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培訓搭台,交流合作共享“米埔經驗”

米埔是位於香港新界西北端的一片濕地,其與深圳灣緊緊相連,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天然邊界,站在米埔濕地甚至可以隔灣眺望深圳的高樓大廈。

在過去的30年,米埔——這片美麗寧靜的濕地,已成為內地與香港生態保護合作交流的重要橋梁,為推動我國濕地保護和生態管理事業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濕地牽線

攜手推進候鳥和濕地保護

米埔

我國東部濱海是全球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停歇站,保護好濱海濕地是我國之於全球的重要職責。米埔保護區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線的中心位置,每年冬季,約7萬隻候鳥來此地過冬。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1500公頃的濕地,為候鳥提供了一塊難得的停留之地。

米埔的濕地保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上世紀80年代,由於香港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後海灣水質汙染嚴重,部分濕地及其生態價值永久喪失。在重重生態困境下,香港特區政府委託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香港)對米埔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管理,最後將其發展成為環境教育中心。米埔濕地治理保護的成功經驗,在為我國許多濱海城市乃至內陸城市的濕地管理和保護區建設提供鮮活范例的同時,也成為全球濱海濕地保護管理的極佳學習樣本。

培訓搭台

交流合作共享“米埔經驗”

北毗深圳,南連香港——米埔這個面積不大、居於大城市夾縫間的保護區,卻在不到40年的管理經營中,走出一條政府擁有與非政府管理相結合、生態保育與公眾宣教相結合、精細化運營與規範化管理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發展之路,成為現代濕地保護管理的典範。

濕地保護與管理不僅涉及多領域的知識,更需妥善處理與現代化、城市化的關係。近年來,我國濕地保護事業發展迅速,全國濕地保護率達49.03%,建設國家濕地公園近900個。但由於部分地區起步較晚、底子較薄,也明顯存在“硬體足,軟體欠”及管理經營、公眾服務、環境教育及人才配備欠缺的問題。

為推廣先進濕地管理經驗,從1990年開始,國家林業局與WWF香港分會合作,以米埔保護區為基地,定期開設研討補習班,組織全國的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者前往集中學習、交流經驗,以培育濕地保育人才。

補習班採用研討式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學習中,通過採用室內的開放式研討,交流學習濕地理論、濕地保育與管理技術、濕地監測、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等知識、技術與經驗,並開展策劃生態旅遊導賞、製訂濕地管理規劃等互動式現場教學。同時,通過野外教學與實地考察,參觀學習香港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郊野公園、海洋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體系,走訪漁護署、觀鳥會等政府及NGO生態保護組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學員將知識學習融會貫通、活學活用,並結合自身工作領域,啟發思考和靈感。

生態唱戲

不斷拓展合作太空

如今,WWF米埔模式已成為內地與香港、政府與NGO組織生態合作的典範,也越來越成為中國甚至亞洲濕地管理培訓項目的品牌。從1990年創辦培訓以來,WWF香港分會每年都組織10期左右的集中培訓,以及3-4個短期濕地考察團,除內地的濕地管理人員,還吸引了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相關人員。近30年,培訓的學員超過4000人,他們多為基層的濕地保護工作者及政府相關職能的管理人員,這將對未來的濕地保育產生持久影響。近年來,通過米埔濕地管理培訓,WWF香港分會與內地的濕地管理、保護區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更為緊密,在福建漳江口、閩江河口和廣東海豐等地不斷推進合作項目,推廣米埔的經驗和模式。在其推動下,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及國際鳥盟、香港觀鳥會、香港賽馬會等民間生態環保組織也頻繁來內地開展考察交流、環境教育培訓及生態捐資等活動,推動了濕地保護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寬領域發展。(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