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態伍家 繪就精美綠色畫卷

(本報記者王獻科 通訊員龔豔菊)綠色,是這座城市的生態底色;生態,是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民生福利。

近年來,伍家崗持續實施綠化美化系列行動,建設濱江綠道、休閑漫道、健康步道,打造10公里櫻花大道,建成求雨台公園、東辰體育公園、柏臨河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項目。伍家崗正在向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畫中的“四季花城、園林綠城、生態水城”的目標闊步邁進。

“四管齊下”留住藍天

今年8月23日上午,在宜昌伍家崗區伍臨路臨江溪橋頭,值守的伍家崗交警大隊五一廣場中隊民警攔下一輛運載散裝沙石料的貨車。

按照規定,我市全天禁止運輸散裝物料及渣土的車輛進入城區。而每天卻有近200台貨車“躲貓貓”。悄悄由伍臨路進入中心城區。“我們每天有2個班輪流上崗,夜班從晚上七點以後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伍家崗交警大隊嚴陣以待。目前,全區共累計查扣外地“一禁三限”貨車3000余輛,處罰違禁貨車340余台。

為強化大氣汙染防治,伍家崗區下發《大氣汙染防治嚴控區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環保、城管、交警組建大氣汙染防治巡查專班、渣土車抓拍專班,聯合開展治理大氣汙染專項行動,四管齊下”保藍天“:嚴厲整治重載車尾氣、揚塵汙染、餐飲油煙汙染、秸稈垃圾焚燒汙染。並劃定以五一廣場為中心、半徑1公里範圍為該區大氣汙染嚴控區域,實行”精準治霾“。

宜昌伍家崗生態

城市在飛速發展,伍家崗區各大工地近期相繼開工,區委區政府定下"規矩":揚塵管控措施不到位,夜間施工申請不批。

該區堅持問題導向,由環保、住建、城管、街鄉、社區等部門組成的巡查隊伍,全天候全覆蓋巡查建築工地、工業企業、生活汙水處理、秸稈焚燒等現場,每天達到1000人次。為營造天藍水淨的綠色環境,該區要求各級黨員幹部履職盡責,打好組合拳,做好加減法。

去年10月,伍家崗街道作為全市環保網格化工作的兩個試點之一,正式啟動環保網格監管體系。結合轄區行政區劃,根據汙染源分布狀況,將14個社區劃分為3大環保網格,並明確3名環保網格長,統一管理14名環保網格員。今年3月13日,小洋壩社區環保網格員蘇冬梅在巡查中發現,大成工業園附近渣土堆有冒白煙現象,疑似工地工人燒木柴後未燃盡。蘇冬梅嘗試泥土掩埋未果,後從長江提數桶水後將其澆滅,並對周圍工人進行環保宣講。

4月10日,沈家店社區環保網格員杜蓉接到群眾舉報後,對伍臨路26號頂樓焚燒電線事件,進行了核查處置,整個過程不到十分鐘……

網格員在一日雙巡中,若發現焚燒垃圾秸稈、在建工地施工、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燃煤鍋爐等存在汙染物排放問題,須作好記錄,能解決的第一時間解決,不能解決的第一時間上報,協調環保部門及時處理。

經過強力整治,空氣品質取得顯著提高。截至10月22日,該區PM10、PM2.5累計均值指數同比分別下降4.5%、10%,空氣優良率同比上升達11%;

分類治理護住碧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伍家崗“碧水”工程以“一江兩河六庫”為主線,全面推行“河、湖長”製,堅持“一河一策”,實行“四步走”分類治理。

一是推進黑臭水體、河道清淤、畜禽養殖專項治理,關閉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確保汙染達到零排放;二是加快農村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是鞏固長江岸線整治成果,推進臨江溪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四是開展專項整治,逐步解決轄區企業違規排放問題。

為全面推進環境汙染治理工作,伍家崗區堅決關停、取締禁養區的養殖業,規範限養區內養殖業,確保汙染達到零排放。截止去年6月15日,禁養區內157家畜禽養殖企業(場)已實施搬遷、關閉、轉產,實現禁養清零。

以禁養為代表,該區正進一步落實“山長製”、“河庫長製”,全面推進“三路整治”等專項行動,開展黑臭水體、河道清淤等專項治理。關停、取締環保不達標企業10余家,確保轄區企業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從源頭上治理環境汙染,還民綠水青山。

在柏臨河生態治理工作中,該區把治理汙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下遊,董家衝排汙口與市政管網對接,花豔排洪溝完成清淤,截斷了流向柏臨河的主要汙水來源。

溯河而上,在人口較集中的伍家鄉靈寶村九組、南灣村三組,2座微動力汙水處理站使村民生活汙水經過管網收集,通過過濾、降解,變成清水重返河流。此外,對沿線500米範圍內的41個養殖戶、7200余頭生豬全部“清零”。

在“碧水”工程的潔淨下,柏臨河北岸已建成“柏臨河濕地公園”,這是彰顯山水城市特色,打造“宜居宜昌”的核心生態工程。該區結合柏臨河流域生態環境需求和河道景觀節點設計,制定不同的植物群落配植形式,形成富有特色的柏臨河岸綠化景觀。

如今的柏臨河入江口段,綠水潺潺,時常可見白鷺棲息。“環境變好了,飯後終於有了散步的好地方。”生長在柏臨河邊的共聯村二組村民劉蘭山高興地說。

同時,伍家區對長江沿線的汙水治理也全面鋪開。對閘門關閉不嚴、泵站抽排力度小的勝利四路、江山景苑小區對面排汙口排汙設施進行維修,將李家湖排汙口接入市級汙水管網,加快推進臨江溪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和提標改造工作。加強工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並安裝汙染源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運河伍家崗段實施河道清疏,加快截汙提升泵站建設。對龍盤湖、巴陡山等水庫開展水質監測,進行岸坡加固和生態修複。

生態修複添景增色

與“藍天”“碧水”工程同時並進,該區還啟動“淨土”工程,全面推進生態修複。

全區面落實省、市“土十條”要求,按期完成省級下達的11家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137個農用地點位的詳查工作、調整和增補工作。配合市環保局編制完成《宜昌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規劃》。組織工業園區、衛計、經信、住建及四辦一鄉等部門開展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大排查,共排查188家企業,開展重點治理。

去年,伍家崗區開始對12座因城市建設被開挖的山體進行綠化美化,並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轄區內15片山體83座山的生態修複,全面實施精準滅荒。

東山大道艾家嘴到東豔路之間,老百姓習慣稱呼為民惠路山體。去年年底前,這座面積達2.3萬平方米的山體到處是隨意開墾的菜地、亂搭的棚子、亂扔的垃圾。山腳下是美麗的BRT,一路之隔是王家河公園,向南約500米,就是奔流不息的長江。這裡的一切與周圍是那麽格格不入。

今年國慶期間,記者在這裡看到,山腳下,工人們正忙著覆土種樹,新修步道;從東山大道上山坡,新栽的櫻花、玉蘭開得正豔。不久,這裡也將綠樹成蔭、遊人成群,與王家河公園相映成趣。“高速沿線的私搭濫建,必須立即拆除,對於破壞的山體,要進行綠化美化,恢復綠水青山。”今年3月10日,區委書記李向東帶領十餘個部門一把手,以步行和車巡的方式,巡視境內漢宜高速全段,來到猇亭至高新區兩處交界地,現場辦公。在去年進行“三路”(高速、鐵路、漢宜公路)整治的基礎上,今年該區對高速公路沿線環境進一步“刮骨療毒”,生態治理提檔更新。

截至目前,該區高速沿線共拆違142處、4.4萬平方米;複綠9.3萬平方米、48948株,城市東大門生機煥發。

該區以伍家鄉為主體,探索實施“山長製”,建立區、鄉、村包保責任製和林業部門技術負責製,明確“一山一長”,真正落實管護責任,使之成活、成林、成景。“伍家崗區地處宜昌東大門,轄區內景點雖不多,但外地遊客來宜,絕大部分都要從此落地或經過。”在全區環境整治動員大會上,區主要長官多次強調,改善環境衛生是基礎,接下來還要繼續落實“四季花城”等項目,為廣大市民建好宜居、宜旅的美麗家園。

抓好責任分解、硬化責任擔當是伍家崗區環保工作的“法寶”之一。伍家鄉作為全區“三路”整治的主要陣地,圍繞拆遷拆違、畜禽整治、散墳遷移、雜物清理這幾大塊,全面推行“山長製”。

全鄉共劃分12個責任區,由責任區所在村書記任“山長”,形成“鄉長官、駐村幹部、村書記、村幹部”包一個山頭的“四包一”管理體系。“四包”即包拆違控違、包散墳整治、包垃圾清理、包日常維護。在“四包”責任倒逼下,全鄉共清理山頭散墳1291座、清理垃圾雜物1064車,衛生死角536處,違建15165.5平米。

通過對拆違後的面、點實施綠化美化,恢復生態功能,使城市增景;通過包日常維護,落實巡山製,實現山體綠化清潔常態化,使市民生活增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福利。藍天、碧水、淨土,群眾向往的美好生活在伍家崗區隨處可見。漫步城鄉,“美麗伍家”可聞可見可感,“生態伍家”已然成為現實。(圖片來源於三峽晚報)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