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亞科技面臨股民上億索賠 原聯合證券為保薦機構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朱萬平    每經編輯 文 多    

  6月27日凌晨,金亞科技(300028,SZ)又傳來了壞消息。深交所已正式啟動對金亞科技的強製退市機制,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及終止上市的風險。深交所將依法依規及時對公司股票作出是否暫停上市決定,並妥善做好金亞科技退市工作。

  目前來看,金亞科技大概率要退市,而涉嫌欺詐上市背後,一眾中介機構恐怕也難逃被追責的命運。

證監會官網截圖證監會官網截圖

  原聯合證券為保薦機構

  金亞科技涉嫌欺詐上市,是證監會在查辦其2014年年報虛假陳述案時,根據有關線索發現的。在發現金亞科技涉嫌構成欺詐發行股票罪後,證監會專門與警察機構進行了會商,決定將金亞科技及相關人員涉嫌欺詐發行等犯罪問題移送警察機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證監會的調查並未就此結束。證監會透露,目前正對金亞科技IPO保薦機構、證券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進行全面調查。初步查明,保薦機構聯合證券、審計機構廣東大華德律會計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機構天銀律師事務所涉嫌出具含有虛假內容的證明檔案,證監會將依法“嚴肅處理”。

  金亞科技當初上市保薦機構為原聯合證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負責金亞科技IPO的保薦代表人為潘銀和白嵐。2014年的一篇報導中,稱潘銀以“中國首批證券保薦人”之一的身份出席過活動。而白嵐在今年5月因“工作變動”分別卸任賽騰股份千方科技的持續督導保薦代表人。

  而在當時的保薦書中,聯合證券作出了以下承諾:有充分理由確信發行人符合法律法規及中國證監會有關證券發行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規定;有充分理由確信發行人申請檔案和資訊披露資料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由於聯合證券後被並入華泰聯合證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7日致電華泰聯合證券方面。後者回復道:“金亞科技是2009年原聯合證券保薦的IPO項目。華泰聯合證券的業務一切正常。”

  中介是否擔責需看最終認定

  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在資本市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萬福生科案發後,證監會就對其申請上市的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法律服務機構湖南博鼇律師事務所和審計機構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啟動了調查,並作出了相應的處罰。欣泰電氣案發後,其保薦機構興業證券、法律服務機構北京市東易律師事務所及審計機構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也受到了處罰。

  以欣泰電氣的保薦機構興業證券來看,其損失堪稱“史無前例”。證監會對興業證券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200萬元,並處以2400萬元罰款;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2078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欣泰電氣的保薦代表人蘭翔、伍文祥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分別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此外,由於欣泰電氣的實控人無力賠償,興業證券還為此設立了5.5億元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基金規模約為保薦收入的46倍。此外,其他保薦項目被暫停、信譽受損等損失,也無法估量。

  但具體到金亞科技案,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介機構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都需要相關部門的認定,不能與之前的案件作簡單類比。

6月27日,記者來到金亞科技位於成都的辦公場所(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巨集辰攝)6月27日,記者來到金亞科技位於成都的辦公場所(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巨集辰攝)

  金亞科技面臨上億索賠

  金亞科技一再造假,最受傷的無疑是投資者。

  此前,金亞科技已面臨眾多投資者的訴訟,主要原因為公司2014年財務造假。2018年3月6日,公司及實控人周旭輝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市場禁入決定書》。證監會表示,經查明,金亞科技2014年偽造財務數據,2014年年報虛增利潤8049.55萬元、虛增銀行存款2.18億元、虛列預付工程款3.1億元。

  由此,全國各地的投資者發起索賠,金亞科技接連不斷地收到法院傳票。記者注意到,從2017年11月18日到2018年6月22日,公司至少收到八次傳票。記者粗略統計,共有近800名投資者向法院提交了訴訟請求,要求賠償的金額共計約1.98億元。

  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國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估計全國範圍內的投資者對金亞科技的索賠金額或超2億元。按照一審勝訴獲得12%的賠償比例來估算,金亞科技或需賠償2000萬元~3000萬元。

  對投資者訴訟,周旭輝曾承諾均由他本人承擔。但由於金亞科技對相關案件的一審不服,提起上訴,投資者目前尚未拿到任何賠償。對此,劉國華認為,金亞科技二審“翻案”的概率很小。

  若此次欺詐發行今後被坐實,投資者是否可以索賠?宋一欣認為,目前來看,年報造假索賠案一年內有望結案,而欺詐發行一事剛剛移送警察,後續程式還比較長,預計到刑事判決至少得一年後才能有眉目。之後,才會有民事索賠,建議準備提起發行欺詐索賠的投資者先觀察一段時間。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