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狀腺髓樣癌篩查和預後的關鍵依據

甲狀腺癌根據病理學分型,主要分為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MTC)和甲狀腺未分化癌。其中,DTC約佔90%,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主要包括甲狀腺乳頭狀癌(PTC)和甲狀腺濾泡狀癌(FTC),預後相對較好,但10年內複發風險高。因此,DTC的術後評估與隨訪至關重要。

在所有非DTC甲狀腺癌患者中,甲狀腺髓樣癌(MTC)是主要類型。雖然在甲狀腺癌中僅佔0.3%~4%,但由於其在早期難以發現,且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為III期或IV期,導致致死率較高。MTC來自甲狀腺濾泡旁細胞,而該細胞又起源於神經脊的內分泌細胞,可分泌若乾生物活性物質,如5-羥色胺、攝護腺素、降鈣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臨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狀腺癌一樣有甲狀腺腫塊和頸淋巴結轉移外,還有其特有的癥狀,如約30%的患者有慢性腹瀉史並伴有面部潮紅。這是由於腫瘤分泌5-羥色胺和攝護腺素促使腸道蠕動加速所致,甲狀腺原發灶和頸轉移灶切除後,這類癥狀即可消除。

臨床需依靠血清腫瘤標誌物對治療效果進行動態監測,甲狀腺相關的血清腫瘤標誌物隨著臨床研究逐漸得到認可,有利於及時發現腫瘤複發,實現早期乾預和治療。

Tg、TgAb: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管理的重要參考

甲狀腺球蛋白(Tg)是與DTC密切相關的血清學指標,甲狀腺濾泡破壞、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甲狀腺良性疾病以及DTC細胞增生、轉移和有效治療後短期內被破壞凋亡等,都可能導致血清Tg升高。臨床上將Tg作為DTC手術後和清甲治療後的主要判斷指標,是隨訪監測DTC轉移、預測DTC複發、選擇後續治療、療效判斷及預後評估的重要參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10%~25%的人群血液記憶體有不同程度的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是目前干擾血清Tg檢測準確性的主要因素。美國甲狀腺協會(ATA)2015年發布的《成人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指南》推薦:患者在最初的隨訪過程中應每6~12個月檢測血清Tg,高危型患者監測應當更為頻繁;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患者至少每隔12個月檢測Tg血清水準;在隨訪中每次測定Tg時應同時定量測定TgAb,且應在同樣的實驗室、採用同種方法測定血清Tg,以確保檢測結果的可比性。

建議在DTC術前檢查Tg與TgAb的基礎值,以便更好地進行術後動態風險評估和隨訪。

Ct:甲狀腺髓樣癌篩查和預後的關鍵依據

降鈣素(Ct)是由甲狀腺濾泡旁C細胞或MTC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臨床上主要用於MTC的篩查、診斷與隨訪,是確定MTC轉移最有效的方法。歐洲甲狀腺學會(ETA)發布的《濾泡上皮細胞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管理歐洲共識》推薦使用Ct對甲狀腺結節患者進行篩查。

由於無法通過超聲來鑒別MTC,很多患者往往到術後通過病理確診MTC,導致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手術範圍不足而需要再次手術。將Ct作為MTC的術前篩查,對於MTC疑似患者能夠達到約90%的確診率,明顯減少二次手術的幾率。此外,Ct基值和術後值變化是判斷療效的關鍵性指標。根據2015年ATA發布的《甲狀腺髓樣癌的管理指南》,MTC術後患者血清Ct水準的倍增時間與腫瘤預後密切相關:當倍增時間少於6個月時,患者5年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25%及8%;若為6個月至24個月,患者生存率為92%及37%;而大於24個月時,生存率將近100%。指南建議凡是術後Ct水準高於正常的患者,每半年均應進行Ct檢測並計算倍增時間。

Tg和Ct檢測靈敏度的提升使得檢測結果的陰性預測價值大大提高,在腫瘤複發監測中能夠更好地確認無複發風險的術後患者,並篩查出高危複發的患者;對早期發現是否存在腫瘤術後殘留或疾病進展也有重要的意義,同時能夠輔助診斷分泌功能較差的甲狀腺癌,為甲狀腺疾病診療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