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真的是絲綢嗎?一直都不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自然是以絲綢貿易而聞名。然而僅僅一種商品似乎不能支撐起一系列複雜的貿易體系。那麽絲綢之路上還有其他什麽重要的貨物?絲綢之路最後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絲綢之路上的殘片

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都不是絲綢!之所以從19世紀開始的歷史學家,將其稱為絲綢之路,主要是因為絲綢一度是貿易清單中最較知名的奢侈品,在古典時期的歐洲具有標誌性意義。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絲綢之路並不是隨著絲綢貿易而產生的一條貿易通道。相反,從上古開始就是一條歐亞地區的國際性走廊。除了商品交換和軍事衝突外,這條路線也是民族遷徙的主要捷徑。而絲綢在張騫出使西域前,就已經被出口到了西亞和地中海等地。甚至可能在張騫的時代之前,就已經不是東亞獨有的手工藝產品了。

歐洲的紡織品

現在考古學家已經發現,西域南部的重要城邦於闐,至少在公元1世紀時候就有了自己獨立的絲織產業。當地人不僅可以在自己的作坊裡加工進口的生絲,還有自己的養蠶基地,自己出產生絲。

隨著時間的發展,類似的獨立產區也逐步向西擴散。經過中亞河中地區的城市--到波斯北部的裡海沿岸地區--在到希臘本土--意大利半島--西班牙和法國的,幾乎充滿了歐亞大陸。其中的大部分地方,在大航海時代盛世來臨前,就已經完成了產業更新。

養蠶與織絲技術也順著貿易線路西傳

所以,至少從公元1世紀開始,絲綢的獨一無二性就已經開始降低了。 6世紀歐洲人,開始在希臘建立自己的絲綢產業。之前他們的作坊主要是加工進口生絲,之後也有了獨立的完整生成鏈。絲綢就更加不是頂級國際貿易品了。古典時代的羅馬皇帝,以穿絲綢服飾而驚為天人。但這種事情在此後是再也看不到了。

與此同時,很多其他更具有持續性的商品,一直在絲綢之路上活躍著。比如從唐宋時期開始對外出口的茶葉。由於在當時東亞本身產量也有限的,而且不容易保質保鮮,所以被製造成類似今天磚茶一類的茶磚。通過外商的馬隊和駝隊,送到中亞、西亞和俄羅斯。

這種貿易的結果就是今天的伊朗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嗜茶如命,幾乎每天都要喝上幾次。俄羅斯也成為了歐洲第一個喜好喝茶的民族。這種內陸茶葉貿易,一直到19世紀的天津條約簽訂後,才被從海上來的俄羅斯商船替代。絲綢在那個時候早就不再有此地位。

西部與北部的磚茶貿易從唐宋一直持續到清末

另一種經久不衰的商品就是奴隸。遠在近代的歐洲人和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學會用船進行黑奴、白奴貿易前,中亞的商人就在絲綢之路上進行著類似的事情。大量的戰俘和掠奪人口,會被販賣到其他地方。當地也成為了歷史上各奴隸部隊的起源地。粟特城市和商隊都會購買奴隸去組織武裝,成為了後來阿拉伯帝國、各突厥系勢力、馬穆魯克人和奧斯曼同類型部隊的始祖。

絲綢之路也是當時最大的奴隸流通中心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一種非常重要的商品--香料。作為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東亞,除了最低級別的糖外,沒法生產其他很多種類的香料。這類貨物都要從馬魯古群島生產、裝貨,先運到印度等地,再分流到西亞和中亞的次級市場。但海運在這種貿易中所佔據的份額,就遠比陸地效率要高。薩珊波斯人就曾經壟斷過這條路線,後來阿拉伯人取而代之,一直到歐洲人在近代將其壟斷為止。

所以,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不是絲綢。茶葉、奴隸和香料都佔據更大的貿易份額,同時在國際市場上更為持久。而其他一些貨物諸如新式的武器、優質的戰馬、食鹽、玻璃製品和毛紡織品等,也比絲綢在這條貿易通道上的表現要好得多。

很多香料品種至今都只能來自馬魯古群島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麽一直到近代東亞的土產生絲還經常被用於出口呢?那是因為在周邊不少地方還無法生產絲綢,而東亞的生絲是非常便宜的手工業原料。這就讓早期缺乏貿易資金的歐洲人,靠物流狠狠的賺了第一桶金。但從海上運送廉價生絲去東南亞和日本,已經不屬於傳統絲綢之路範疇了。

絲綢之路的最後衰敗,不僅僅是因為所在地區的交通便利被海上的歐洲人替代。還由於原本依靠這條線路聯通的數個地區中心衰退。當裡斯本和安特衛普開始取代亞歷山大港與君士坦丁堡,當廣州和蘇州開始取代大同與西安,絲綢之路的衰敗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