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辨證治療腫瘤術後多汗症

腫瘤外科手術後,部分患者因手術創傷或術中出血,術後進食不足或疏於調理等原因導致正氣虧虛,常發生多汗症出汗是人體正常生理現象,是由陽氣蒸化津液自玄腑而出,人體通過出汗來疏泄腠理,抗禦外邪,調和營衛,保持陰陽的相對平衡。凡與氣候、勞動、情緒等因素無關而汗出者,皆屬於異常的病理性出汗,當汗出異常成為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時,稱為汗症,又稱多汗症。

腫瘤外科手術後,部分患者因手術創傷或術中出血,術後進食不足或疏於調理等原因導致正氣虧虛,常發生多汗症。

近年來治療術後多汗症2131例,獲得較好效果。全部患者均有近期手術史,且術後出現多汗,重者汗出不止,每日需數次更換內衣。均因多汗而求治於中醫,胃癌大部切除術後317例,腸癌術後423例,肺癌術後615例……

1、肺氣虛型:證見自汗出,動則加劇,背部汗出尤甚,時時畏風,面色白,氣短懶言,精神睏倦或咳喘乏力,平素易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益肺氣,固表斂汗。

2、脾氣虛型:證見自汗頻出,四肢、脘腹汗出較多,動則尤甚,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腹脹,納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虛。治法:補脾益氣斂汗。

3、腎陰虛型:證見盜汗,咽乾目眩,耳鳴,五心煩熱,潮熱顴紅,失眠,腰膝酸軟,大便乾,小便黃,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治法:滋陰補腎。

4、心陰虛型:證見盜汗,煩躁,驚惕不安,失眠,多夢,舌質嫩紅少津,脈細數。治法:滋陰養心斂汗

5、肺陰虛型:證見盜汗,胸部較多,伴乾咳或咳而少痰,痰中帶血或咯血,午後低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潤肺斂汗。

6、心血不足型:證見盜汗心煩,心悸少寐,面色不華,氣短神疲,舌淡苔薄白,脈虛大或細澀。治法:養心補血斂汗。

7、氣陰兩虛型:證見盜汗不止,時時自汗,氣短懶言,神疲體倦,口乾唇燥,大便艱難,小便短黃,舌淡紅或紅,少苔,脈虛細或細數。治法:滋陰降火,益氣斂汗。

臨床治療統計表明:2131例患者治癒1952例,好轉48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98.5。

腫瘤術後多汗症以氣陰兩虛、脾氣虛、肺氣虛3型最為多見,佔78。脾氣虛型常見於消化系統手術後,如胃癌大部切除術、腸癌切除術等,手術除可致脾胃功能受損外,還因切口癒合需一定時日而限制飲食。脾胃既傷,又化源不足,後天水谷精氣失於補充,肌膚失養,腠理疏鬆則汗出;肺氣虛型常見於素患咳喘或稟賦不足的手術患者,尤其是肺癌術後,導致肺氣更虛,肌表不固,津液外泄而自汗。正如沈金鰲曰:「氣虛陽弱者,必體倦自汗」;氣陰兩虛型常因術中失血較多,術後進食過少,失於調理,或年老體弱,重病纏身,加上手術創傷而致。陽氣不足,固攝失職而自汗,陰津虧虛,虛火內生,迫津外泄而盜汗。《壽世保元》記載:「盜汗者,寐中出,通身如浴,覺來方止,屬陰虛,榮血之所主也。」

臨床根據不同證型而分別施以益氣、養陰、補血、固攝等法治療。由於手術之後,氣血虧虛是導致多汗症的重要因素,故在分證治療的基礎上,注意使用當歸、黃芪、五味子。其中黃芪為補氣攝津要葯;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治手術創傷瘀血疼痛;五味子斂汗生津。諸葯配伍,相得益彰。

腫瘤外科手術後,病人常發生自汗、盜汗,一般不被醫生重視,以至於有的患者數月不愈。中醫認為:汗的物質基礎是體內的陰津,汗的排泄在於人體衛外之陽氣。因此,汗液是體內陽氣蒸化陰津所生成,從腠理汗孔而透達於體外。《素問·陰陽別論》曰:「陽加於陰謂之汗。」《素問·評熱病論》曰:「汗者,津氣也」。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有「血汗同源」之說。若汗出過多,易傷及氣血、陰津與陽氣,既不利於傷口癒合,又不利於身體康復,甚則發生變證,應予充分重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