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融券業務火爆 年化費率15%-18%

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兩周以來,券商科創板融券業務非常火爆,一端連接著公募等券源,另一端對接私募交易客戶,業務模式非常市場化。據記者了解,在經歷第一周券源緊張後,第二周情況有所緩解,但目前私募等客戶融券費率依舊不低,能夠達到年化15-18%,不同標的情況很不一樣,還需要預約。同時,券商對此業務設置了相當高的準入門檻,以篩選客戶、管控風險。

打通公募和私募、費率15-18%

券商科創板融券業務火爆

以往A股融資融券餘額相差較大,由於券源稀缺,融券餘額幾乎只是融資餘額的零頭,但這次科創板的情況很不一樣,融券呈現火爆態勢。科創板開板以來,信用交易活躍,融資融券餘額持續增加,Wind數據顯示,到8月1日,25隻科創板個券的兩融餘額合計為47.04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為26.67億元,融券餘額為20.37億元。

科創板融券的券源來自哪裡?華東某大型券商內部人士表示,券源主要來自公募基金和券商保薦、跟投的部分,有封閉期和鎖定的要求,可以拿出來借券,“主要是公募的科創主題基金、戰略配售基金等,這次相當於把公募轉融通業務的大門打開了,對公募來說是風險很低的收益增厚,如果某些產品沒有借券,一年後淨值跑輸同行,就不太好,所以公募非常願意參與。”

某大型券商私募業務人士則稱,主要來自券商跟投,小部分是公募基金等戰略投資者,“券商推薦上市的科創板股票,有一定的配售額度和鎖定期要求。另外,還有一些可用於融券的券源來自於發行人的高管、員工配售。”一家中字頭大型券商相關負責人說,券源來自科創板原始股東、戰略配售客戶,在基金公司的轉融券正式操作後,基金公司會是重要的提供方。

現在券源充足情況如何?記者發現,不同券商的說法不太一樣。“現在券源不是很好找,主要是我們做過保薦的,還有參與科創板打新的。比如公募是戰略配售者,股票在账戶上有限售要求,我們可以幫他們盤活。給到公募的是8-10%的收益,還可以根據客戶出價來給,比較市場化。”華北某大型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表示。

某券商北分營業部人士稱,現在到第二周,之前25隻科創板的票券源都很充足,“部分公司是我們主承銷的、跟投的,能拿到券,還有就是跟別人交換,再加上我們作為股東方的基金公司,他們也會把券借給我們。第一周以後發現券源沒有那麽緊張,頭部券商基本都有,總部說券源都比較全。”

那麽,券商主要把券借給了誰,融券的費率如何?前述華東券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募會先把券給證金公司,我們再從證金公司拿到,成本大概是年化6%左右的利息。然後我們給到私募等客戶,不同的票、不同時間價格不一樣,比如15%的年化費率,甚至更高可以到20%。還有期限上,現在我們給客戶的多是28天左右,但可以展期,因為從借券人的角度看,由於市場機會的不確定性,他們也不願意借太久。”

前述中字頭券商負責人表示,主要借給做高頻交易的私募客戶,借券的費率大概是18%左右,期限是14天-28天居多,14天-179天不等。“客戶需要提前約券,科創板約券的要求是開通信用账戶科創板交易權限,簽訂新版兩融合約及約定融券補充協議,通過關聯方核查後方可進行科創板融券。科創板融券對客戶有準入門檻要求比較高,另外券的折算率會比主機板謹慎,折算率30%居多,高至50%的很少。”

前述券商北分營業部人士稱,現在給私募的借券利率是年化12%左右。“我們一般會根據其合作情況,給予融券授信額度,客戶需要提前預約券並進行鎖定,他們一次性不會借很多,一般是借一點還了以後再借。”

前述券商私募業務人士也說,融券費率目前各券商不同,在15%-18%左右,要看具體的券的活躍性。短期來看這個業務會比較火,但是收益會隨著時間遞減,未來相關成本也可能調整。

科創板融券準入門檻高

風險管控更嚴格

科創板融券業務目前局面火爆,據記者了解,券商對此業務設置了相當高的準入門檻,以篩選客戶、管控風險。

前述中字頭券商負責人告訴記者,科創板融券業務要求客戶開通信用账戶科創板交易權限,簽訂新版兩融合約及約定的融券補充協議,還要通過關聯方核查。由於客戶私募和專業投資人士參與較多,券源緊俏,初期重點分配給白名單準入客戶,需要客戶按照要求報送準入材料。“未進入白名單,不能或只能部分參與上市前5日的科創板融券。”

該券商提供的一份準入要求顯示,其從資金實力、交易策略、過往經驗等方面對客戶提出要求:資金實力強、風險承受能力強的客戶優先,比如在其公司淨資產規模超500萬元;有成熟、穩健、風控完善的交易策略,可信的歷史交易記錄;有一定過往業績或者團隊有專業投資機構資產管理經驗等。

前述券商私募業務人士介紹,參與科創板融券的多為T+0策略的私募,主要是為了賺取短期波動的收益。與以往兩融業務相比,券商對科創板融券的管控更嚴格,包括更嚴苛的客戶審核和準入條件、更多的資金準備、實時監控客戶風險等。“我們會對私募進行篩選,首批入圍20多家,給了國內優秀的日內客戶,沒有給個人。”

前述華北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表示,現在科創板融券需求強勁,其對客戶有篩選流程,包括填寫盡調表格、審批、產品開戶等,做T+0、高頻交易的私募優先,券源緊張的時候對客戶要求較高,比如要滿足一定資產規模、有自己的交易策略等。“在我們這邊融券授信額度超過1000萬元的,開板初期可以優先獲得科創板券源,第一批門檻較高,優中選優,第二批沒有那麽嚴格。”

華南一大型期貨公司機構部人士透露,近期一直在給私募客戶推科創板融券業務,主要目標客戶是能做T+0策略的機構。“現在科創板波動大,比較合適做套利,不過相比起來市場上觀望的機構更多,畢竟池子太小,散戶能進來的也不多。”

嚴格的篩選條件,主要是為了控制風險,多位券商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均提及這一點。前述中字頭券商負責人稱,其首批優先準入資格會優先考慮沒有敞口的日內策略,隔夜敞口小、交易策略成熟穩定的客戶更易獲得。“設置準入名單的目的,是為了業務風險與客戶承受能力匹配,降低風險敞口較大或風險承諾能力有限的客戶的風險暴露,有效降低業務風險。”

此外多家券商還表示,後續隨著科創板市場逐步趨於平穩,融券業務會向更多客戶包括個人放開,但風控的要求不會放鬆,仍然會從資金、策略、經驗等各個方面對客戶資質進行審核。

科創板2周

私募積極參與融券做“T+0”

自7月22日閃亮登場後,科創板開市已兩周,呈現出高收益、高波動的特性,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參與融資融券交易。其中,不少量化私募通過融券,參與科創板股票的T+0交易。在他們看來,目前科創板波動大,可通過高拋低吸做出超額收益。不過他們也表示,該收益目前呈遞減趨勢,且融券數量有限,不具有可持續性。

私募積極參與融券做“T+0”

只要市場波動加大,高頻套利策略變有利可圖。上市兩周,科創板首批25隻股票便呈現高漲幅高換手率的特定:平均漲幅200%,平均每日換手率超40%。這吸引越來越多的私募機構入場。不少私募積極參與融資融券,做“T+0”來套利。

上海某中型量化私募總經理表示,因為現在科創板的成交量非常理想,部分科創板股票換手充分,加上漲跌幅20%遠超主機板,因此盈利空間也比主機板更大。在他看來,T+0策略主要是賺確定性的錢,不會回撤,無本買賣,收益也很可觀。

上海某小型私募基金市場總監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交易員會綜合判斷,參與科創板T+0交易,賺取收益,主要是看上科創板波動大。同時,現在科創板開板以後,A股沒有什麽成交量,交易員也不太願意做主機板市場的T+0。”他和記者分析,科創板T+0的操作其實跟平時做T+0是一樣的,高拋低吸,低吸高拋,需要能拿到券,而且越早拿到券會越好。此外他表示,目前向券商去融科創板的券,最高成本是18%,同時一般借券是28天,一個月以內的,因為券商不願意今天借明天還,他們想要更多收益。具體到收益情況,他告訴記者,第一周能做到2個點左右的收益。

江浙一中型量化私募告訴記者,目前主要通過現貨買入和融券賣出的方式做差價,他們合作的券商年化成本12%-16%不等,雖然很高,但平均到每天其實還是有賺錢的。具體收益上,他告訴記者,第一周收益不錯,後面呈遞減趨勢。“這2周券源收益率在6%-10%之間,比如我借了1000萬的券,這2周可以賺個60、70萬。其中超過一半的收益其實是第一天賺的。”

華南某小型私募總經理直言,做T+0 策略主要關注兩點:一是市場波動大,二是成交量大。目前科創板的波動和成交量都比較大,能覆蓋借券成本,因此肯定願意做。具體可以短期做多,也可以短期做空,就是賺日內波動的錢。

參與規模不大

收益不具可持續性

科創板融券餘額呈上升之勢,在兩融餘額中的比例也明顯高於A股其他板塊。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科創板首批25隻股票兩融餘額共計47.04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為26.67億元,融券餘額20.37億元,融券餘額佔兩融餘額比達43.3%。

上述華南小型私募總經理認為,在市場沒有改變之前,T+0策略可以一直運行。但由於“T+0”策略依賴於融券交易,隨著入場私募增多,科創板股票融券業務日趨緊俏。

華南一私募總經理表示,由於目前科創板的T+0策略不穩定,所以只有少量資金參與了融資融券,做一些高頻統計套利的策略。同時這種策略他們不做年化,因為波動很大,只有階段性收益。

江浙中型量化私募分析,目前券商對私募的資質要求比較高,同時融券數量也很有限,不能超過账戶淨資產的30%,一個團隊能拿2000萬以上的券已經比較少了, 因而能參與的資金也不多,“一個產品也就5%左右能做,所以攤到產品收益率就不高了。”

浙江某量化私募董事總經理則表示,借券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票本身的跌幅,科創板因為波動比較大,T+0可以利用價差套利。按照第一周的波動,年化收益非常高,但是不能一直按這個算,因為市場漲跌幅變了,不過未來幾個月科創板T+0還是有空間的。

上述上海某小型私募基金市場總監直言,“我們可能T+0策略做一個月就不做了,暫停一段時間,等待後續機會好再參與。”

上海某中型量化私募總經理則認為融券成本太高。“此前有家券商找我們做科創板融券業務,報價是百分之十幾,這個成本不是誰都能做。”同時他認為,現在科創板的一些股票已經充分換手了,高換手率的可持續性也存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