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大型券商科創板保薦項目至今只有七八家!為何不衝量?

中介機構責任系列(一)

科創板的“保薦+跟投”是當下券商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2017年底我國證券行業總資產6.19兆元,隻略高於美國高盛集團一家公司的總資產規模。長期以來,中國證券業規模小、集中度低、業務同質化嚴重、業績高度依賴二級市場行情的局面,有望借助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這一資本市場重大改革機遇得到改觀。

只有在市場化的土壤上,才能開出市場化的花。在以市場化為價值取向的科創板、注冊製改革過程中,特別是由“保薦+跟投”為代表的一系列壓嚴壓實券商責任的創新制度設計,將優化券商的資本約束、合規約束、聲譽約束和業務模式約束體系,促進券商通過調整戰略布局,借助業務轉型升級,撕掉“靠天吃飯”的標簽,實現差異化發展。隨之而來的,更有對券商真實水準的考驗。

“同質化”仍然嚴重

近日,證券業協會公布證券公司2019年一季度經營情況,券商整體營收1018.94億元,同比增幅超五成,淨利潤440億元,同比增幅近九成。從業務板塊來看,自營收入躍居淨收入首位,而經紀、投行、資管等業務均出現滑坡,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

進入4月,A股市場行情回調,大盤在4月8日衝高後回落並在下旬出現大幅下調,並於30日跌破3000點大關,成交額亦隨之明顯收縮。與之相應,已經披露4月業績的35家上市券商業績嚴重依賴二級市場行情的痼疾暴露無遺,營業收入環比下降四成,淨利潤下降幅度超過五成,降幅為55.07%。

轉型,在同質化嚴重、過度依賴經紀業務的券商面前顯的尤為重要。而轉型的最優契機,正隨著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而來臨。

“保薦+跟投”摸到了脈

科創板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規定,科創板試行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制度。發行人的保薦機構依法設立的相關子公司或者實際控制該保薦機構的證券公司依法設立的其他相關子公司,參與發行戰略配售,並對獲配股份設定限售期。

相應的實施細則中規定保薦機構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對發行人的跟投比例為2%-5%,跟投比例根據企業的發行規模分四檔進行確認,跟投金額從不超過4000萬元至10億元不等。

這意味著,保薦機構賺一筆保薦費就走的模式在科創板行不通了。券商保薦跟投機制不僅考驗其資本實力、承銷能力,還考驗其保薦項目選擇能力、發行定價的能力,以及內部協調機制。

具體來說,保薦項目跟投除了佔用券商資本金之外,券商還面臨保薦項目上市後經營管理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和壓力,券商保薦承攬將更加注重企業質量的選擇。同時,為防止企業上市後業績變臉,券商必須做好後續的持續督導工作,幫助企業強化核心競爭力。

“我們並沒有一味地衝量,目前申報科創板的一百多家企業中,我們保薦的項目只有7、8家,遠遠低於同等排名的其他券商。”滬上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他看來,跟投機制下保薦項目的資質遠比申報企業數量更加重要,如果後續企業發展不利,保薦費用可能無法彌補跟投帶來的損失。

與國內券商收入近半數來源經紀業務不同,國外成熟券商收入來源更加多元,經紀業務佔比在3成左右,分紅收益、自營、資產管理等業務在收入構成中佔有較大比重。投行業務中除承銷業務外,較多收入來源於兼並重組、財務管理、谘詢服務等專業化業務。

利益捆綁提振信心

無獨有偶,類似的利益捆綁模式,在公募基金行業中也曾起到了營造共同利益基礎,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巨大作用。

2012年,在行情低迷導致的新發基金困境中,天弘基金設立首隻發起式基金,發起式基金份額不僅有基金公司自有資金認購,同時也有基金經理等公司員工共同參與,並且跟投份額鎖定期長達三年。在發起式基金盛行時,大手筆金額的跟投司空見慣,甚至還出現了基金公司全體員工跟投旗下同一隻發起式基金的盛況。

發起式基金的出現,是基金管理人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模式的有益嘗試,也彰顯了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對自身資管能力的肯定。這一產品的推出對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同樣,科創板跟投制度的出發點除了保薦機構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之外,也體現出保薦機構對其保薦企業質量以及其發展前景的信心。證券公司是抓住保薦跟投機制這一難得機遇,精選保薦項目伴隨企業一起發展壯大,還是重量不重質“闖關”科創板,將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這一資本市場重大改革,正在改變行業的未來。而某一家具體券商的未來,正由其在當下的所作所為塑造。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