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知名專家幕內雅敏:活體肝移植的出院率為95%,享譽全球!

幕內雅敏教授被譽為「世界的幕內」(厚樸方舟簽約專家)。自東京大學畢業後,幕內教授選擇肝臟外科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肝切除術領域不斷鑽研進取,取得了日本乃至全世界認可的成績。

幕內教授主要成就

幕內教授

幕內教授已經發表了超過1000篇的論文及著作,被引用頻次較高的論文超過700次,其中有關解剖性肝段切除,門靜脈栓塞後二期肝切除,成人間活體肝移植3篇論文被稱為「肝臟外科領域具備有世界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

活體肝移植的出院率為95%,曾經創造13個小時內成功切除一例肝轉移瘤患者肝內99個腫瘤的記錄。

從醫四十餘載,救助了2000多人

肝臟切除術中使用的超聲波診斷儀的開發、肝臟的系統性區域切除術的開發等等,幕內教授始終保持著非凡的創造力,在肝臟外科領域開拓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我只是為了眼前的患者做好能做的每一件事而已」。回首從醫的四十餘年,幕內教授救助了2000多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2007年,幕內教授就任了日本紅十字醫療中心的院長,現在是東和病院院長。

如今的幕內教授不僅在院長職位上兢兢業業,而且仍然奮鬥在臨床一線。

不管是當院長,還是當外科醫生,本質相通

幕內教授任職院長期間,仍然堅持每周做4-5台手術。雖然不能跟東大時期的每年300台手術相比較,但是想完成這樣數量的手術任務仍然很艱巨。

「最近做的那台手術時間稍微有點長。上午就開始做了,結果一直做到了第二天的凌晨4點半。」作為外科老手的幕內教授說起來雖然輕鬆,實際手術進行了約20個小時。活體肝移植的平均手術時間大約是16小時,手術後醫生的體重會大約下降1公斤。肝切除手術同樣耗時很長,也是很艱巨的手術。

談到外科醫生能夠堅持長時間做手術的秘訣,幕內教授說道:「我小的時候經常生病,身體很虛弱。你要是問我為什麼身體這麼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對於我自己的身體健康,我沒做過什麼特別的事情。我只能說該上的時候就要上。大多數時候都是靠毅力硬撐過去,體力估計也是長年這麼鍛鍊出來的吧。非要說的話,就是每天的祈願和信仰吧。」

從幕內教授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高超的談話技巧、敏銳的判斷力,在玩笑中能感覺到他對工作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精神,以及自信。

估計是上年紀了吧,最近做手術漸漸覺得累了。但是只要進了手術室,身體就自然地動起來了。

只要手術一開始,為了患者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全力以赴。手術期間會抱著一種祈願的心情,希望手術能夠順利。

幕內教授

關於院長的工作,「之前從沒有在這麼多的檔案上不停地蓋章。」幕內教授說,「但是,關於醫療的事務,理所當然。不管是當院長,還是當外科醫生,本質是一樣的。」

理所當然,就是要做的讓別人無可挑剔,自己做的事情對任何人都能自豪地說出口。「這種理所應當的態度,我來到這裡之後感受更深了。」

不管是外科醫生還是院長,關乎醫療的事情本質上都是相通的。這裡說的並不是風光的表象,而是背後默默積累經驗的過程。

支撐起被譽為「神之手」的卓越外科技術的是:不停試錯!這樣的技術是建立在學習失敗的謙遜與克服失敗的努力之上的。「我們的失敗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命。」這不是一句空話。

「24小時,365天,我都是醫生」,幕內教授把這句話最為自己的座右銘。「比如說,當問到興趣愛好的時候,有的醫生會有醫療以外的回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人在我看來是『假醫生』。我們是醫生,時時刻刻都想著患者是很正常的。」

如果患者身體上出現什麼變化,幕內教授就會想到是不是術後的康復管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如果術中患者情況出現突變,教授就會考慮是不是哪裡出了差錯。

「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獲救,遠離死亡的威脅呢?」幕內教授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

從小受父親影響,耳濡目染,有做外科醫生的天賦

幕內教授的父親就是一位外科醫生。教授的另外兩個兄弟也選擇了外科之路。

回想過去,「我印象裡從沒被要求過學醫,可能是因為平常的耳濡目染吧。某種程度上說,是被父親手術的身影所感染了吧。」幕內教授這樣說道,「以前上學的時候,我們幾個兄弟裡面我成績是最不好的。」但是,幕內教授從小就有一雙巧手,繪畫水準也非常高,那時對畫畫、小手工非常感興趣。「我覺得我有外科醫生的天賦。」

幕內教授談日本醫療經濟矛盾

最近,最讓幕內教授關注的是醫療經濟的矛盾。社會大眾對這方面可能關注較少,幕內教授認為醫生付出的勞動和收入並不匹配。

例如勞動條件艱苦、還有被訴訟風險的外科醫生,日本外科學會曾經有過新會員超過1800人的時期,然而最近的新會員連半數的900人都不到。外科醫生人數在下降。

某種程度上說,在日本醫療技術的應得報酬是被低估了的。

想要維持能夠提供最新的高水準醫療體系,既要購買新儀器、設施改建擴建,又要有能夠充分利用這些醫療資源的團隊,以及保證團隊水準能力的教育開支等等,這是一筆相當大的花費。

幕內雅敏教授

醫療並非完全與金錢無關。實際上沒什麼能像醫療這樣花錢。「儘管如此,對大多數的患者而言,都想把經濟負擔減少為零,同時又追求最佳的治療效果。」

外科醫生的人數如果像這樣持續減少的話,恐怕會出現連非常簡單的手術都沒法做的一天。

「醫療是需要人來完成的工作。因此,要支撐醫療是必然產生花費的。」這些開銷花費由誰來承擔呢?關於這點還亟待進行實質性的討論。

幕內教授的肝臟切除手術,連續拯救了1056人的生命。「我要是去申請的話肯定是吉尼斯世界紀錄。」教授這樣自信地說道。

「我最近總在想,人為什麼活著?」即便如此,24小時,365天,作為一位醫生,幕內教授仍然每天為了患者的健康操勞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