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最成功的是教育事業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

來源丨喜馬拉雅FM複旦傅傑教授的精品課《複旦名司機傑的〈論語〉課》

編輯丨何嬙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有偉大的政治理想,有系統的政治理念,他說自己十五而志於學,這個“學”可以既包括了學問的追求,也包括了仕途的追求。

一心從政卻仕途坎坷

他從來就倡導學以致用,而所謂“用”,除了品德修養,就是從政實踐,他不是說君子之道是要在“敬己”之後,要“安人”,要安“百姓”嗎?這沒有政治舞台是不可能施展的。

他出生於沒落的貴族之家,到他父親,地位已經不高,而且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早亡,母親又無社會地位,所以據記載,孔子年輕的時候,魯國的權貴季孫氏宴請名流,孔子興衝衝地趕去,卻被季孫氏的家臣陽貨給趕走了。孔子在二十歲之後,當過兩次小官,管過祭祀用的牛羊,管過倉庫的账目。

在他成年之後,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有勢力的大夫甚至把魯國的國君魯昭公趕到了齊國去,魯國的政治陷入混亂,孔子最看重的禮製更是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壞。在把魯昭公逐出魯國之前,季孫氏的氣焰已經如日中天,就已經敢在祭祀時用周天子才能用的六十四人的舞蹈隊了。

奔走於列國尋求出仕

孔子對魯國的墮落深感無奈,曾想轉到臨近的齊國去尋找希望,希望齊國還能留住原來的文化傳統,轉而再來影響魯國。所以孔子到了齊國,一見到齊國的齊景公,就跟他強調應該嚴守君臣等級。

只有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名正言順以後,才能消除紛亂,次序井然,不至於發生把國君趕走甚至殺掉之類的事情。因為這涉及到齊景公的切身利益,當然也是齊景公特別聽得進的。齊景公本來要給孔子封地,但齊國的執政大臣晏嬰等人不讚成孔子的主張,孔子在齊國沒有什麽作為,就返回了魯國。

在陽貨逃往晉國之後,孔子真得到了出仕的機會,他被任命為魯國管理國都的長官——中都宰,後來又升任為管理工程建設的長官——司空,再晉升為管理司法事務的長官——司寇。

孔子在任上頗有政績,生活水準也有了改善,我們以前講過的,關於孔子衣食住行的記載,可能大部分都是在他出仕為官的時候,由學生們記錄下來的。

掌握了較多的實權以後,孔子試圖削弱三家大夫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而臨近的齊國看到孔子出仕以後,魯國蒸蒸日上,怕對自己不利,就向魯國國君魯定公跟執政的季桓子送來美女豪車,使魯定公與季桓子沉迷其間,最終冷落了孔子。

孔子的從政歲月非常短暫,作為也非常有限,於是他才決心離開魯國,在年過半百之後,率領學生去周遊列國。他到過衛國、宋國、鄭國、陳國等等地方,顛沛流離,有時被困,有時挨餓,也受到了各種冷嘲熱諷。

孔子為了想改變天下無道的現狀,才奔走於列國之間尋求出仕的機會的。但現實終於沒有再給他提供這樣的機會。在周遊列國十多年之後,孔子回到了魯國,直到離開這個世界,他再也沒有得到踏入政界施展抱負的機會。

從事教育 ——“曲線救國”

孔子就生前而言,他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他的抱負很大,但因生不逢時,他的作為有限。他一生作為官員的時間是很短的,但他同時又是一位教師,他一生作為教育家的時間是很長的。

他大概三十歲左右開始招收學生,當然他招收學生、從事教育的目的,其實也是介入政治事務,但畢竟是間接的介入,而到他七十多歲離世,他的身邊就沒有離開過學生。這些學生學了做人的道理,學了從政的道理,到後來會以修養好而聞名,或介入到政治事務中,更把孔子的思想傳播到四方,傳播到後世。

我們可以說,如果孔子不是一個教育家,只是一個政治家,他不但不可能有後來的影響力,甚至可能連名字也早就被湮沒在歷史的海洋裡了,所以孔子一生最成功的便是他的教育事業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