頭”、意取“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近海村落正天朗氣清,各色秋菊錯落成花海,不時有幾縷茶香飄過,讓人頗有歸隱南山意。

從海頭驅車兩小時到北侖春曉街道,有一處喚鳩嶴,當地人素喜以“喚鳩嶴裡聞喚鳩”為題,給遠來人講上一段故事。待回身則是風吹竹影,群山環繞。

如是美景天上得?非也。過去十數年間,它們正悄然構建於島友們或未曾留意到的,鄉間田野。

“千萬”

以小火車暢遊而聞名的魯家村今年還發生了件大事。

9月,村主任裘麗琴從村裡18個家庭農場的看顧任務中歇了歇手,得閑兒去了趟紐約,還順便在聯合國總部留了影、發了言;曾去浙江參觀走訪過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工作人員對裘麗琴的故鄉景致讚不絕口,並給她所在的浙江省發了個獎,“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

島妹不才,做了番功課,該獎……是聯合國的最高環境榮譽。

而上面說到的海頭村,雖未有代表同去“領獎”,村集體收入卻也頗為可觀。村子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了70余種名貴觀賞菊,菊花茶、酒、文化節讓村民們腰包鼓鼓;村民施興挺給五穀不分的島妹“炫耀”,憑著一手祖傳的飯糍手藝,在遊客賞菊高峰期,他一天能收入一萬多塊。

胡陳鄉梅山村,街頭巷尾格外整潔利落,不見一點垃圾。遊逛間隙,載有自動識別和計量稱重系統的智能清道車不時往來,村民熟練地將加載有身份ID卡的分類垃圾桶放至車上稱量,再進行積分兌換……

但一路聽當地人講述,在十幾年前,上述村落還遠沒有這麽“亮眼”。

那時,魯家村被當地人戲稱為“山不夠高、樹不夠茂”,人口外流的“空心村”;海頭村據說也是“垃圾無處去、汙水到處流”。根據當時的浙江省農辦摸排,全浙江環境不佳的村莊有3萬多個,可以入眼的整潔村只有4000個。

那麽,這十數年間,浙江鄉下發生了啥?原來,因農村面貌落後、村民生活不便,15年前,浙江決定開啟一項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改善為重點的工程——“千萬工程”(全稱“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當時的目標呢,在表述上也十分乾淨利落:花5年時間,從全浙江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

其中,垃圾處理與汙水治理被定為這項工程的先手棋。

海頭村書記莊允肖告訴島叔島妹一行人,這些年全村被劃分為5大區塊、22個包乾小組進行網格化環境管理,每區安排黨員或村民代表負責衛生工作,如今,村中的“衛生包乾競賽榜”上,“先進組”的笑臉標識已經紅成了一片。

“神仙村落”的來路既如此,島上眾人也趕緊補課: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佔全省建制村總數的97%;74%的農戶廁所汙水、廚房汙水、洗滌汙水得到有效治理;41%的建制村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一項工程,效力讓人瞠目。

發展

然而,“臉面”只是“千萬工程”的破題,“產業助推”才是由表及裡、真正讓眾人驚豔的開始。

或者沒有哪個村落比曾作為寧波市16個欠發達地區之一、“隻出不進”的寧海縣胡陳鄉更明白上面這話的含義。

有人將胡陳的發展喻為“一顆桃子催生的鄉村蝶變”。來胡陳一趟,一般有三個固定步驟逃不掉:見桃園、品桃膠、買桃木工藝;而秋風蕭瑟,錯過湖景蜜露的島上眾人倒體驗了一把戶外運動的刺激。2008年以來,胡陳的一、二、三產不斷融合,農旅結合、農體結合快速成形,一批國家級垂釣基地、運動基地應勢而起,風起時甚至有你們愛的滑翔傘。

在胡陳,島妹還在一群名為“光點青年”的年輕人的書屋中小坐,他們將這一隱匿山水間的聚會地稱為“光點聚落鄉村振興在地體驗中心”。地方不大,卻集聚了海峽兩岸數個優秀的文創、農創、旅創團隊,經由一次次的頭腦風暴,抹茶、水蜜桃開始“借腦”包裝,胡陳返鄉創業的青年也越來越多。

“要扶持起一批‘新農人’、‘農創客’”,島妹行至寧波北侖,發現以人才振興助力“千萬工程”的思路卻同樣清晰。而對北侖人來說,產業融合的同時,一同“模糊”了的,還有城鄉的邊界。

以全域社區化、城鄉深度融合來踐行“千萬工程”在北侖早已不是啥新鮮事。

北侖的中心片區,大碶街道九峰山區域將9個地域相近、人緣相親的行政村聯動一體,成片連線推進“千萬工程”,作為全省首創,對整個區域實行社區化服務管理;東部片區,春曉街道三山村雙獅社中的雙獅古樹群、湖光美景掩映著近20家民居民宿。行走在這一“全域旅遊”的範本中,竹林湧動,島妹還擦肩了來自澳洲的華人遊客……

“‘千萬工程’有三美”,寧海縣委書記楊勇給島上眾人科普,“看得見的外在美,看不見的內在美,以及最後的落腳點——長遠可持續的發展美”。

振興

“千萬工程”發展至今,農業與旅遊、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的界線正在一一松動。

長路還需溯源。十五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赴任後連走11市、25縣進行一線調研,眼觀“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的鄉村發展滯後形勢,留下了倡導發展該項工程的初心——“農民是‘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

而“千萬工程”這些年來也穩扎穩打,逐步更新:

2003年至2007年完成示範引領,一萬多個建制村推進了路線硬化、衛生改廁、河溝清淤;2008年至2012年整體推進,以畜禽糞便、化肥農藥等面源汙染整治和農房改造為重點,並制定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3年以來深化提升,攻堅生活汙水治理、垃圾分類、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

十餘年前那輪考察,習近平在坐擁竹海山林的安吉感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隨後在浙江得到了全面實踐;而今,如是的發展思路也走出一省,成了舉國之內對生態發展的共識。十九大報告、中央一號檔案更是詳述“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個都不能少”。

為什麽島妹在此要詳述15年來一段工程的前因後果?

鄉村是文明的根源,“美麗中國”不僅是城市的光鮮亮麗,更需要留住廣袤農村的美麗鄉愁。換言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本就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百姓、村落之冷暖,無不賴其發展。

“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著滿滿的一桶髒水走到很遠的地方去倒汙水,當時,我家廚房沒有排汙水管,村裡沒有垃圾箱,河道受汙染”,魯家村村主任裘麗琴在聯合國領獎台上說道,而如今呢,“‘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使我們村莊變成一張靚麗的明信片。”

這一份“舉世矚目”來之不易,而未來,尚有千萬條由“千萬工程”推衍而生、分類施策的生態建設路線要緩緩行、長線走。

“決不能松懈,更不能反覆”。

文/點蒼居士

攝影/百裡雲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