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科普】生活中如何預防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膝關節活動疼痛、上下樓梯痛、下蹲痛、關節響聲或摩擦感,病變嚴重時會引起膝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品質。因此,明確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誘因,可以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膝關節,從而延遲關節發生退變。

第一、外傷

外傷引起的膝關節骨折、半月板或韌帶損傷,如果不及時早期處理,可能會殘留後遺症,如創傷性關節炎。因此,日常生活中在參加劇烈活動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受傷,人到中年盡量不要參加對抗性的鍛煉,如打籃球、踢足球等。另外,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帶來的慢性勞損也會增加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第二、肥胖

體重超標或肥胖的患者,發生膝骨關節炎的風險較正常人偏高。這主要是因為體重較大會增加膝關節的負重,改變膝關節的生物力學特點,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從而出現骨關節炎。另外,肥胖的青少年,有的表現出性激素分泌的紊亂,骨代謝出現異常,也是損傷膝關節的一種風險因素。

第三、受涼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受涼會增加骨關節炎的發病率,但是膝關節受涼會引起血液循環不暢而加重病情,特別是對已經有膝骨關節炎的病人,常反應一變天就會出現膝關節酸痛不適。因此,雖然夏季酷熱,但是睡覺時不可貪涼,一定要注意保暖。

第四、勞損過度

膝關節反覆發生勞損,如頻繁的爬山、打太極拳、踢毽子等,會導致膝關節磨損加重,導致膝關節退變加快。因此,對有上述愛好的患者朋友,一定要注意控制運動量,避免勞損誘發或加重病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