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通過媒體藝術的潮流 發現時代變革的症候

盤點一周藝聞,短評藝術事件,大家好,歡迎收看本周雅昌為您帶來的藝術播報,我是樊瑋。在節目的開始,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一周藝聞,看看本周的熱點事件和精彩展覽。

第二屆·中國·合川釣魚城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以“媒體的遷徙”呈現社會的縮影

12月28日,第二屆·中國·合川釣魚城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以“媒體的遷徙”為主題,在重慶市合川區花灘市政北公園拉開帷幕。展覽共分為主題展、高校展映單元、公共藝術單元以及在地實踐——兒童繪畫單元。釣魚城國際新媒體藝術節旨在把國外的創作理念帶入合川,將合川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當代的轉換。

被盜文物回家了: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成果展亮相國博

12月26日,“眾志成城 守護文明——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青銅器、玉器、金銀器、瓷器等被盜珍貴文物750件,一級文物達165件,是近年來打擊防範文物犯罪成果的首次大規模集中展示。

青銅鼎 一級文物 商(約公元前16世紀—約公元前11世紀)

山西聞喜“6.03”系列盜掘古墓葬案追繳

山西聞喜“6.03”系列盜掘古墓葬案追繳

西藏山南“8.18”系列文物盜竊案追繳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范迪安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12月24日上午,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勝利閉幕。會議於23日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和以范迪安為主席的主席團等長官機構,推舉靳尚誼、馮遠為中國美協第九屆名譽主席。

中國美協紀念何香凝、豐子愷、吳作人、王琦百年誕辰座談會

12月25日,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為何香凝、豐子愷、吳作人、王琦四位美術家誕辰百周年舉辦紀念座談會,2018年是何香凝誕辰140周年,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吳作人誕辰110周年,王琦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緬懷四位先生為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遷址靜安新業坊 預計明年5月正式開放

12月28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官方宣布遷址。自2019年1月1日起,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遷至靜安新業坊,並將於2019年5月完成改建後正式對公眾開放。

【盤點2018】那些40年的故事 今天的展覽我們還能看到誰?

當2018即將落下帷幕,我們開始沐浴新年的陽光,回望這一年的生活和藝術。2018,是一個回望的年份,回望40年前,改革開放春雷炸響,父輩們篳路藍縷,用一代人的時間,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藝術也是如此,40年前,藝術的思想開始覺醒,追求個性自由成為最大的特徵。經歷了時代反思、全球化語境、市場參與的複雜時代變遷之後,中國藝術生態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綜合面貌。那麽40年後,經歷了時代沉浮的中國藝術將以怎樣的群體開創新的歷史?2018年,諸多階段性總結的展覽試圖去回應這個問題,而“40年”,也成為整年度展覽的關鍵詞。我們則試圖,通過對這些展覽,回溯歷史而啟迪未來,總結梳理了一份名單:40年後,今天的藝術界還剩下了誰?我們還能看到誰?

中國當代藝術:從群體到個人的40年

改革開放對藝術界的影響,最大莫過於當代藝術的產生。策展人呂澎更願意把這四十年看作是整個國家、民族在藝術和思想方面的一個轉折點。在他看來,中國當代藝術40年,經歷了從群體到個人,由學習到創造,並在資本的參與下歷經浮沉。

首先是1979年上海“十二人畫展”和北京“星星美展”一起,一南一北拉開了新中國改革後現當代藝術的序幕。隨後中國當代藝術開始覺醒,各類藝術團體和展覽層出不窮,“傷痕美術”、“鄉土現實主義”、“85美術運動”,直到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這一浪潮才畫上一個階段性句號,“中國的藝術青年卻已走完了西方藝術家五十年脫胎換骨的歷程”。

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際展覽的介入,“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兩股藝術創作浪潮,開始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進入21世紀後,全球化和現代化使中國當代藝術變得更加複雜多變,在觀念與手法上已經與國際同步,出現了一大批有個人特色、且在國際有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及至今天,中國當代藝術已發展了四十年。

在2018年,呂澎給出了兩份名單:一是借助龍美術館的收藏,策劃了“轉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以百餘代表藝術家的作品梳理了40年;二是選擇了40年來的40位重要藝術家,在寶龍美術館策劃了一場名為“40x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力圖呈現,40年過去後,曾經最重要的藝術家今天在做什麽。

“轉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給出的藝術家名單是:蔡國強、曹斐、曾梵志、陳丹青、陳逸飛、陳箴、丁乙、方力鈞、谷文達、何多苓、羅中立、李爽、劉韡、劉小東、宋永紅、王廣義、徐冰、嶽敏君、張培力、張曉剛、周春芽。

“40x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參展藝術家合影

“40x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給出的藝術家名單是:羅中立、尚揚、陳丹青、何多苓、黃銳、毛旭輝、夏小萬、傅中望、谷文達、黃永砯、張培力、朱新建、劉小東、方力鈞、嶽敏君、劉煒、王廣義、張曉剛、馬六明、丁乙、洪磊、隋建國、展望、徐冰、余友涵、尹朝陽、楊福東、李鬆鬆、宋冬、邱志傑、尹秀珍、汪建偉、毛同強、薑傑、向京、毛焰、葉永青、曾梵志、周春芽、李山、蔡國強。

結合這兩個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名單,我們發現蔡國強、曾梵志、陳丹青、丁乙、方力鈞、谷文達、何多苓、羅中立、劉小東、王廣義、徐冰、嶽敏君、張培力、張曉剛、周春芽在兩次展覽中均有出現,而他們幾乎可以說是中國當代藝術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且依然活躍。

當然,如果邀請不同策展人來回望40年,40位策展人會給出40個不同的名單,而呂澎給出的這份名單是他個人對40年中國當代藝術的選擇。以此為例,並非是因為他的選擇完全正確,也不是忽視其他更多藝術家的工作的歷史有效性。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一份名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40年的當代藝術歷史發展。

水墨藝術:40年後,更加實驗還是回歸傳統?

總結藝術發展的40年,中國水墨藝術才是受到質疑與探討最多的藝術門類。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現代思潮的大量湧入,人們對待中國畫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70年代末至今,關於中國畫,關於中國水墨,話題從未停止過。

正如策展人魯虹談及:“每當政治上發生重大變化,都會引起關於中國水墨畫改革的大討論,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再度引起了水墨畫界對這個敏感話題的討論。由於在特定的文化背景裡,經濟與科學的現代化成了全社會關注的中心。”

雖然呂澎通過兩個當代藝術展覽大致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40年來的歷史,但所展示藝術家和藝術門類並不完整,例如水墨板塊的涉獵就非常有限,“藝術史:40×40”隻收錄了幾幅朱新建的畫作,“轉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中要多一些,展出了谷文達、毛栗子、蔡國強、徐冰的水墨作品。總的來說,水墨在兩個展覽中的佔比相對較小。

梳理過去40年的中國水墨藝術,一方面,在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下,藝術家紛紛將傳統筆墨與西方現代主義觀念或元素相嫁接進行創作。及至上世紀90年代,針對過分西方化的問題,中國水墨藝術開始岀現了本土化的趨勢。新世紀以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類新興藝術,包括裝置、影像藝術、廣告等,開始與水墨藝術結合,形成了當代水墨的多元面貌。另一方面,在傳統中國畫領域,美術界出現“中國畫窮途末日”論,並激起了強烈的反傳統思潮。中國畫的各種實驗和探索卻此起彼伏,激發了對傳統的研究熱情。就是在這種極為對立的語境中,掀起了中國畫前所未有的變革浪潮。

在2018年將要結束之際,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推出重磅展覽“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878-2018”,首次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水墨藝術進行了系統大規模的梳理,通過“新中國畫”和“新水墨”兩大版塊,以180位水墨藝術家的200件優秀作品,全面呈現了水墨藝術40年的發展歷程。

為了能夠更好的反映“水墨藝術”40年來的歷史,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成立了由著名學者或批評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對張曉凌和魯虹兩位策展人所提供的策展方案進行了學術上的討論與認證,在參展作品名單的選擇上,學術委員會經過三輪的討論才最終選定,給出如下名單:

新中國畫:朱屺瞻、瀏海粟、黃君璧、李苦禪、關良、李可染、吳作人、陸儼少、謝稚柳、陳子莊、於希寧、黃秋園、魏紫熙、潘絜茲、張仃、宋文治、程十發、趙無極、黃永玉、黃胄、周韶華、周昌谷、楊之光、方增先、韓羽、劉文西、袁運甫、許勇、顧蓮塘、蔣采萍、馮今松、盧坤峰、劉勃舒、王子武、袁運生、周思聰、朱理存、吳山明、杜滋齡、李少文、楊力舟、王迎春、賈又福、林墉、卓鶴君、韓書力、陳向迅、胡偉、吳冠中、曾宓、崔振寬、陳家泠、賈浩義、張立辰、張桂銘、石齊、李世南、薑寶林、方駿、李延聲、羅平安、韓碩、施大畏、王孟奇、聶鷗、陳永鏘、唐勇力、王明明、馮遠、趙奇、田黎明、范揚、江巨集偉、周京新、盧禹舜、杜大愷、程大利、龍瑞、潘公凱、趙建成、胡明哲、劉健、鄒明、董小明、張立柱、高雲、趙衛、劉進安、孫永、劉雲、楊曉陽、林容生、李勁堃、袁武、陳輝、劉文潔、紀連斌、劉赦、劉罡、喻慧、徐惠泉、薑怡翔、王非、劉剛、郭子良、喬宜男、張譯丹、丁陽

新水墨:蒲國昌、周思聰、王川、朱新建、谷文達、田黎明、楊詰蒼、劉進安、沈勤、張大力、周韶華、盧沉、賈浩義、聶乾因、洪耀、朱振庚、王炎林、李華生、王孟奇、梁銓、王川、胡明哲、石果、陳心懋、田黎明、王彥萍、閻秉會、劉子建、劉進安、李津、周京新、李孝萱、張羽、左正堯、劉慶和、徐累、武藝、朱偉、魏東、邱志傑、靳衛紅、尚揚、王懷慶、王冬齡、梁銓、盧輔聖、楊國辛、朱新建、李邦耀、鄭強、谷文達、徐冰、楊詰蒼、徐龍森、黃一瀚、沈勤、李津、樊楓、張羽、李孝萱、南溪、袁曉舫、劉慶和、林延、邵戈、嶽敏君、周湧、蔡廣斌、方力鈞、魏立剛、武藝、崔進、章燕紫、薑吉安、韓三之、魏青吉、邱岸雄、杜小同、彭薇、馬軍、杭春暉、郝世明、李軍

縱覽這份名單,在中國畫和當代水墨有影響力的畫家幾乎都被囊括其中,張曉凌談及,40年,中國歷史不斷面臨改革和創新的浪潮,推動了中國水墨的改革、創新、跨界,才有了中國畫和當代水墨多元的面貌;如今,中國水墨不斷地向民族文化回歸、認同,並激活歷史,這在當下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態勢。

影像藝術40年:從紀實攝影到當代創作

與中國當代藝術相伴而產生的還有中國當代攝影。改革開放之前,攝影主要由官方攝影師採用紀實性手法進行創作,改革開放後,攝影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在美術史家巫鴻看來,當代攝影有著一個相當明確的起點,即40年前的1976、1977年。

巫鴻把中國當代攝影的進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民間攝影社團和展覽的浮起”(1976-1979)、“攝影新潮”(1980-1989)、“實驗攝影”(1990-2006),和從2007年至今的實驗性攝影機構的發展。

另一方面,從紀實攝影走來,攝影團體的出現也是40年來攝影藝術的一大縮影,如四月影會、現代攝影沙龍、廣角影會、上海群體、中原西北群體等,他們嘗試將西方現代藝術手法運用到攝影創作中去,出現了觀念攝影、行為攝影、新現實主義攝影、私攝影、數字攝影等。除平面攝影外,動態影像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之於影像藝術而言,2010年是一個重要節點,手機軟體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藝術家的創作的方式,這也是數字媒體爆發的一個節點,這與前的固定創作模式拉開一些距離,呈現一些新的態度。時至今日,當代影像藝術已當仁不讓地成為當下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形態,攝影藝術的創作與多種當代藝術創作一樣,突破邊界,呈現出多元化面貌。

回顧2018年關於攝影藝術的40年總結,我們選擇了兩份名單,一是深圳OCAT聯合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共同推出“中國當代攝影40年”展覽;二是華辰藝術中心在今年5月舉辦了“回望”中國影像藝術品40年收藏展。

巫鴻策劃的“中國當代攝影40年”總結藝術家名單如下:阿鬥、安哥、鮑昆、蔡東東、蔡海峰、蔡銘、蒼鑫、陳寶生、陳凡、陳羚羊、陳榮輝、陳維、陳蕭伊、陳勇鵬、陳哲、程新皓、遲鵬、儲楚、崔岫聞、杜豔芳、范冉冉、封岩、馮立、馮夢波、付羽、高波、高氏兄弟、龔田夫、顧錚、管策、海波、韓磊、何崇嶽、賀延光、何雲昌、洪浩、洪克、洪磊、侯登科、胡武功、黃曉亮、黃渝生、黃雲生、賈育平、蔣鵬奕、蔣志、金伯巨集、李國華、李江樹、李京紅、李俊、李世雄、李恬、李天元、李曉斌、李英傑、李朝暉、良秀、廖增益、林博彥&黃承聰、凌飛、劉勃麟、劉建華、劉紹強、劉世昭、劉香成、劉垣、劉張鉑瀧、劉錚、盧廣、盧彥鵬、陸元敏、魯忠民、駱丹、羅堅、羅小韻、羅洋、羅永進、呂楠、呂小中、馬曉青、繆曉春、莫毅、木格、鳥頭組合、牛國政、潘科、齊國華、丘、邱志傑、任國恩、任航、任曙林、榮榮、邵譯農&慕辰、沈延太、盛奇、石寶琇、施勇、石志民、宋冬、孫彥初、塔可、汪蕪生、王福春、王歡、王勁松、王立平、王淋、王苗、王寧德、王拓、王文瀾、王享、王岩、王雁、王耀東、王昀、王志平、魏壁、聞丹青、翁奮、吳大軫、吳家林、吳鵬、伍時雄、解海龍、謝平、邢丹文、熊文韻、徐勇、徐志偉、許涿、顏長江、嚴可、顏磊、楊福東、楊紹明、楊泳梁、楊圓圓、尹秀珍、遊莉、於德水、於康鷹、於曉洋、袁東平、張大力、張海潮、張海兒、張晉、張炬、張克純、張曉、張征、趙半狄、趙介軒、趙亮、鄭國谷、周躍東、朱紅綾、朱嵐清、朱冥、朱憲民、莊輝、張之洲、左小祖咒。

華辰藝術中心“回望”中國影像藝術品40年收藏展,經過多方研究最終給出了以下名單:安哥、鮑昆、陳錦、陳勇鵬、崔健楠、邸晉軍、馮建國、付羽、韓磊、洪磊、胡武功、蔣鐸、解海龍、李川、李潔軍、李世雄、李曉斌、林然、凌飛、劉世昭、劉錚、陸元敏、馬良、祁小龍、史民峰、孫鵬、王彤、王文瀾、王志平、徐勇、嚴明、顏長江、於德水、袁冬平、曾璜、張新民、趙鐵林、朱憲民、《中國事像20+1》。

在這兩份名單中,我們能夠找到包括安哥、鮑昆、陳勇鵬、付羽、韓磊、洪磊、胡武功、解海龍、李世雄、李曉斌、凌飛、劉世昭、劉錚、陸元敏、王文瀾、王志平、徐勇、顏長江、於德水、袁冬平、朱憲民共21位藝術家的重複名單,涵蓋了當下攝影藝術的各類創作。

中國攝影40年發展至今,新的攝影展示場地、研究中心、批評研究、商業管道陸續出現,表明中國當代攝影進入了一個新的、機構化的階段。巫鴻總結,當代攝影在大型雙年展、三年展中佔有顯著地位,而且與大眾文化混合,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型攝影節。開放空間中舉行的個展和群展迅速增多,一些仍堅守著實驗攝影的初衷。有關攝影的寫作也更為頻繁的出現,預示著這一藝術史和藝術批評領域的建立。但同時,中國當代攝影的概念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國內和國際上社會、經濟、文化的大潮以及攝影本身的發展,在以往40余年中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化。

結語:結語:作為全國的年度熱詞,各地域藝術機構也紛紛結合本土藝術發展歷史推出相關展覽,例如中國美術館“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中華藝術宮的“風生水起逐浪高: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長三角美術作品展”、“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從長江走來——湖北優秀美術作品展、“能量”改革開放40年山東美術發展成果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影像見證40年全國攝影大展”、瀏海粟美術館“砥礪奮進——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長三角地區美術作品展”、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動漫新時代”廣州動漫藝術40年成果展,這些展覽中的藝術家和作品,共同見證中國40年來的發展變化,以及40年來現中國藝術的變革。回溯歷史而啟迪未來,2018即將落下帷幕,而這40年對於中國,對於中國藝術來說皆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梳理歷史,迎接新的藝術時代。

盤點一周藝聞,短評藝術事件,這一期的雅昌藝術播報就是這麽多,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