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很多孩子近視都是因為家長沒重視這點!看完新聞我趕緊帶娃去檢查

前段時間在家看新聞。

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在回答有關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提問時說:「近視眼預防的主戰場已經發生變化,從青少年提前到了學齡前,但很多家長還沒意識到。」

接著,王主任又講了我國近視眼發病的三個特點:小、深、高。

其中,小的意思就是近視眼發病年齡越來越小,很多幼兒園五六歲的孩子就有近視眼了。

原本孩子三周歲後,家長就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視力檢查,把驗光度數、眼軸長度、屈光狀態、角膜曲率、眼壓等數值記錄下來,給孩子建立一份屈光發育檔案。

但很多學齡前孩子的家長都缺乏這個意識,覺得近視眼高發至少在小學後,加上幼兒園常規體檢中有近視檢查項目,所以一般不會帶孩子去做詳細的視力檢查。

事實上,幼兒園的近視檢查比較粗略,很多問題都發現不了,只有詳細的視力檢查,才可以及時發現異常,及時乾預,減緩甚至避免近視的發生。

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從來沒去醫院做過視力檢查,也沒建立屈光發育檔案,錯過了最佳預防矯正的時間,導致近視。等家長髮現,為時已晚!

看完新聞,我第一件事就是帶千尋到華西醫院做詳細的視力檢測。

從一台機器換到另一台機器,做視力檢查的時候,千尋一會用左手指方向,一會用右手指,偶爾說她看不見,一旁等待的我好焦灼。

好不容易等到醫生下結論:她目前沒有近視。不過,遠視能力有點問題,也就是說,她是近視高風險人群,要做好預防……

我是又喜又憂。

喜的是還好目前還沒近視,憂的是近視高危人群啊,那她將來是一定會近視麽?

頓時好內疚,是不是我由著她看書太多傷了眼睛,還是不該用IPAD學英語?不過現在多數小朋友都用電子產品,而且我每次都有控制時間,應該不是這個問題導致的吧?

面對我一堆的問題,好脾氣的醫生笑著勸我冷靜,「近視受遺傳影響很大,你自己就是近視眼吧。」

啊,對,不過我小時候也不是近視,我是上了高中才近視的。

醫生很客氣,跟我解釋,「孩子視力受兩個因素影響最大,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先天就是看遺傳是不是有近視基因,後天環境主要是……」

和醫生一番交流後,收穫好大。

我發現,關於孩子近視的問題,我之前的很多認知都有偏差。回家後,跟幾個媽媽聊起,大家也都直呼「原來如此」。

我想,可能真的有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沒重視學齡前孩子近視這件事,恰恰學齡前,才是孩子近視的高發期。還有,對近視預防的了解也不足。

為了不讓大家走我的彎路,我花時間,把醫生告訴我關於兒童近視的幾個常見誤區整理了出來,分享給大家,不見得全面,但應該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兒童近視的幾個常見誤區:

1
孩子小學後才會近視?NO!

醫生說:「對孩子視力的重視,7歲前比7歲後關注更有意義。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孩子是上小學後近視的,其實是一種誤解。如果一個孩子7歲近視了,實際上是孩子三四歲時,眼睛的屈光發育就已經偏離了正常走勢,只不過家長沒發現,等發現已經晚了。

人眼的發育分三個階段:

0-3歲,眼睛發育最快;3-7歲,眼睛還在發育,但比以前要慢;7歲到青春期,發育更慢。

剛出生的孩子,大多是遠視眼,隨著年齡增長,遠視度數慢慢減少,醫學上稱為「正視化」。

大部分孩子在9、10歲完成正視化的過程,如果提前正視化,就會很快向近視眼發展。

6歲的時候,孩子還有1.5D、2.0D的遠視,是比較理想的基礎屈光值,如果這個年齡的孩子沒了遠視,或者遠視能力不足,就比較容易近視。千尋就是這個遠視能力差了點。

所以,建議大家關注孩子的近視一定要從學齡前做起,我就是前車之鑒,一定要提前了解孩子的基礎屈光狀況,及時乾預。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帶孩子到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專門的視力檢測,為孩子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2
看電子產品會弄壞眼睛? NO!

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非常肯定地認為:會!

我也一樣,問醫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千尋的遠視能力差,是不是因為平時看多了電子產品啊?」

但醫生給出的答案卻是:不會!

單純看電子產品或看書,並不會給眼睛帶來永久性的生理損傷,它只會讓你的眼睛感覺到疲勞、乾涸、發紅或者看東西模糊、頭暈等等。

原因是在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看東西的情況下,眨眼次數會降低。

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分鐘眨眼大概是15次左右,而在看電視、玩IPAD時,眨眼頻率會降到原來的1/3,就是一分鐘5次左右,這是讓我們眼睛感覺到疲勞的真正原因,只要適當休息,是可以緩解的。

醫生說,美國眼科學會的建議是:

觀看電子產品並沒什麼問題,關鍵是要間隔地休息,緩解眼睛疲勞,建議使用「20-20-20「規則,就是每隔20分鐘,遠眺至少20英尺(20 feet,相當於6米)的地方,這樣休息至少20秒。

3
看電腦、電視要盡量離遠點? NO!

這也是一個多數家長都會誤解的問題。

我小時候就經常聽爸媽喊:「坐遠點,還要不要眼睛啊?」

現在,這條準則又被我搬到了千尋身上,「不要湊那麼近,對眼睛不好!」

但醫生給出的答案卻是:

無論看電腦、電視,還是看書,離得遠並不會保護眼睛,有時反而會傷害眼睛。

和大人相比,孩子看近處的東西會讓他的眼睛處於更舒服的狀態。

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看東西,看著-看著就會慢慢湊近,因為離得遠了反而會讓他眼睛感覺不舒服,這種現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減少。

見我一臉的不相信,醫生給了我美國眼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的網站地址,讓我回家自個查。

我查後發現還真的是,AAO的建議是:

不是離得遠,而是要找到一個讓眼睛比較舒服的位置。

成人使用電腦時,眼睛距離螢幕25英寸(63.5厘米)或者一個手臂的長度,觀看角度最好是輕微的俯視。

看電視,合適距離大約等於螢幕對角線長度*1.6,也就是說,如果家裡的電視是60寸,那麼對焦線長度為1.5米,最佳觀看距離就是2.4米。

這兩個數據都是適用於成人的,對孩子的話,距離會稍微近一點,家長可以通過陪同、觀察和詢問,幫孩子找到讓他眼睛最舒服的距離。

看了這幾個誤區,大家是不是對孩子近視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呢?醫生說的這幾點,都是我之前沒引起重視,或者想偏了的,聽完還是多有感觸的,也希望能給你們帶來啟發。

最後再跟大家講個小趣事。

從醫院回來的路上,坐在後座的千尋問我:「媽媽,你知道哪個詩人是近視嗎?」

「誰啊?」

「李白啊。」

「為什麼?」

「你聽,床前明月光,咦?是地上霜。」

哈哈……本來一臉嚴肅、心事重重,正琢磨著怎麼幫娃調節遠視能力的我,也忍不住笑出了聲。

笑過之後更難過了,我可愛的「開心果」啊,媽媽可不想你小小年紀就戴上厚重的眼鏡。

孩子近視真的很遭罪。

近視產生的視物模糊、眼睛乾澀酸痛、精神難以集中以及情緒煩躁甚至頭暈等現象,會讓孩子比視力正常的孩子在學習上花費更長的時間。

還會拖累孩子的升學。每年都有涉及電子信息、生物工程、醫學製藥、飛行、航海技術等近30個專業針對近視限報,影響孩子的人生職業規劃。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走我的彎路啊,一定要引起重視,儘早帶孩子做好相關檢查,及時預防才是正道!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