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治療低血壓的穴位與療法

【病解】

低血壓一般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俗稱高壓)低-P9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低壓)低於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於100/70-毫米汞柱,也稱為低血壓。中醫學認為,低血壓多因身體虛弱、氣血兩虛所致,一般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

【診斷】
急性低血壓多見於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具體表現為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暈船等。
平時我們所說的低血壓多為慢性低血壓,即血壓長期偏低,多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癥狀。據統計,低血壓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達10%。
【對症施灸】
1.取穴:神闕、關元、足三裡、百會、脾俞、腎俞、湧泉穴。
灸法:採用艾條灸,每穴灸10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5~7壯,20次為1個療效。或採用艾炷無瘢痕灸,每次取2~4R,將麥粒大小的艾炷置於所取穴位上.各灸3~5壯,隔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適用於慢性低血壓。長期堅持,療效顯著。此外,預防高血壓可經常在內關、素髎施灸,效果很好。
2.取穴:膻中、氣海、三陰交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每穴灸10分鐘,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也可用艾炷隔薑灸,每穴灸5~7壯,20次為1個療效。
適用於急性低血壓。如能配合辨證內治,則效果更佳。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