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項羽之所以不渡江,原來跟烏江亭長有關

清女才子李晚芳曾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自評也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可惜如此英雄之人,最後卻落得烏江自刎。

關於其失敗的原因,有認為其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警告“不可沽名學霸王”。其對手劉邦認為,項羽不能容人,連唯一謀士范增都怒而離開了。

其次,項羽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奔到烏江邊,為什麽卻不渡呢?畢竟項羽自刎前,才而立之年,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其還是有強烈的求生欲望。其“粉絲”司馬遷就用了一句話來概括,“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欲東渡”的霸王,在選擇拚殺一番,表明“天亡我”後,選擇自刎呢?木旦鳩茲認為,跟烏江亭長有關。

自固陵戰敗,形勢對項羽集團就急轉直下了,此後劉邦又在張良建議下,撕毀鴻溝協定,對項羽進行窮追猛打。公元前202年,漢大將韓信從齊地南下合圍,用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圍困垓下。

在垓下“四面楚歌”裡,項羽面對美人駿馬,不免有些英雄氣短。在上演一出“霸王別姬”後,這位蓋世英雄乘烏騅馬奔到長江邊上。

可惜到了江邊,迎接他的不是一支軍隊,也無當地故老百姓,僅一舟一槳一亭長而已。

當烏江亭長欲渡其過江時,英雄想起了八千子弟,不禁羞愧於心,於是贈馬拚殺自刎,誠如李清照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