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減脂:如何才能消除內臟脂肪?

關於減脂,很多關心自己身體健康的訓練者會特別在意內臟脂肪,我們今天就講講這是什麼,該怎麼減,再聊聊跟人體脂肪相關的二三事。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這樣能捏起來一坨的脂肪不同,它被認為是深層脂肪,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對人的內臟起著支撐、穩定和保護的作用。因此一定量的內臟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但是過量的內臟脂肪卻會明顯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當內臟脂肪大量堆積時會對肝臟等器官造成損害,引發脂肪肝,還會擾亂新陳代謝,引發2型糖尿病和不孕。不僅如此,內臟脂肪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幾率,導致動脈炎症,甚至容易導致抑鬱跟更高的結腸癌發病率。即使沒有健康方面的考量,這些大量囤積在我們軀乾中心位置的內臟脂肪,是導致腹部脂肪囤積過多的最主要原因,極其不美觀,像是人們所說的啤酒肚很大原因就是內臟脂肪偏高導致的。

排除代謝紊亂的因素,一般人內臟脂肪偏高依舊還是吃得多動的少造成的,那我們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內臟脂肪偏高呢?在這個時候去相信身體成分測試儀或者體脂秤都是不靠譜的,比較準確的還是得靠磁共振掃描才能知道。

另外還有兩個比較簡單可以拿來參考的指標,分別是腰圍以及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腰圍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而臀圍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

如果男性的腰圍超過90cm,女性超過85cm,或是男性腰臀比大於等於0.85,女性大於等於0.8,則有必要擔心是否內臟脂肪過多。(僅作參考)

但是不要以為在體重或體型上看起來較瘦就沒有問題,如果你飲食習慣很糟糕,不規律還愛吃高糖高脂的食物,愛吃夜宵又不愛運動,有一定的小肚子,那麼也可能內臟脂肪偏高。(有些人看似體形正常,健康體檢還會出現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也往往是內臟脂肪惹的禍)

不過還好,雖然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對我們的健康更不利,但卻並不是那麼難消除,也不需要你採用什麼特殊手段,基本上按照我們減脂的常規套路持續的努力即可。

日常飲食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同時多攝入粗糧蔬菜等纖維素高的食物,少抽煙喝酒,多喝水。另外有研究表明高糖飲食更容易堆積更多內臟脂肪,雖然並沒有完全證實,但還是建議少吃高糖分的食物。

而在訓練方面,除了力量訓練跟適量有氧結合之外,訓練的強度建議高一些。因為一般來說內臟脂肪的分解對交感神經系統更加敏感,因此能讓神經系統保持更高興奮度的較高強度訓練效果會更好。

內臟脂肪在運動時會相對更優先動員,所以只要你開始行動,踏實的運動跟飲食相結合,就不需要太擔心它會難以消除的問題。而我們作為人類之所以這麼容易囤積脂肪,尤其是在腹部囤積脂肪,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生存。

人類不管是力量,爆發力,速度跟體型其實跟很多動物相比都處於很大的劣勢,但我們的祖先還能在原始社會良好的繁衍下去,賴以生存的法寶除了智力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極強的耐力(耐久奔跑假說)。

我們身體的很多功能特徵都是為了這一點而服務的(比如毛髮不茂密且大量出汗都利於散熱,極發達的臀大肌等),容易囤積脂肪也是其中之一。人類的體脂含量顯著的高於一般哺乳動物,而脂肪正是有氧運動的主要供能物。

而脂肪之所以那麼容易堆積在腹部,而不是四肢尤其是四肢末端,是因為如果這樣的話會顯著影響到我們的跑跳活動,會更不容易在激烈的物競天擇中活下來。儲存在我們軀乾中部則不同,一來更靠近脊柱中線在運動時不會偏離重心;二來就是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能更好的保護腹腔內重要的器官。

所以不要因為自己胖就自怨自艾,搞不好遇到極端情況的時候,反而更可能存活下來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