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科普】宮頸癌防治須知之宮頸癌前病變隨訪篇

副主任醫師

陝西省人民醫院專家

沃醫婦產名醫集團專家

風信子特約婦科專家

杜善平 醫生

擅 長

婦科腫瘤及微創手術治療。

從現有的資料分析,各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無明顯差異, 總的失敗率為5-15% 。

宮頸癌前病變的非根治性治療範圍應包括:全部宮頸轉化區,一定深度的宮頸管,能有效減少宮頸癌的發生率,但因為殘留有宮頸組織,治療後均有病變持續存在、複發、進展為宮頸浸潤癌的風險,術後高危型HPV持續陽性、切緣陽性的CIN患者錐切術後殘留或複發CIN病變的風險性增高。

病灶持續存在或複發多數發生在治療後的2年內,治療後20年內宮頸浸潤癌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在美國,CIN婦女治療後20年內浸潤性宮頸癌的發生率10萬分之56,是普通人群的10倍之多。即使是根治性的治療,術後陰道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子宮全切術後發展為陰道上皮內瘤樣病變的風險為7.4%,所以宮頸癌前病變治療後應長期隨訪。

那麼如何科學合理的隨訪就成了婦產科界同道們一直探索的目標,結合目前的ASCCP(美國陰道鏡檢查和宮頸病理學會)、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的建議,隨訪可按如下進行,目前,CIN患者在宮頸錐切術後的處理,隨切緣情況而有所不同,而較為公認的隨訪模式為6、12個月的HPV DNA檢測,也可採用單獨細胞學檢查或細胞學與陰道鏡檢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隨訪。

如果治療後切緣陰性或CINⅠ切緣陽性,治療後間隔6-12月的細胞學檢查、HPV分型檢測或間隔6-12月的細胞學+陰道鏡檢查,如果細胞學檢查提示ASC或更高級別以及高危HPV陽性,建議陰道鏡檢查+ECC(頸管搔刮),如果2次陰性結果,常規篩查,至少隨訪20年。

如果治療後切緣陽性(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則建議繼續治療(再次錐切或根治性切除,再次手術時間一般選在初次術後6-8周為宜),也可以選擇治療後間隔3-6月的細胞學檢查、6-12月HPV分型檢測或間隔3-6月的細胞學+陰道鏡檢查,如果細胞學檢查提示ASC或更高級別以及高危HPV陽性,建議陰道鏡檢查+ECC(頸管搔刮),如果2次陰性結果,常規篩查,至少隨訪20年。

3

如果切緣狀況不明則建議6月宮頸細胞學檢查,6-12月HPV DNA檢測。

目前系統回顧認為治療後的隨訪HPV-DNA檢測優於細胞學。治療後6月HPV-DNA檢測發現CIN複發/殘留的敏感性約為90%,細胞學的敏感度約為70%,聯合HPV-DNA檢測和細胞學檢查可提高隨訪的敏感性。

複發後的的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CINⅡ、Ⅲ)常位於宮頸管內,陰道鏡下病灶常不可見,不適合行宮頸破壞性治療,治療選擇錐切術或根治性切除術。

編輯:風信子 Faye

播放GIF

歡迎轉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Hello,夥伴們閱讀更多科普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