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石一龍:喝了曼松不論茶

喝了曼松,不論茶。這個曼松所指的是曼松古樹茶。曼松古樹數量稀少,價格昂貴,古茶樹多軀乾細瘦,偶有幾棵樹圍較大的古樹,多藏於懸崖溝壑,原始森林之間,還有一些是砍刈後的老樹樁發出的枝葉,也可稱作古樹。覓尋採摘甚為艱難,一棵大一點的古樹也只能有200克左右的乾茶。

(曼松石碑和指示牌)

據史料介紹,明成化年間,地方官員發現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沖泡後"站立不倒",於是進貢給明憲宗朱見深,賦其"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譽。憲宗皇帝品嚐後讚不絕口,曼松茶就這樣成為皇家貢茶,其後一直延續到清朝,又加之產量"年解貢茶100擔"而得名。

(曼松是普洱茶有歷史記載和實物考證的皇家貢茶)

【王子山.曼松貢茶靈魂棲居地】

曼松古樹茶分布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臘縣象明彝族鄉倚邦茶山內的王子山和背蔭山以及易武鎮的曼臘村委會猛倮村民小組。曼松新寨就是曼松村,只有50多戶人家,村民200多人,茶樹主要集中在王子山一帶,2018年古樹產量大約在80多公斤左右。背蔭山村茶地主要在背蔭山一帶,面積比王子山更大一些,2018年古樹產量約在120公斤左右。易武鎮的曼臘村委會猛倮村民小組是一個傣族寨子,現有74戶400餘人,由於山水相鄰背蔭山,有兩個農戶在巡山放牛時偶然發現了兩片古茶園。這個茶地從猛倮寨子後山出發一直爬坡步行大約兩小時左右,都在原始森林林裡面。其中有兩棵古樹特別大,其中有棵高達十多米,其樹圍有水桶那麼大,另外一棵高4米多直經20公分左右,兩片茶地大大小小的曼松古樹400餘棵,2018年產量約40多公斤。

(背蔭山上的曼松古樹,屬於易武鎮的曼臘村委會猛倮村某戶)

【紫紅土孕育出小葉種王者味】

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區內以曼松茶味最佳,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陸羽《茶經》雲:"上者,生爛石"。曼松茶山的土質好,呈獨特的高含鋅量的紫紅土,遇水成泥,乾後成石。原始的生態和獨特的土質鑄就曼松的高貴清雅。曼松茶屬於普洱茶大葉種的中小葉型,曼松古樹王子山的古樹茶柔嫩顯毫,條索短小,芽葉勻齊,質厚綿潤,清冽甘甜,花果蜜香,細膩柔滑,茶氣十足,回甘持久,尾水一直有冰糖韻,體感漸暖。而曼松古樹背蔭山的古樹茶更顯苦一些,茶氣霸道。

(曼松王子山土壤)

象明彝族鄉給我提供曼松貢茶基本情況中是這樣介紹的:曼松貢茶區古樹茶約有2000餘株,2018年產量約400公斤左右,春茶每公斤2萬至3.6萬元不等,鮮葉6000元至9000元不等;生態小樹曼松茶新種植面積約3萬畝,茶山範圍包括王子山、背蔭山、猛倮大丫口等地,2018年生態小樹茶產量約60噸,2018年春茶每公斤1800元至2200元不等。

【任你再三癡迷.他卻一泡難求】

你去"核心區域的王子山"、"曼松正山"的曼松村買曼松古樹茶。可以肯定是家家有,茶農賣你二兩,下一個客人,還是賣他二兩,二兩是真的古樹嗎?我不便判斷。有一個朋友癡迷曼松,買了很多年的曼松古樹茶,喝了多年覺得不對。就改買曼松生態小樹茶的二郎茶,他買多了,茶農還真送幾泡曼松古樹給他喝。

(曼松村某村民家邊上的古樹)

古樹普洱茶始於2000後,被稱作古六大茶山的"普洱四賢"的象明王先號創始人王梓先老人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製作純料古樹茶,他說曼松古樹茶是皇冠上的明珠,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非常耐泡,一泡就可以取湯五六十次而不淡,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無論你泡多久,不取茶湯,也不會形成"茶銹"。在2006年2月1號,王先號和曼松村簽訂了"曼松古樹貢茶買斷合約書",象明彝族鄉法律服務所給與了公章簽字見證,當年的村長李長有簽了字,蓋了村民小組公章,合約上有名字的村民都按了手印。從2011年後,老百姓都不認帳了,合約上大大小小的約150棵的曼松古樹現在可值錢了。王梓先老人現在70多歲,也不能守著每一棵合約上七零八落的曼松古樹,現在這些古樹都與他無緣,也真是無可奈何啊。

(2006年王先號和曼松村簽訂了曼松古樹貢茶買斷合約書)

則道茶業2013年註冊了"曼松"商標。我還知道"易武"的註冊商標在誰手上,他要是敢炫耀或者找易武的茶農說侵權,肯定被易武人欺負。"曼松"是一個地名,在商標爭議中可以直接提出撤銷,曼松當地行政村可以申請地域商標保護,其所有權可以歸村集體所有。據介紹,則道茶業2007年收購曼松核心產區王子山、背蔭山萬畝林權(大約曼松村民小組的林權有400畝以內。其他的都是曼莊村委會的林權地,但也屬於歷史上曼松貢茶的範圍),在這片林權地裡,有遺存的曼松古樹、砍刈後的樹樁長出的砍頭古樹茶,曼松古樹茶籽掉下發芽的後長大的古樹,這些曼松古樹最早有二百多棵,現在則道公司經過重新梳理後掛牌的約有三百多顆曼松古樹。則道茶業掛牌的曼松古樹茶有多少產量呢?根據上文的寬泛的計算方式,可以估算為幾十公斤。2007年後,則道茶業種植了他林權證範圍內萬畝生態小樹,公開資料顯示,則道公司是"探尋倖存的曼松古樹並掛牌保護,收集古樹遺種用最原始和最犧牲產量的方法以種樹的理念恢復種植"。

(曼松的枝芽)

曼松貢茶是傳奇,更有歷史傳說,我們總在沉浸在皇權或者皇家的"茶或者酒"的故事裡,就是崇拜權利中的粘附和盲從。而現在曼松貢茶區域正在瘋長的曼松小樹茶產量巨大,喝曼松生態小樹也很好的,大部分人都很喜歡,有北京的朋友喝了,說這是綠茶,我笑答:比綠茶耐泡,更經濟實惠,生態的曼松小樹茶也有花果香,甜潤和甜柔氣韻。

(2009年曼松背蔭山最大樹散茶)

喝了曼松不論茶,世間的好茶如曼松古樹,去找尋,路難行。知其貴,不知弄一二兩曼松古樹榦茶要蹲守鮮葉,這麼少的鮮葉也就0.1鍋,不好炒青。很多茶農就在原始森林生火用鋁鍋蓋炒青古樹曼松。在這個意義上說,曼松古樹茶的感受與體驗過程裡,差不多就等於我們普洱茶現在整體性偏於傳說,偏於文化上的情懷抒發,缺乏實質性的真與假的辨識度。如同的"虎骨酒"的虎骨來源與曼松古樹鮮葉的來源一樣,眾口紛說,玄妙無窮。

石一龍,安徽宿松人,詩人,普洱茶獨立批評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追風少年》、《行旅蒼茫》、《軍旅作家訪談錄》、《宿松》等作品集。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南京大學中文系、長江商學院EMBA。曾在軍旅十載,任過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投資家》雜誌社總經理。2010年後,旅居雲南。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雲南德欽號創始人,古樹十八山純料山頭茶項目發起人,隻做純料古樹普洱茶,最愛古六大茶山的茶,尤愛易武彎弓和易武茶王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