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誇克

作為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誇克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物理學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阿特拉斯(ATLAS)探測器記錄的碰撞中產生了大量頂誇克對和反誇克對,為最高可達能量下的粒子碰撞理論模型提供了一個豐富實驗場地。測量值和預測值之間的任何偏差,都可能指向該理論的缺陷——或者是一些全新事物的初步跡象。ATLAS合作發布了一項新的精確測量方法,用於測量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頂誇克對的總速率,或者說是“橫截面”。

測量使用一個頂誇克衰變為電子(e),中微子和b誇克事件,而另一個衰變為μ子(μ),中微子和b誇克。。這在探測器中創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徵,使得物理學家能夠在幾乎沒有背景的情況下,收集到一個非常乾淨的事件樣本。儘管僅佔頂誇克對衰變的2%,但ATLAS物理學家在13 TeV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2期間,檢查收集了超過230000個eμ事件。新結果對頂誇克對截面的測量值為826±20,即不確定度僅為2.4%。這與最先進的理論預測完全吻合,並與之前使用7和8 TeV數據的精確ATLAS測量相結合。

ATLAS對頂誇克對截面的精確測量也被用來確定幾個參數(包括頂誇克質量為mt = 173.1±2.1 GeV)並約束“部分分布函數”,這些“部分分布函數”根據質子組成誇克和膠子來表征質子的內部結構。產生輕子的能量和角度分布(即它們的“運動學”)也得到了精確測量。這些數據與各種“事件生成器”程序的預測結果進行了比較,這些“事件生成器”程序用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模擬頂誇克事件。阿特拉斯的物理學家指出了幾個差異,指出需要更精確的理論計算。

更好地描述觀測到的輕子動量分布,另一個新ATLAS結果對頂誇克本身的運動學進行了更深入研究。在ATLAS中,首次將頂誇克對產生率同時測量為兩個運動變量的函數(二維分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物理學家選擇了頂誇克對事件,其中一個頂誇克衰變為輕子、中微子和b誇克,而另一個頂誇克衰變為b誇克和誇克反誇克對。對這種最終狀態的研究,被稱為“單輕子”通道,使ATLAS團隊能夠更精確地重建頂誇克對的運動學。包括在產生相對於碰撞軸具有極高橫向動量“增強”頂誇克的情況下。

這些都是新物理研究的關鍵興趣,因為巨大的外來粒子可以衰變成兩個高度增強的誇克。物理學家將測量到的分布與最新理論計算進行了比較,並在高動量狀態下改進了生產率估計。結果表明,理論計算預測非常高動量的頂誇克比觀測到的要多。這證實並改進了ATLAS和CMS實驗之前發表的測量結果。此外,由於二維分布的形狀,頂誇克對產生率作為不變質量和頂誇克橫向動量的函數,可以用於將來測量頂誇克質量。綜上所述,這兩個新結果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提高了我們對頂誇克對產生的理解,並進一步確定這個重粒子的性質。

博科園|研究/來自:ATLAS Experiment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