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傷寒:論調胃承氣湯與用藥法度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傷寒論》

調胃承氣湯方: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升 大黃四兩(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溫頓服之,以調胃氣。

「不吐不下」,這是針對梔子豉湯說的,發汗吐下後心煩不得眠,那是虛煩。

經過吐下之後,裡頭沒東西了,所以,這個煩是虛煩。

如果有陽明病的外觀,像我們前面講的,確定為陽明病的病型:外證是發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腑證就是胃家實。

這類的陽明病,沒經過吐和下,這種煩躁為實煩,是胃家實的煩,可與調胃承氣湯。

(本條)這是簡文。

調胃承氣湯這個方葯前面也講了,這在承氣湯中是最輕的瀉下劑。

調胃者,就是胃不和,而用這個方子加以調。

看它起的這個方名不像個大瀉下藥,主要的在甘草這一味。

大黃配合芒硝瀉下相當嚴重。

大黃這個葯能湧下,它刺激腸膜蠕動,使糞便很快往下走;芒硝能夠軟堅祛熱,裡熱結成堅塊的東西它(芒硝)能夠將之稀薄了。

所以這兩個藥物合到一起,瀉下的力量相當的重。

古人有句話,大黃不配伍芒硝,就像快刀無刃似的。

快刀不開刀,它發鈍。

這兩個藥物擱到一起瀉下非常猛峻,可是配上甘草這個葯,就能夠緩其猛下。

甘草這個葯,我們在臨床疾病有急迫的情況,病人疼得急迫等,或者是各方面的急迫,比如煩躁急迫等等,它(甘草)能夠緩解症請的急迫,如反覆睡不著覺,或腫痛得厲害,所以甘草它也緩痛,人體有急迫的病情這種情況用甘草。

這是對治療方面說。

那麼它(甘草)對藥力也起緩解的作用,所以咱們用瀉下藥,要是配上甘草就不會虛脫,所以叫調胃承氣湯,它(甘草)使葯的作用緩緩發作,所以它調和胃氣。

甘草這個葯我們在臨床上觀察也是這個樣子:如果大瀉下、大利尿劑,要求(起效)快,甘草用不得。

你看五苓散、豬苓湯,是利尿裡頭最厲害的,都沒用甘草。

那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也都沒有甘草,那(些方葯)都是利於速下。

調胃承氣湯,擱個甘草叫調胃,就是緩於調之的意思。

那麼,(調胃承氣湯)這個方劑是不是大瀉下?是的,你看這個分量就看出來了,大黃是四兩,古人一兩合現在就是三錢,咱們現在用克計算就是9克,那麼四兩,三四一兩二,一兩二是頓服,藥量很重了,你看它後頭寫的是頓服,我認為這是錯的。

在太陽篇裡頭那個調胃承氣湯它說是「分再服」,兩次,兩次也是很重了,六錢大黃,也就不輕了。

而且芒硝(半斤的「斤」)它是個錯字,半斤錯了,是半升,古人一升就是小一點的茶杯這麼一茶杯,半升就是半茶杯。

(假若真是)這個半斤更重了。

但是半茶杯也不輕,要是頓服的話那就了不得,再加上大黃(藥量太重了),就是有甘草也不行。

所以對於古人的方子,我們不要死於它的分量,那麼根據用這個調胃承氣湯(的實用藥物用量),這幾個承氣湯都是的(這樣的用量原則)。

「少少與之」,雖然方劑的量挺重,一回別給他吃那麼些,也行啊。

我們在臨床應用之時,一般調胃承氣湯的大黃頂多用四錢,一般就是三錢,就是現在說9克、10克就行了。

芒硝是分沖的,咱們現在是兩劑煎法了,芒硝可以擱12克,一回擱6克,兩煎嘛。

甘草擱6克。

這是一般用調胃承氣湯的藥量就蠻好。

那麼遇到輕病,我們一煎藥也可以分兩次用,就是少少與之。

如果遇到重症,我們也可以根據情況略加瀉下藥。

這個書是有些傳抄錯誤的。

它(調胃承氣湯)的分量也是一樣(也可能有傳抄錯誤),古人說是勻兩次吃,就是兩劑,要是兩劑大黃就是四兩,一劑就是二兩,二兩就是六錢,也是夠重的,所以我們在用的時候不必一定按著(原書)這個分量。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