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二十不惑”走向“三十而已”,成長何需被定義?

20歲:一周通宵7天,嗨起來。

30歲:通宵1次需要7天恢復,嗨不動。

20歲:可以一覺睡到下午。

30歲:每天7點準時醒,哪怕在休息日。

20歲:喜歡肥宅快樂水。

30歲:喜歡生發水。

……

這是現實世界的20歲和30歲,也是電視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中的20歲和30歲。這兩個數字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又讓螢幕前的你產生怎樣的共鳴呢?

帶著對劇情的期待,對自我的尋找,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兩部劇。這兩部女性視角下的國產電視劇在各平台的討論熱度也越來越高,豆瓣評分更是高達7.3分和8分。

《二十不惑》聚焦95後群體,講述95後成長,用輕喜劇的方式真實解讀當下年輕人青春的模樣。

不同的是,同一宿舍4個女孩的性格,以及她們在面對生活時多樣的選擇與可能。相同的是,她們純粹、善良、勇敢,保持著對世界探索的熱情,她們會面對迷惘和困境,也從未放棄再次出發。

當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組成家庭,她們是否過上了二十歲時所期待的生活?《三十而已》破焦慮,反雞湯,探討情感、職場、婚姻以及身份認同。

許多網友表示該劇講述著自己或身邊人的故事,劇情在線,細節完整,台詞代入感強,仿佛看見了在現實生活中“奔忙”的自己。

近年來,探討女性成長話題的電視劇不在少數,為何《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能夠在暑期檔突破重圍、脫穎而出,吸引觀眾的目光?

可以看出,兩部劇中的人物性格飽滿多面,三觀正,演員對角色拿捏得當。女性角色雖是主角,但卻沒有“主角光環”。每個人既有個性又充滿包容性,她們會犯錯,也在為錯誤付出代價,而之後獲得的成長,又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劇情節奏感好,金句頻出,畫面真實又生動,也是劇集的一大亮點。觀眾和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又一起被治愈。

劇集人物遭遇欠錢不還、被網絡暴力、職場騷擾,也面臨著生病住院、婚姻不幸、事業受阻的苦難,但是沒有選擇躲避,用智慧和勇氣迎難而上,尋求個人價值的實現,讓劇集外的“你”有所觸動並開始行動。此外,劇中也批判性地審視太太圈、走捷徑尋求生意、維系人物關係的到底是愛情還是金錢等話題,引導並傳播正能量。

熱播劇火爆的背後,總有一些社會現象值得探討,這部劇所關注的便是女性成長的話題。

“我穿衣的自由不是他們犯罪的理由。”

“我一直以為你喜歡好看的,可沒想到你喜歡優秀的。”

“沒有二十歲的灑脫肆意,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

這是劇中台詞,更是現實生活中許多女性想要表達的聲音。她們或為人女,或為人妻,或為人母;她們可以是全職太太,也可以是職場達人;她們可能是20歲,也可能是30歲、40歲……

這些定義背後,促使我們思考女性成長是否要被身份限制、被年齡綁架?女性的價值是否需要他人來評估?

三十歲,不是只有結婚生子;二十歲,也不是只能一心學習;全職太太並非意味著與社會脫節;職場女性也不必一直身披鎧甲。尊重女性並非指將對方置於弱勢群體,而是平等地對待她們,給予她們自由生活的權利,尊重她們的選擇,理解她們的情緒,鼓勵她們熱愛生活的姿態。

我們討論女性成長,

更是在探討社會成長。

每個人,

都擁有定義自己的權利。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不是桎梏追求夢想的枷鎖。

無論是對女性,還是全社會,堅守自我選擇,創造自身價值,不依附不偏激,達到內心世界的自洽,都是需要持續學習的過程。我們不必被任何一個身份束縛,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無限可能性。

假如有一天,當現實中的“你”和劇中的“她們”相遇時,希望你們能相視一笑,感謝都成為了更美好的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