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教你夏吃薑,體虛體寒、傷風入體者適用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在中醫上是「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之理——冬天氣象寒冷,人們多食熱物,胃內易積火,蘿蔔為寒物,食蘿蔔可祛火生津。冬天食蘿蔔還可預防春天上火;夏天氣象炎熱,人們喜食冷物,胃內易積寒,薑為熱物,食之可祛寒氣,也就少得胃脹腹瀉之病。

才過了芒種,現在談「薑」還為時不晚。

薑,別稱生薑、白薑、川薑。《本草新編》裡記錄薑:「味辛、辣,大熱。通暢神明,辟疫 ,且助生髮之氣,能祛風邪。」 食物的性味特點在中醫學裡十分重要,醫師依照藥物的特性對照人體陰陽,進行合理搭配追求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不僅如此,它還能替代桂枝治小感冒,書中記載:「生薑性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薑三錢,搗碎,加薄荷二錢,滾水沖服,邪即時解散。」

不僅上文摘錄的這些,生薑功效可多著呢。

補陽、益脾胃、利便

首先看看生薑的性味為辛熱: 辛者能散,熱者能溫,所以生薑的特性是屬於比較溫熱的,也正是這個特性,生薑有著很好的補陽,助陽,通陽的作用,對於體質虛寒的人特別適合。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通神明」,黃帝內經記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也就是我們的精神層面。

生薑可以溫通振奮一身的陽氣,人精神的旺衰主要靠陽氣的扶養,換句話說,生薑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精氣神,是人體之三寶,精可以化氣,氣可以旺神,精滿則氣足,氣足則神旺。

辛歸五臟,五臟指心肝脾肺腎,辛本來是入肺,但生薑之辛可以入五臟,對五臟六腑都可以起到調理的作用。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濕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慾,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生薑皮也是有用的。其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5g~15g左右),煎服。

禁忌事項

1. 時段不同,吃薑功效亦不同。

如果是日常保健吃薑,一定要在早飯時吃。因為早晨正是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薑,正好生髮胃氣,促進消化,且薑性辛溫,能加快血液流動,有提神的功效。

山東淄博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建議中午和晚上不吃薑。薑可生髮陽氣。正午時分,心經的氣血最盛。此時吃薑,對於本身心火旺的人來說無異於是火上澆油。心火過旺,會引起咳喘痰熱各種癥狀。而夜晚人體應該養陰,收斂陽氣,此時吃薑會使人興奮,無法安睡;刺激神經,影響心臟功能;鬱積內火,耗肺陰,傷腎水。

2. 吃薑不去皮、爛薑不吃。

夏天在吃薑時不要去皮。因為去皮就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爛薑堅決不吃,因腐爛的薑會產生一種毒性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和食管的損傷。

3. 陰虛內熱者忌服,不可過食。

《本草經疏》說生薑:"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腹痛,法韭忌之。」

每天的用量在10克以內比較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