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名城”

馬鞍山地處八百裡皖江“東流北還”之處,坐擁“江東江西”,長江岸線達到79.12公里,擁有萬噸級深水良港鄭蒲港。近年來,該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園區產業循環化、生產低碳化,不僅守護了一江碧水,而且壯大了一批綠色產業。

安徽

優化結構,嚴把企業落戶環保關,護航園區綠色發展

近日,鄭蒲港新區對一家投資過億元的廣州企業,進行了多次測評和論證,最終給予否決。該區環保局長劉向軍解釋說:“再好的招商項目也得先過環保關。廣州的這家企業本不是汙染企業,但其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汙染性,不能通過。 ”

近年來,馬鞍山市轉型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嚴把落戶企業環保關,護航園區綠色發展。劉向軍說,鄭蒲港新區產業主要是電子信息、新材料、港口物流等,沒有一家化工企業和重汙染企業。

“生態項目是最大的項目,環保項目是最好的項目。 ”為做好“頂層設計”,馬鞍山市對意向入園鄭蒲港企業項目設定環保前置程式,環保測評提前介入,做出預評價,尤其嚴格限制長江沿線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中重度化工項目。同時,對通過環保預評價的入園企業,做好環評工作的全程服務和定期監督。剛落戶鄭蒲港新區的紫江新材料公司負責人對此有深刻的體會:“作為一家鋁箔包材料生產企業,製造過程中所使用的油墨、膠水等材料會產生一定的空氣汙染,經過完善環保設計方案才終於符合入戶標準。 ”

在紫江新材料公司車間,記者看到一台台大型的印刷機高速運轉,每一台旁邊都有一個大喇叭狀的側吸風裝置,整個二樓則是生產廢氣處理管道。企業負責人說:“今年我們又投資700萬元,購買最新環保設備,對原有環保系統改造,將實現廢氣排放數據與環保部門聯網,實時在線監測。 ”

馬鞍山起於工礦,興於鋼鐵。近年來,綠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馬鞍山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探索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產業化路線。全市國家級綠色工廠企業已有4家,這些企業成為引領各自所在園區綠色發展的標杆。 ”

拉高標杆,著力打造生態岸線,築造“港城”新區

近日,鄭蒲港第二汙水處理廠投入使用。這個被當地人稱為“二汙”的廠,2014年開建,歷經4年建成,中間有一段“小插曲”。

原來,“二汙”在設計之初雖然各項軟硬體均達到了環保要求,但是與保護長江碧水清流的規劃相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太空。“按照規劃和環保的更高要求,‘二汙’建設重新設計,調整工藝,一步到位。 ”廠長劉寧向記者介紹,“二汙”採用最新汙水處理工藝,設備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且無二次汙染,出水可直接灌溉,全部建成後每天汙水處理能力達到6萬噸,遠遠滿足新區發展需要。

“以‘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為引領,開展了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園區。 ”馬鞍山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馬鞍山建設 “港城”新區,劃定生態建設區、保護區、緩衝區;深化環境整治,把原有農村排澇提高為城市排澇標準,將所有工業和生活汙水全部納入統一的汙水管網,實施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

目前,“港城”新區已經劃定包括長江沿岸西側在內的75平方公里的禁止建設區域,1.5公里範圍內為濕地及綠化帶,嚴格保護長江主要濕地、飲用水源地、生態防護林等生態岸線。

“確定長江、太陽河、姥下河、牛屯河四條主河流及其岸線為水系保護生態廊道,保證‘水清’,不讓一滴汙水直排。 ”新區規劃局副局長朱超介紹,“二汙”建成後,原有的幾個小型處理廠可以備用,同時城鄉一體,新區12個行政村實現了村級小型汙水處理廠全覆蓋。每個汙水處理廠的出水數據都與環保部門的監測平台聯網,不管生產汙水還是生活汙水,不經處理絕不外排。

生態立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高品質發展

位於慈湖高新區的立馬新型建築材料公司是一家生產加氣混凝土氣塊的企業。企業總經理湯道林說:“這幾年來,轉變管理方式,抓環保、搞技改,我們嘗到了甜頭。 ”

就在5年前,這家企業因為生產管理落後,汙染大,成本高,差點倒閉。這樣的經歷讓湯道林意識到,節能環保和企業競爭力息息相關。痛定思痛,企業通過改善管理,改造技術,先後投資1600多萬元,與鄰居企業萬能達發電公司合作,綜合利用萬能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煤灰、脫硫石膏、工業循環水、蒸汽等資源,變廢為寶,發展新型牆體材料。 “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也減少了運輸過程的汙染。 ”湯道林說,公司每年能消化粉煤灰14萬噸、脫硫石膏6000噸、工業循環水7萬噸,環境效益十分顯著,獲評安徽省“綠色建材產品”。

立馬公司是馬鞍山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縮影。該市按照“微循環抓生態企業,小循環抓生態工業園區,中循環抓生態產業鏈條,大循環抓循環型社會”的思路,圍繞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串起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園區綠色發展。

萬能達發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了廢水重複利用率,還可以直接就近利用,降低處理成本,最大程度上實現了節約用水。 ”

今年,馬鞍山市提出“生態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堅持走生態立市之路,在大保護中推動高品質發展。而作為我省較早啟動循環化改造的園區之一,慈湖高新區還將建設15個循環經濟產業鏈子項目、10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生態名城”的形成。(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