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來央企不超90家?中絲劃入保利,央企重組步伐加快

央企重組又有新動作。

7月8日,據國資委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集團)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絲集團)實施重組,中絲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保利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分析人士認為,保利一直想做強文化板塊,央企裡面文化板塊企業較少,此次並購中絲集團,不僅再次增強了保利文化板塊的實力,同時在貿易領域也可以與保利優勢互補。作為8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之一,保利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重組整合。早在2017年,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就整體並入保利集團。

多位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國企,尤其是央企的並購腳步從去年起加快。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企數量為96家,未來可能控制在90家以內。

中絲2016年資產負債率達97.51%

保利集團網站顯示,該公司系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央企,於1992年開始組建,是國家一級資質房地產開發企業。其前身是成立於1984年1月的保利科技有限公司。

中絲集團則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唯一以絲綢為主業的央企集團,創立於1946年,前身為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據官網介紹,中絲集團業務範圍涵蓋絲綢業務、化工物流、綜合商貿、時尚雜誌、物業管理等,是我國從事絲綢進出口貿易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中絲集團2016年度合並財務報表顯示,2016年底的資產總額52億元,負債總額50.71億元,所有者權益1.2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51%。當年營業總收入93.32億元,利潤總額5040.73萬元,淨利潤887.55萬元,淨資產收益率5.56%;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38.91%。

2017年5月至6月,審計署對中絲集團2016年度財務收支等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表明,中絲集團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經營管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廉潔從業規定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2016年,所屬中絲海南公司少計提壞账準備,多計利潤3627.42萬元。同年中絲集團合並財務報表內部交易抵銷錯誤,多計利潤1683.69萬元。另外,2016年,中絲集團在未收到正式評估報告的情況下,將抵償應收账款的房產按協議價格12.62億元入账。

相比之下,保利集團經營狀況良好。公司官網顯示,2018年,保利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400億元。截至2018年底,集團資產總額超過兆,位居世界500強第312位。

中絲在貿易、文化領域與保利互補

針對本次重組,財經評論人布娜新分析稱,從公開數據來看,中絲集團的經營情況不太理想,將中絲集團整體無償劃入保利集團是國資委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規律並結合央企經營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決定。

在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看來,雖然兩家企業原有業務差異較大,保利在國際貿易上具備豐富的經驗,此次並購整合難度不大。“(保利集團)此前並購的中國輕工、中國工藝,補足了其在化工、物流、加工製造領域的短板。中絲集團的業務內容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輕工有很大的相似性”。張永冀說。

布娜新推測重組後,中絲集團的朝陽產業會被保留並進一步整合,發揮協同效應,夕陽產業會被剝離甚至淘汰。

張永冀告訴記者,保利集團業務主要有五大業務板塊:國際貿易、文化、房地產、資源領域投資開發、民用爆炸物品產銷。保利一直想做強文化板塊,央企裡面文化板塊企業較少,此次並購中絲集團,不僅再次增強了保利文化板塊的實力,同時在貿易領域也可以與保利優勢互補。

實際上,保利不是第一次重組。在2017年,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2019年4月11日,湖北省武漢,保利集團標識的建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張永冀分析,保利集團是8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之一。試點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進相關產業和業務重組整合,使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保利在此前的多次央企並購,展現出極強的整合能力。此次並購中絲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內。

布娜新看來,央企重組是為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多次重組也有利於央企增強自身實力,參與國際競爭。

去年以來央企並購腳步加快

截至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數量為96家。

“從去年開始,資本市場改革與國企改革同步推進,帶來了大量並購行為”,布娜新表示,國企之間的強強聯合,可以減少臃腫的機構和人員設置,促進效率提升,將“好鋼用在刀刃”。

從數據上來看,國企並購的腳步也在加快。媒體引用的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按照首次公告日期計算,剔除交易失敗案例,今年以來截至7月4日,共有874家上市公司參與到1151起並購交易中,其中,已完成274起,正在進行中877起。

從今年涉及並購重組的企業性質來看,上市公司為央企國資控股的有76家,省屬國資控股的有103家,地市國資控股的有71家,其他國有企業4家,民營企業570家,另有集體企業、外資企業、其他企業等50家。也就是說,今年共有254家上市國企參與到A股並購交易中,佔比約為29.06%,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218家。

去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同意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兩家公司的合並重組,可以實現核電領域產品研發、項目設計、機組建設的一套完整產業鏈。去年中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以無償劃轉的方式重組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和中印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而今年最受關注的央企合並,莫過於“南北船”兩大船業巨頭合並。

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分別有著“南船、北船”之稱。南北船合並的討論由來已久,今年7月1日,中國船舶、中船防務等8家上市公司均發布公告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正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籌劃戰略性重組。

在張永冀看來,近年來央企內部的並購整合一直處於加速期,這已成為十八大後央企改革的重點領域,未來中央企業有可能控制在90家以內。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趙澤 校對 盧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