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圖解,看「邵氏五針法」治療哮喘

哮喘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致氣滯痰阻,氣道攣急、狹窄而發病。它是一種以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喘息不得平臥為主要表現的反覆發作性肺系疾病。相當於西醫支氣管哮喘等。本病的病情頑固,發病率高,已成為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問題。

基於哮喘的發病機理,河南邵氏針灸流派創始人邵經明教授集五十餘年臨床經驗,提出以針刺肺俞(雙)、大椎、風門(雙)三穴為主治療哮喘的方法,冠名以「五針法」。

一、診斷

1.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4~49—2008)。

★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或口唇指甲紫鉗,呈反覆發作性。

★兩肺可聞及哮鳴音,或伴有濕羅音。

★有過敏史或家族史。

★常因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因素誘發。發作前多有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

★理化檢查:血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痰液塗片可見嗜酸細胞;胸部X線檢查一般無特殊改變,久病可見肺氣腫征。

(2)西醫診斷: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2008年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反覆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

★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瀰漫性、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

★上述癥狀和體征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

★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試驗陽性:①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②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ml;③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2周)變異率≥20%。

符合上述1~4項或第4、5項者,可以診斷為哮喘。

2.證候診斷

(1)發作期

★冷哮證: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咳痰色白,面色晦滯,或有惡寒、發熱、身痛。舌質淡,苔白滑,脈浮緊。

★熱哮證:喉中哮鳴如吼,氣粗息湧,胸膈煩悶,嗆咳陣作,痰黃黏稠,面紅,伴有發熱、心煩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風哮證:時發時止,發時喉中哮鳴有聲,反覆發作,止時又如常人,發病前多有鼻癢、咽癢、噴嚏、咳嗽。舌淡苔白,脈浮緊。

★虛哮證:反覆發作,甚者持續喘哮,咯痰無力,聲低氣短,動則尤甚,口唇爪甲紫紺。舌質紫暗,脈弱。

(2)緩解期

★肺脾兩虛證:平素自汗,惡風,常易感冒,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或倦怠無力,食少便溏,每因飲食不當而引發,發病前噴嚏頻作,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濡。

★肺腎氣虛證:平素氣息短促,動則為甚,腰酸腿軟,腦轉耳鳴,不耐勞累,下肢欠溫,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

二、治療方案

1.針刺

【主穴】肺俞,大椎,風門(圖2-3-1)。

【配穴】外感誘發配合谷;咳甚配尺澤、太淵;痰多配足三裡、中脘;痰壅氣逆配天突、膻中;虛喘配腎俞、關元、太溪;心悸配心俞或厥陰俞、內關;口乾咽燥配魚際;體虛易感冒配足三裡。

圖2-3-1 主穴操作

【操作】

(1)針具器械:選用一次性針灸針(規格為0.35mm×25mm、0.35mm×40mm、0.35mm×50mm)、棉花棒、75%酒精、碘伏、醫用盤。

(2)體位:採取端坐位或側臥位。

(3)消毒:選好穴位後,用酒精或碘伏棉花棒進行嚴格消毒。

(4)進針

大椎、尺澤、關元採用直刺,選用1.5寸(40mm)毫針,刺入1.2~1寸。

肺俞、風門、心俞、厥陰俞、腎俞、中脘均直刺,選用1寸(25mm)毫針,刺入0.5~0.8寸。

合谷、太淵、內關、魚際、太溪直刺,選用1寸(25mm)毫針,合谷、內關、魚際、太溪刺入0.5~0.8寸,太淵穴刺入0.3~0.5寸。

足三裡直刺,選用2寸(50mm)毫針,刺入1.2~1.5寸。

針天突穴選用1.5寸(40mm)毫針,先直刺0.2寸,然後將針尖轉向下方,緊靠胸骨後方刺入,進針1~1.2寸,用小幅度提插撚轉行針法,得氣後不留針,即將針起出。

膻中採用沿皮向下平刺法,選用1.5寸(40mm)毫針,刺入1~1.2寸。

(5)行針:行針時除太淵以撚轉為主、提插為輔外,其他諸穴均採用提插撚轉相結合的行針手法。

根據針刺部位,行針時上下提插幅度為0.3~0.5寸,向前向後撚轉角度在360°以內。一般向下插時,拇指向前,向上提時,拇指向後,對敏感者上述動作操作3次,一般患者操作5~6次。在得氣基礎上採用提插撚轉補法操作。針刺操作時用力要柔和、均勻,切勿大幅度提插、撚轉。

每次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3~5日。

2.灸法

在上述三主穴上施以艾條溫和灸(圖2-3-2),每次施灸30分鐘,或用溫灸箱施灸。首先將艾條截成四段,點燃兩端後均勻擺放在溫灸箱內的金屬網上,然後將溫灸箱置於患者肺俞、大椎、風門穴部位,並用布巾將溫灸箱完全罩住,以防止熱力散失。待艾條完全燃盡,患者無溫熱感為度。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圖2-3-2 艾灸操作

3.拔罐

一般於針後在大椎、肺俞各加拔一大號火罐,留罐10分鐘(圖2-3-3)。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圖2-3-3 拔罐操作

三、禁忌證

1.施針局部有感染、潰瘍、瘢痕、腫瘤的患者。

2.合併嚴重肺心病、肺癌及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典型驗案

吳某,男,20歲,1996年5月23日初診。主訴:喘咳12年,加重2年。12年前因受涼感冒而引發胸悶氣喘,經治療病情緩解。之後時有發作,尤其近2年病情有所加重,每遇感冒,聞及異味,胸悶氣喘即發作,在某醫院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經常服用氨茶鹼、潑尼松、麻黃鹼苯海拉明等藥物,雖可暫緩癥狀,但終不能控制哮喘的反覆發作。此次哮喘發作持續月余,口服西藥及點滴療效均不顯著,故來就診。視其面黃肌瘦,呼吸急促,喘息抬肩,喉中痰鳴,痰稠色黃,咯吐不利,舌暗淡少津,脈數稍滑。兩肺聽診滿布哮鳴音。治宜宣肺理氣、化痰平喘,取肺俞、大椎、風門,按上法給予針刺,得氣後即覺胸悶減輕,呼吸改善,留針30分鐘。起針後患者胸悶氣喘大減,肺部聽診雖有好轉,但哮鳴音尚未消失。以此法連治5次,喘平,哮鳴音消失。前後共針治2個療程20次,諸症消失。為鞏固療效,連治3年,每至三伏天連針2個療程。隨訪5年哮喘未發作。

《河南邵氏針灸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邵素菊。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