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登記“副科級以上”家長信息,靠這能防住違規加分?

一定要擺脫這種工作思路:只要目的是正當的,手段就無所謂了。

學校回應“登記副科級及以上幹部家長信息”:防濫用職權。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與歸

最近,有微博用戶發文稱,山西朔州市朔城區第七中學要求初三年級班主任“摸清”學生家長任職信息,副科級和副科級以上的要進行登記上報。對此,4月30日下午,該校黨支部書記劉禪表示,此行為是學校執行區教育局要求,防止有幹部濫用職權給孩子考試加分;朔城區教育局回應:此行為不妥,將叫停統計工作。

其實,類似的出格操作,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就有幼兒園要求學生畫出自家車標,還有的寒假作業要求學生畫自家房子、介紹自家小區、分清自住房還是租賃房…… 這些“過分”要求的背後,也許有著正當的目的或理由,但是很明顯,方式跑偏了。

無論是家長的職位信息,還是住房信息,都屬於學生的個人隱私,即使作為教育機構的學校和教育管理機構的教育局,也不能以各種“為了學生”的名義,去輕易碰觸。

先發布通知,遭受質疑後又匆匆撤去,這其實恰恰反映了,當地教育部門在工作方式上,缺乏周全考慮,有著“目的先行”的傾向。通過統計家長任職的方式,來預防濫用職權加分,其實本身就已經涉嫌濫用職權了。

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門,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重目的,輕方式”,導致一些執法或日常工作的開展,不經意間就觸碰了違規的邊緣。因此,一定要擺脫這種工作思路:只要目的是正當的,手段就無所謂了。

而且,一旦方式跑偏,往往難以實現初衷,或者說,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就當地教育局這次為了規避幹部子女違規加分,斷然采取統計學生家長任職的做法,完全就是在迂回作戰。治理違規加分的亂象,關鍵點和根本之處仍在於加分制度本身。如果加分的整個流程能做到嚴格的審核和把關,充分凸顯公開、公正、公平,學生家長到底是什麽身份又有什麽關係呢?

換句換說,如果在加分環節,都無法預防一些手握資源和權力的家長暗箱操作,那麽了解了家長的身份後,就一定有底氣再將結果改回來嗎?所以,根本來說,整治加分作弊,還是應直面問題,對症下藥。

希望當地教育部門能夠從這次“自我整改”中反思經驗和教訓,用正確的方式開展善意的工作。同時,有過類似越界操作和類似工作思路的管理部門,也能夠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與歸(媒體人)

編輯:孟然 校對:危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