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雅昌專稿丨馬書林:生旦淨醜尤如人生百態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對這輩50後大部分藝術家來說,經歷的都是上山下鄉,當知青、當農民、當工人,直到改革開放迎來社會的解放,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開始接受高等美術教育,由此改變了人生。而他們中佼佼者,已經成為了當代畫壇的中流砥柱,開創一代潮流。

從離開原縣插隊後的1978年,22歲的馬書林考上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系,1986年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張仃工作室學習裝飾繪畫,之後回校講授裝飾繪畫課程。對裝飾繪畫的材料、工藝、語言有了深入的認識和領悟。90年代中期籌建魯美附中,馬書林出任附中校長,對於美術基礎教育積累了多年經驗。1998年任魯美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時分管科研創作。之後在2004年調任中國美術館副館長,並任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轉眼間,從進入藝術院校的青年學子到一名美術教師,再到從事多年的藝術管理工作,這份和繪畫在一起的時間表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了四十餘年。儘管管理工作繁重,但馬書林對畫畫的熱情卻從未減退,擠時間也是要來畫畫的。

▲展覽現場

從2012年上海美術館舉辦的“書林畫語”到2013年國家大劇院美術館的“書林畫戲”,再到2018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書林寫意”,馬書林將自己從80年代初期以來的工筆作品到水墨寫意的轉型,尤其是自己多年在戲曲人物畫方面的筆墨研究上,向公眾一一展示。

這次展覽中比較突出的一批作品,是馬書林在離開中國美術館常務副館長崗位之後,專為此次國博個展而全身心投入創作的。因為展廳太空相對寬大,馬書林構思了一些大尺寸作品,對他也是一種挑戰。如何將人物穿插布局,放大的形態如何把握,細節呈現以及背景處理都要一一考慮。在展廳現場,馬書林筆下的人物呈現著處處生機,曲調一起,這些姿態各異,特點鮮明的關羽、包公、穆桂英、孫悟空、白娘子仿佛就要走出畫面到人前來唱上一曲。

轉型:從工筆花鳥到寫意戲曲人物畫

進入魯美學習後的第二年,他的作品《向天歌》就入選“第三屆全國青年美展”並獲三等獎,同時獲得遼寧省人政府優秀文藝作品獎。他的早期工筆畫謹嚴不苟,一絲一畫都是圍繞著對象寫實。1981年,《弄春暉》入選“紀念建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鵝 鵝 鵝》、《銀夢》先後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與“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獲優秀作品獎。

▲向天歌 絹本 82x202cm 1980年

這些作品以敏銳的形式探索實現了傳統工筆畫的創新,也因為國展的號召力,馬書林的作品得到越多人的關注,使他在當時的畫壇嶄露頭角。而如今的馬書林是以寫意戲曲人物畫而蜚聲畫界。從工筆到寫意的大幅度轉型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鵝鵝鵝 絹本 120×195cm 1984年

“工藝設計的圖案規律、裝飾繪畫的美學法則、中國畫的筆墨程式,多學科的精華,無不在塗抹中衝撞奔突,隱約間左右作畫心態,工筆寫意也就全無界線了。作畫就是平衡畫面不斷出現的矛盾的過程,而紙面上不經意間出現的水墨乾濕濃淡常激發心中靈感,一次次奔向新的視覺形象彼岸……”

馬書林曾說:“對畫種畫域的不斷拓寬,逐漸覺得工筆繪畫的方式已滿足不了我要表現內心對客觀物象的感受,似乎在大寫意的繪畫形態上才能找到與自己的心靈物象更貼近一些的繪畫語言。”從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馬書林真正開始了寫意戲曲人物畫的探索歷程。在他看來,這些轉變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自然的藝術階段,是畫家的心性和閱歷共同造就的。

▲展覽現場

多年對戲曲的熱愛,馬書林也是一位資深的戲迷,梅蘭芳大劇院、國家京劇院他都是常客,戲劇演員在台上的一顰一笑、一跳一轉,用曲念白都刻畫在他的腦子裡,反應在手下。馬書林以京劇和水墨畫為切入點,融合兩者,筆墨放的更開,但是工筆的細致也不丟,在情態上更加富有表現力,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

小中看大:突破戲曲水墨畫小品化

自1927年關良開始戲曲人物畫創作以來,中國畫壇逐漸出現戲曲人物畫這一流派,其特點是繼承了古代簡筆人物畫的意筆傳統,筆墨簡括,追求情趣。但是作品人物造型較單純,多呈文人墨戲小品化面貌。老一輩的戲曲畫,畫的主要是戲的情節,是通過人物的塑造、尤其是人物之間的動態關係來構成戲曲的形象。馬書林則是把戲曲的情境轉化成視覺畫面,更符合造型語言的規律,帶動觀者對主題的理解。

▲《真假美猴王》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貴妃醉酒 紙本設色 181cm×97cm 2012年

馬書林的戲曲人物畫不僅尺幅巨大,而且場面構成龐大,畫面更是繁複,形象交疊,墨色交融。他以尺幅和筆墨駕馭能力,突破了戲曲水墨畫小品化的藩籬。因此在林木先生看來:“馬書林先生的戲曲人物最直接而突出的特點就是:不是小品。”“他的作品完全突破了‘戲曲人物’文人墨戲小品的套路,又在文人筆墨的基礎上把戲曲畫科的多種特徵作了極致化的發揮,使戲曲人物得以在一個全新的格局上重新發展。”

▲亦真亦假如夢如幻 260x245cm 2010年

不同於傳統戲曲人物的表現,馬書林把劇本本身的敘事性打斷了,是多重並置在畫面上。而這種片段和節奏感的並置,讓人在動的視覺遊走中,體會他對這些象徵符號和對整個戲劇的理解,從這一點來說,馬書林是更動態地把握了戲劇的過程,把當代和傳統拿捏在一起,火候好,因此才沒有感到隔絕。

▲巨幅作品《舞台人生》展覽現場

▲年年歲歲 歲歲年年 150x348cmx9 2018年

▲《年年歲歲 歲歲年年》展覽現場

此次在國博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件由20張八尺整紙組成的巨幅作品《舞台人生》,此作由生、旦、淨、醜四部分組成,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畫壇戲曲人物畫題材之最巨者,其功力與魄力撼動人心。另外一件長13米多的巨幅作品《年年歲歲 歲歲年年》,描繪了荷花從初綻、盛放到枯萎的一生。這背後是馬書林在家附近的荷花池觀察了一個四季的荷花枯榮,在將自然的真實與藝術化的表現放在紙面上。

▲包龍圖組畫 38x38cmx9幅 2018年

▲關羽組畫 38x38cmx9幅 2018年

此外,構圖章法上也有突破,這在《關羽組畫》《穆桂英組畫》《包龍圖組畫》《齊天大聖組畫》等組畫系列中表現尤為明顯。這些組畫以同一人物為表現對象,由不同姿態和神情的八幅小畫組成一組,中間以誇張稚拙的書法點題,書畫相得益彰,構思巧妙。

▲社火 155x470cm 2017年

▲包青天 155x428cm 2018年

▲新荷新運 248x129cm 2017年

展覽中還有一部分應邀作品,比如為多彩貴州大型書畫“雙百”創作工程創作的《貴州儺戲》,為中國國家畫院承辦的“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創作的《社火》,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展創作的《包青天》,為中國美術館賀歲年展創作《新荷新運》等。

▲貓與蓮蓬 50x59cm 2018年

▲三君行 76x76cm 2018年

家中養的波斯貓、暹羅貓也是馬書林每每創作的生動形象,都洋溢著生命的趣味與溫暖,也充滿著畫家熱愛生活的小情趣。

在時間線索上的這80組160件作品,不僅體現出他作為藝術家對藝術課題的堅持探索,也清晰地體現了一個藝術家高標準的藝術追求和學養。

▲競豔 90x182cm 2018年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旦淨醜尤如人生百態。馬書林筆下的戲劇人物帶著他自己強烈個性,一種熱烈的、歡快的、明麗的喜劇色彩,他創作就是宣泄、釋放心裡重負,是一種自由的狀態。所以馬書林說:“自然天成是一種藝術的最高境界,自然流露是對東西方文化理解後,知識修養和視覺修養淋漓盡致的自由流淌,是精神情感與審美需求最樸素的存在方式。”

在他眼中,自己並不有志於多巨集偉的藝術抱負,而自己的藝術生涯從過去到未來所要留存的,就是希望能將一幅幅使自己心怡的心象變為可視的階段性圖錄,能給人們帶來一點點兒悅目的快樂。

“暮然回首,我畫是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