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拒絕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指由各類藥物及(或)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其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機體營養狀態、遺傳、藥物劑量及療程、合併用藥、酒精等。DILI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藥物性肝損傷已上升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近期調查資料顯示,美國的藥物性肝損傷約佔住院肝病患者的5%,佔成人肝病患者的10%,且25%的暴發性肝衰竭是由藥物引起的。然迄今仍缺乏簡便、客觀、特異的診斷指標和特效治療手段,故防患於未然顯得尤為重要。

1、藥物性肝損傷的表現

藥物引起肝損傷通常發生在用藥後的1~4周,具體表現和其它肝炎大致相同,有以肝細胞損害為主者,表現為疲乏、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尿黃、肝區不適、肝臟腫大伴有壓痛、轉氨酶升高、血脂升高、血象中嗜酸細胞升高等;有以膽汁淤積為主者,表現為肝內小膽管膽汁淤積,並伴有肝細胞損害,表現為皮膚、鞏膜、小便黃染,皮膚瘙癢、大便顏色變淺等。嚴重的藥物肝損傷也會引起大片肝壞死發生,導致黃疸、凝血機制障礙、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

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傳統中藥、天然葯、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均可誘發肝損傷。目前,在全球上市的藥物中已知有1100多種具有潛在肝毒性,其中不乏我們非常熟悉的藥物,如感冒藥的重複使用,由於許多感冒藥裡都包含了具解熱鎮痛作用的對乙醯氨基酚,若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總劑量在不知不覺中已大大超量;再比如中西藥物混合使用,中藥製劑中添加了西藥,此時再聯合西藥,服用的藥量就會超標。此外,由於盲目服用減肥藥而引起的藥物性肝損也屢見不鮮。常見的可引起肝損傷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表):

表 常見的可致肝損傷藥物

3、藥物性肝損傷的對症處理

一旦確診為藥物性肝損傷,應立即停用與肝損傷有關的或可疑的藥物,並注意觀察停葯後病情是否改善。患者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給予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維生素類,飲食不佳者可靜脈輸注葡萄糖,加速藥物的排泄。同時採用保肝、降酶治療,並根據引起肝臟中毒的具體藥物種類,應用對症的解毒藥物,如異煙肼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可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6靜脈點滴;對於過敏體質、黃疸較深者,可以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待病情改善後,逐漸減量。

4、藥物性肝損傷的預防

盡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藥物是預防藥物性肝損傷的關鍵,對原有藥物過敏史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藥尤應謹慎,包括藥物的選用、給葯途徑、劑量及療程的確定等。用藥前應了解藥物毒副作用,並於就診時將肝功能受損病情告知醫生,便於醫生選葯及根據情況調整給藥劑量和給葯頻次。對必須用藥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盡量選用同類藥物中肝毒性較小的藥物,從小劑量開始,同時注意肝功能的監測。由於合併用藥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相互作用多,形成新的肝毒性物質的機會亦增加,為避免肝損壞的疊加和加強作用,應警惕合併用藥及避免同類藥物的重複使用;此外,使用新藥物時,應定期監測肝功及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藥物性肝損傷發病率日益增高,正確認識及預防藥物性肝損傷不容小覷。謹記「是葯三分毒」,少用藥、謹慎用藥、規範用藥,拒絕藥物性肝損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