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因素致人民幣匯率現年內最大降幅

  ■本報記者 傅蘇穎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6月15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306,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344個基點,貶值至2018年1月18日以來最低,降幅創2018年2月9日以來最大。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外匯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昨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調降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美聯儲14日再次加息,導致中美無風險利差略有收窄,短期熱錢流出,增加了外匯市場的壓力;二是歐元區6月份議息會議決定將於年底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停止繼續購買債券,但表示在2019年夏天之前不會加息,導致歐元對美元貶值,美元指數一度攀升至95,創2017年8月份以來新高,增加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三是中美貿易摩擦抑製了人民幣匯率走勢。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6月15日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主要緣於隔夜美元指數跳漲1.45%。根據當前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美元大幅升值必然帶動人民幣匯價被動貶值。

  從後期走勢看,王青認為,當前美元指數已接近5月30日的階段高點,而人民幣中間價儘管出現大幅下調,但波動水準仍相對比較溫和。短期內,美元指數震蕩上行的可能性較大,人民幣匯價或存在一定調整太空,這也將緩解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及一籃子匯率指數過快上升帶來的影響。預期人民幣調整幅度將較為有限,總體上仍會延續雙向波動格局。

  王有鑫對三季度人民幣匯率走勢有兩個判斷:一是方向上大概率還將繼續回調,二是幅度上可控,預計將收於6.5-6.55左右。原因在於,一方面,國內實體經濟依然面臨較大挑戰,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市場開放力度加大,外匯管理政策逐漸回歸中性和偏寬鬆方向,近期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有所改善,企業逢高結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人民幣匯率過度下行。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